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税务这个话题,近半个月,我都接连写了好几篇文章了。说实在的,我在跨境电商行业快十二年了,从来没有哪一个议题,会引发全行业如此强烈的焦虑和如此广泛且持续的关注。
很多卖家自从收到短信以后,非常焦虑和难受,一方面被自己的一众法人围攻围剿,另一方面又被各地税务局夺命连环call,有一些卖家甚至打算先暂停发货,等整个形势更明朗一些以后,再去做相应的打算。

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是想和大家聊一聊目前我这边了解到的最新情况,以及目前我们卖家朋友和各地税务局博弈的几个争议点。
进入正题前,还是声明一下,我并非财税专业人士,不能给大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我只是从一个卖家角度出发来看这些问题,写这些文章也是希望各位卖家朋友能够快速掌握一手信息。同时,如果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思路,帮大家缓解一下现在的焦虑,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1
首先,争议最大的一个点是:之前各大财税公司力推,很多大卖都在用的“赛维归集模式”,是否被各地税务局所认可的问题。

这几天看下来,虽然各地税务局的口径不一样,说法也不同,但从大面上来看,税务局还是不太认可,或者说不愿意去认可归集模式的。就连深圳和上海的一小部分税务局,都持不认可归集的这个意见,更别说内地贫困地方了。(目前看,山河四省,东北三省,两湖一川,这一些内地省市已经明确说明不认可归集模式了)
感觉各地税务局更倾向于:不认可归集模式,直接按照单个店铺去跟你核算,先让你缴纳增值税,再让你缴纳企业所得税。
怎么说呢,其实税局不认可归集,也是没毛病的。之前在我们行业里,大家默认归集模式就是财税合规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各大财税公司的卖力宣传;第二个是赛维就是这个归集架构,结果还A股成功上市了。现在仔细想来,这两个依据是多么站不住脚啊。
说得直白一点,你就不说你是啥行业了,打电话去问一下你当地的税务,你们认可把一堆公司,通过协议的形式,都归集到同一个公司名下的这种操作方式吗?税务局的人听到以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明显不合规吧,是想偷税漏税吗?毕竟薇娅就是这样被抓的啊!
其实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从税务局角度来说,认可归集没有任何好处,甚至还可能有风险:一方面,归集模式在其他行业已经被认为是在偷税漏税(薇娅案例),而且没有任何法律条文说归集是合法合规的;另一方面,承认归集就意味着税源流失,哪个地区会放走现金奶牛呢?而且电商是2026年的纳税大头,谁都不愿意轻易放走,特别是在财政困难的内地城市。
2
第二个比较纠结和争议的点是:税务局统一推送的那条短信里,谈到的“增值税”问题。
跨境电商的销售发生在境外,按道理来说增值税是可以豁免的,就算非要征收,基数也不能是亚马逊平台的销售额啊!这样等于说是把跨境电商当作跟国内电商一样,来统一处理了。
基于这一点,很多卖家都在和税务局博弈,而且卖家已经在海外缴了一遍增值税,所以不能把跨境电商的平台销售额,和国内电商的销售额一样去看待,一刀切去征收增值税。
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但是部分税局拿出来的反驳观点,同样让我们卖家不好应对。税务局认为:如果你之前走的是双清包税(也就是买单报关),那就直接把你视同国内电商内销了。
这好像也没啥毛病,大有一股那种“你先不仁,休怪我不义”的态度。你说你做的是出口,走的却是双清包税,不去自主报关,那按照双清包税的逻辑深究,你不也没出口吗?你是自己违法违规在先,自己把自己当内贸的,那我按照内销去看你,是不是也没啥毛病?
很多人看到这可能会说,就算按照销售额,按照现行规定小规模1%,就一个点,也还好啊,但你别忘了,如果单店四个季度销售额超过500W,会被强行提升为一般纳税人。按照上面说的划定内销的逻辑,如果继续买单报关双清包税,销项税就将提升到13%,这样的话,我们卖家就直接卷铺盖回家了。
我上面说的这些,大家不要觉得很搞笑,因为如果国税总局不针对跨境电商行业出台一个特别的且全新的政策法案,那上面我说的就会是目前的现行条文,那各地税务局就得不打折扣地执行下去了,内地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很大可能会变本加厉地执行下去。

