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视海外买家的信用监控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和法律风险,建议所有从事外贸的企业都应高度重视买家信用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资金安全和业务稳定。
出口商:上海某公司
进口商:厄瓜多尔某公司
案例背景
· 新客户挂靠老客户支付!
上海某公司作为国内大型制造商,综合实力强劲,自 2017 年起积极拓展厄瓜多尔市场。与当地颇具实力的厄瓜多尔经销商 C 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交易往来频繁,前期合作较为顺利。
厄瓜多尔 C 公司凭借自身在当地的经营规模,具备进口资质及外汇牌照,这为双方的贸易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合作的逐步深入,C 公司向上海公司转介绍了当地终端商 J 公司,上海公司顺势授予 C 公司为终端提供售后服务的权利。由于当地终端商多数缺乏外汇 / 付汇资质,所以在支付环节,不得不挂靠 C 公司来完成。
· 老客户不给付款?
2019 年底,上海公司与终端商 J 签署了一份销售合同,合同约定出口价值 50 万美元的货物,付款方式为提单日后 180 天付款。然而,账期已过一个多月,上海公司却未收到分文货款。
当联系终端商 J 时,J 声称已将货款支付给厄瓜多尔 C 公司,同时抱怨由于受到疫情影响,C 公司未能提供售后服务及更换配件,致使设备无法正常使用,进而无法产生收益。但当上海公司联系 C 公司时,C 公司却找各种理由拖延付款。
信用报告揭示风险
为深入了解事情真相,上海公司委托Harry调取了 C 公司的企业信用报告,并借助厄瓜多尔当地渠道进行实地尽调,调查结果令人担忧。
01、货款被挪用
厄瓜多尔 C 公司称终端商 J 仅支付了部分款项,且由于自身资金链紧张,已将这部分款项挪用,用于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同时,C 公司指出 J 并未支付全部款项,这使得双方之间产生了严重纠纷。
这一情况表明,C 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重大问题,随意挪用货款,且贸易各方对付款情况存在严重分歧,极大地增加了上海公司回款的不确定性。
02、经营亏损
厄瓜多尔 C 公司早在 2018年就已陷入亏损困境。大量资金垫压,库存积压严重,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后续疫情的爆发,更是让其经营雪上加霜,正常经营活动难以为继,售后服务也因此无法跟上。
这一系列问题反映出 C 公司的经营状况岌岌可危,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其偿债能力和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大幅下降。
03、公司负责人入狱
目前,厄瓜多尔 C 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公司负责人因法律纠纷入狱,公司更是进入了破产程序。
以上结果都意味着上海公司面临着货款无法收回的巨大风险,之前的交易很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倘若前期能通过专业渠道,定期获取对方企业信用报告,分析其偿债能力、经营稳定性及涉诉记录等关键指标,或许就能及时识别这家厄瓜多尔企业潜在的信用危机,避免陷入如今的被动局面。
应对建议
01、密切关注经销商信用风险
在经销模式下,出口企业与终端买方签署合同时,经销商的作用至关重要。
因此,出口企业不仅要关注买方信用,更要密切留意经销商信用风险。特别是对于高风险国别以及涉及大金额的合同,在询盘接单阶段,就应借助专业机构,提前做好买方及经销商授信管理。深入核查贸易背景、资质以及上下游经销关系,明确筛选标准和合作模式。
同时,要与终端商及经销商保持密切沟通,定期调取对方的企业信用报告,持续实时关注终端商及经销商的经营变动情况,人事安排、财务管理等方面一旦出现重大风险异动,要及时察觉并采取措施。·
02、设置共管账户监管付款
合同签订后,出口企业要及时跟进产品的生产和备货,跟踪货物的出厂验收、物流及交付等各个环节,做好相关货权单据的归档工作。
在此过程中,建议出口商积极与经销商及终端客户协商建立共管账号。明确规定付款用途,通过共管账户的设置,确保付款不会被经销商截留,从而切实保障出口商的收汇安全。
在操作上,所有涉及该账户资金的支出,需经过双方或多方事先约定的审批流程,例如双方或多方共同签字确认等方式,才能进行资金的划转。
03、定期开展应收账款核对
出口企业应建立定期与经销商及终端客户核对应收账款的制度。通过定期核对,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在核对过程中,要密切跟踪掌握付款流向,同时借助这一方式,获取买方债务确认的书面证据。如此一来,若后期不幸发生风险,能够有效避免产生债权纠纷。
(来源:外贸风控-Harry)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