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底,亚马逊对全球卖家展开大规模稽核,共有超 1.2万个账号被冻结,原因主要集中在三类问题:
商品信息违规
典型问题包括虚假功能描述、关键词滥用以及恶意蹭品牌。
例如,浙江一位家居卖家因在产品描述中标注“IP68防水”而被强制下架。
运营数据异常
高退货率(超过5%)、差评集中或销量骤减都会触发风险。
深圳某厨具卖家虽然好评率达91%,但半年内销量下跌53%,系统直接判定为“异常运营”,账户遭冻结。
账号关联问题
亚马逊会通过 IP、供应链、仓储等多维度识别。
深圳一卖家因 5 个欧洲账号共用仓库,导致资金超2000万元被冻结。
更棘手的是,本轮封号后,大部分卖家在申诉时面临极低的成功率。比如详情页违规,平台只会发来一封笼统的提示邮件,卖家提交的资质证明、修改记录等材料往往以“整改不具体”被驳回。
换句话说,亚马逊正在用更严格的标准和更高的合规门槛,将不规范的卖家逐步淘汰。
除了美国站点外,加拿大站也正式启动 KYC资质审核,新老卖家都无法置身事外。
KYC(Know Your Customer)源于欧洲法律要求,意味着卖家必须向平台提供详细的身份与资质信息,审核通过后才具备销售资格。
新卖家:注册后必须完成KYC审核,才能获得销售权限。
老卖家:即便已有店铺,也需要重新提交资料进行复核。
卖家需在 60天内 提交资料,否则账户功能将受到限制。
公司营业执照等商业文件(彩色扫描/照片)
公司章程
股权结构图(适用于子公司、上市公司或股权复杂企业)
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件
地址证明材料
银行账户所有权文件(中国大陆企业适用)
审核周期为 1-10个工作日,但2025年的新规额外增加了:
法人视频认证(需实时视频验证)
地址核验(部分卖家需接收带验证码的明信片,最多3次机会)
部分情况下,还可能需要提供公证材料或授权文件。
面对亚马逊的合规高压,卖家们需要重新调整思路:
保持资料齐全:注册与日常运营中都要准备完整合规的文件,避免临时补交。
关注邮箱提醒:平台一旦发出审核通知,应第一时间响应。
合规运营:不再依赖“灰色操作”或漏洞打法,长期稳健经营才是根本。
亚马逊的逻辑很清晰:平台希望淘汰不合规、不稳定的卖家,以保障整体市场环境。越是在这种时期,越要做好“合规体检”,否则随时可能被秋后算账。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阿U)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