3
第三个比较有争议,也一直存在博弈的点是:企业所得税认定的问题。
我们卖家都知道,跨境电商成本环节很多且复杂,比如亚马逊广告,FBA物流配送费用等等。亚马逊肯定给你开不了正儿八经的票,只有所谓的形式invoices。针对这种情况,沿海一线城市的很多税局还是认可亚马逊平台开具的invoice的,你搜集这些平台各项凭证给他们,虽然不是正规意义上的那种发票,但他们都是会认可的,这样还是很灵活且人性化的。
但是呢,很多内地城市的税务局,就不认可了。他们也不懂什么跨境电商,你拿着亚马逊平台开的那种invoice去找他们,发现完全抵扣不了,人家就一口咬死,非要正规的发票,这就很容易陷入僵局了。
而且这里面还存在一个争议点,就是产品采购进项票以及出口物流票的部分。如果你之前没有采购进项票,这部分肯定抵扣不了,而且如果进项票的抬头不是你店铺公司,也抵扣不了。物流票也是一样,要开给对应店铺的公司,不然也不行,只有一比一完全对应上,才可以抵扣。
这样等于说间接和上文讲的“不可认归集”呼应上了,因为你要是用的是归集模式,就单店来说,你是拿不出任何带有店铺公司抬头的各类正规票据的。
综上所述,如果按照现行国家政策,完全合规且被广泛认可的方式就是这种:我有五个亚马逊店铺,对应五个大陆主体公司:ABCDE。每个公司都要自主报关和退税,采购产品要有票,进项票和物流票都开给店铺对应的公司,款直接回到对应公司公户,依法缴纳对应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且亚马逊平台开具的票不被承认而无法抵扣。
当然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如果真这么搞,跨境行业肯定得死伤惨重:要么直接原地倒闭,要么就是把公司挪到香港、新加坡、美国,火速外逃。想必这也不是我们国家想要看到的局面。
所以啊,现在我们好好等待就好,等国家税务总局新的政策出台。目前各地税务局还在集中精力处理更庞大更棘手的国内电商数据。要知道,国内电商情况更惨,平均利润率也才1~3个点,很多抖音拼多多干到大几亿规模的卖家,几乎不赚钱,甚至是亏本的。而且,这些国内销售额里面刷单的占比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要是按现行模式收税,国内电商的很多卖家应该就要原地倒闭了。
毫无疑问,不管是对国内电商,还是跨境电商,肯定会有新的政策出来,不然行业就完蛋了,要相信我们党和国家的智慧,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呢,这个新政策到底是偏友好还是偏严厉,就取决于国家目前的财政困难程度,以及我们行业对国家而言的重要程度了,大家拭目以待吧。
4
在文章最后呢,我再老生常谈一下:就像我在之前几篇文章里写的那样,当务之急还是先安抚法人以及迁移公司注册地址(从内地贫困地区到沿海一线发达城市)。
与此同时,大家可以准备一些香港公司或者境外公司,法人和之前的大陆公司可以复用,护照和身份证是两个体系,不会关联的;准备好一些,授权跟卖然后慢慢迁移也算是另辟蹊径呀,多手准备肯定不会错的。即便到时候用不上,你加价卖出去,我相信一点问题都没有,算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对了,关于法人安抚和地址迁移工作,我再补充最近的一些新情况:
最近一些代持账号的法人(比如远房亲戚,员工,或者服务商帮忙找的那种代持法人),因为法人非常担心税的问题,也因为当地税务局财政困难,一直在疯狂地去催缴税款逼法人。卖家想着先拖一拖,等新政策或者抓紧迁移,所以就一直让法人拖延。结果呢,导致这些法人没被安抚好,法人觉得卖家不解决问题想跑路,最后和卖家闹掰,一怒之下报警告卖家买卖账号,说自己是受害者且不知情,搞得卖家非常惨,大家一定要警惕这种情况发生。
再一个呢,这几天有不少卖家都在反映,在做公司注册地址迁移的时候被卡住了。内地一些贫困地区的工商税务想了各种方法,什么变更迁移注销暂停啊等等的,目的就是想把你的公司给留下来,这个就不具体展开说了,各地都有各地的情况。所以说,如果现在还能注销或者能迁移的,大家赶紧弄吧。对于店铺公司注册在小地方穷地方的,也不要想着等啥新政策了,想尽一切办法走吧,因为新政策就算出台,估计也会被各种歪曲和曲解,毕竟解决当地财政困难才是重中之重啊。
看看吧,都已经上这些通知了,不让你注销、变更和迁移,大家还指望他们承认“赛维归集”,无异于痴人说梦。
对了,如果注册在小地方和穷地方的店铺公司,想尽一切办法最后实在走不了,那大家就先把第三季度的税交了,一个季度也没多少,7月份之前,只要不是特别过分,不会倒查的。税交完以后,大概率会放你走的,要是还是被卡着,就店铺也不要了,新号慢慢授权跟卖吧,一定要走,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就算等到了新政策,落实到你身上,大概率也是极度减配的版本。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侃侃跨境那些事儿)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