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跨境电商行业合规化成为主旋律,货代作为跨境电商行业关键的一环,也迎来了大洗牌。2025年开年,关税政策的多变进一步揭开了货代行业的无序错乱,也让一批隐藏在行业下的“地雷”瞬间爆炸。为此,雨果跨境盘点了自2025年以来的规模较大的货代暴雷或跑路事件,帮助卖家提高警惕。
【欧美税务问题频发,不如试试韩国市场。10月17日,参加Coupang新卖家入驻启动大会,抢占新蓝海商机,实现高效盈利!点击报名】
01
大批货代正在消失
2025 年 5 月,深圳跨境好运平台在下班前半小时突然宣布全员解散,仅提供 1 个月工资补偿,老板及高管集体失联,引发业内极大的关注。据悉,该平台在业内影响力较大,称国内最早一批注册的物流平台,号称帮中小卖家“搞定”跨境物流的事。
资料显示,深圳跨境好运平台更是整合超 1000 家物流服务商,累计服务超 3.6 万次。作为曾经风光无限的网红平台,转眼却人间蒸发,只留下平台上游的卖家和物流公司“焦头烂额”。
平台暴雷后,不仅拖欠物流商超千万元运费,导致上游服务商扣留卖家在途货物,并要求支付3-4 倍原运费 + 拦截费 / 关税赎货。一些低货值的卖家只能选择放弃货物,部分高货值的卖家只能忍痛花钱赎回货物。
企查查数据显示,都好运科技自 2022 年起 9 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涉案金额超 117 万元,法定代表人 3 年内变更 4 次。2024 年已有卖家举报平台拖欠运费,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2025年2月,东莞红淇米物流公司发布通知,称由于受到市场环境下行的影响,公司近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经营形势不容乐观。为了及时止损,经公司管理层研究后决定,公司自2025年2月28日停止营业,员工全部解散,另谋出路。
据一位接触红淇米物流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公司宣布结业之前,红淇米物流的资金链其实已经断裂,究其原因是因为公司的客户拖欠428万元的货款,叠加连续三年亏损,资金链彻底断裂。甚至红淇米物流的老板也因此而背上了70万元的贷款,但仍然没能扭转公司的颓势。
红淇米物流的客户过度集中,其利润空间被大幅度压缩。账期长达 60-90 天,议价能力极低。一旦核心客户资金链紧张,公司现金流即陷入瘫痪。
行业内因为账期被迫停业倒闭的货代案例不在少数,这也导致卖家以后都偏向于 “预付运费 + 多仓分散” 模式。2025 年 3 月,杭州绿 * 物流等企业因类似问题相继停业,行业 “多米诺效应” 显现。
2025 年 5 月 ,有着 34 年历史的香港及华南地区内河集装箱运输龙头企业南洋国际物流集团发布结业通知,宣布因资金链断裂正式破产。南洋国际物流表示,受全球经济严峻不景气影响,加上几年疫情及贸易战,驳船行家的恶性竞争,我司这些年来和其它公司一样面对很大的挑战和困难。
为了公司的资金周转,集团股东已将全部资产和物业抵押给银行进行融资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但因公司应收款的账期太长以及目前恶劣的经济环境造成了公司资金链的突然断裂,使公司无法继续经营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南洋国际物流曾是业内有实力且有知名度的老牌货代。集团旗下南洋船务拥有 55 艘船舶(运力 8199 标箱)、21 家内地分支机构,业务覆盖香港至华南主要港口的外贸集装箱运输,并涉及码头装卸、仓储等配套服务,曾获香港物流大奖及马士基优质服务奖状。
然而,再老的招牌也挡不住现实的冲击。2024 年起,公司因客户拖欠运费导致业务停滞,客服响应延迟,退款流程陷入瘫痪,但仍通过 “延长账期” 维持表面运营,直至五一假期后突然结业,员工和客户措手不及。
2025年税务合规成为了大趋势,货代行业也不例外,深圳统领国际物流也成为税务违规暴雷的典型。
此前,深圳市税务局披露一则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老牌货代公司深圳统领国际货代因偷逃税款32.86万元被查处,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已被限制高消费,处于走逃失联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起,公司因运输合同纠纷多次被法院列为限制消费对象,涉案金额超 440 万元。2024 年因 “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被列入市场监管异常名录。
公司长期通过 “拆东墙补西墙” 维持运营,客户账期 60-90 天导致应收账款积压,叠加合规成本激增,最终资金链断裂。公司失联后,客户面临预付款无法追回、在途货物滞留的困境。
02
总结
2025 年以来,货代行业因全球贸易环境动荡、政策合规成本上升及行业内部恶性竞争,暴雷事件频发,行业迎来深度变革。货代行业 “高杠杆、低合规、弱风控” 的深层问题也因此被揭开。
对于卖家而言,选择物流商时应优先考察其海关关系网络、数字化风控能力及保险覆盖范围;对于货代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重构,从 “价格竞争” 转向 “价值竞争”。在全球化逆流中,唯有具备全链路管控能力的企业方能抵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雨果跨境 封面/图虫创意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