
关键词滥用:从流量秘籍到违规高地
过去,许多卖家习惯通过在标题、五点描述、搜索词里堆砌大量跨类目关键词来“蹭流量”。比如一个健身器材Listing里,硬塞上“HULA HOOP”“Frisbee”等词汇,试图吸引更多搜索曝光。
然而,这类做法如今已经不再奏效,反而成为触发违规的高危动作。原因有二:
商标侵权风险:很多看似通用的词汇,实际上已被注册为商标。错误使用,就会构成侵权。
算法识别更智能:亚马逊通过“算法+人工”双重审核机制,能够全维度扫描Listing中的敏感词,识别出不当的词语堆砌和绝对化用语。
平台机制:合规审核全面升级
与以往不同,亚马逊如今的审核已经不只是随机抽查,而是趋向常态化、系统化。重点包括:
产品名称:未获官方认证的产品名禁止随意使用。
营销词语:如“全球第一”“100%有效”之类的绝对化描述,均可能触发违规。
关键词设置:搜索词滥用、重复、跨类目乱填,都会成为重点检查对象。
一旦违规,平台可能采取下架Listing甚至封禁账号的严厉措施。
卖家的应对之道
在销售旺季即将到来之际,卖家若想避免被误伤,必须主动做好合规准备。建议包括:
全面自查Listing:检查产品标题、描述、A+页面和后台关键词,剔除可能构成侵权或违规的词汇。
建立季度自查机制:定期对全店铺的Listing进行合规审计,确保长期稳定。
关注官方公告:随时跟进亚马逊政策调整,第一时间修正潜在风险点。
引入第三方工具或服务:利用专业检测工具扫描商标与关键词合规性,提升效率。
随着亚马逊审查标准不断收紧,违规关键词已从“流量捷径”转变为“致命陷阱”。对于卖家而言,合规经营已经不再是选择,而是生存的前提。只有建立起规范化、周期化的自查机制,才能在旺季流量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就行动,清理你的Listing,规避风险,抢占旺季先机!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汽配跨境扫地僧)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