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报表对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实际的财务运营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准备的报表远不止一份。
会计领域主要有以下4种财务报表——
利润表
又称损益表(P&L),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内的盈利或亏损情况。
留存收益表
又称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示企业在会计期末的留存收益金额(即未分配利润)。
现金流量表
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展示资金的来龙去脉。
资产负债表
追踪企业长期财务状况,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部分构成,体现「资产=负债 +权益」的平衡关系。
利润表
最先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利润表。
利润表会详细列出公司所有的收入和费用。
而之所以需要先编制利润表,是因为它为其他财务报表的生成,提供了必要信息。
通过利润表,可以直观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其最后一行「净利润或净亏损」,反映了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
如何制作利润表?
利润表主要用于总结特定时间段(如月度、季度等)的业务运营情况,从「销售收入」开始,到「净利润或净亏损」结束,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 收入(企业产生的所有销售额)
• 销货成本
• 费用(库存、租金、水电费等运营成本)
• 税费
• 毛利润
• 折旧
• 息税前利润(EBIT)/ 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
• 其他财务收益和成本
留存收益表
第二份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留存收益表。
需使用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的数据来编制。
通过留存收益表,公司可了解期末留存收益总额,及计划向投资者分配的金额。
留存收益是公司可用于偿还负债或再投资的利润,既可以单独编制留存收益表,也可以将其并入资产负债表。
若留存收益为正,说明公司有额外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或购置资产。
如何制作留存收益表?
需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期初留存收益+净利润–已支付股息
资产负债表
在生成利润表和留存收益表后,即可编制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列示公司的所有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且必须满足「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 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
编制时需结合利润表和留存收益表的信息,包含以下内容:
• 资产:公司拥有的有价值项目(如公司车辆、库存),分为流动资产(一年内可变现,如银行支票账户)和非流动资产(变现周期超过一年)。
• 负债:公司欠其他方的债务(如应付账款、应计费用、长期贷款),分为流动负债(短期)和非流动负债(长期)。
• 所有者权益:公司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公式为:所有者权益 = 资产 – 负债。
如何编制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当前及未来财务健康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并指导决策。
编制过程中,确保资产总额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相等,若不平衡,需查找资产、负债和权益数据中的差异原因。
现金流量表
最后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现金流量表,需综合前三者的财务数据,反映会计期间内公司收入、费用、资产、负债和权益账户中现金的变动情况。
通过现金流量表,投资者、贷款人和供应商可评估企业的投资价值;公司也可以用于预测未来资金的流入和流出。
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分为三部分:
1. 经营活动现金流:日常业务运营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如销售收入、采购成本)。
2. 投资活动现金流:长期资产购置或处置产生的现金变动(如购买设备、出售房产)。
3. 筹资活动现金流:与投资者或债权人相关的现金交易(如发行股票、偿还贷款)。
(来源:艾凡咨询公众号)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