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心政策:平台数据穿透式监管
报送范围与主体
1.境内平台:持有《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如亚马逊中国)需直接报送数据;无许可证的由备案企业或实际运营方报送。
2.境外平台:在中国设有运营主体的(如Temu、TikTok Shop)需直接报送;无境内主体的(如亚马逊美国站)需指定境内代理人,否则面临最高50万元罚款。
3.报送内容:卖家身份信息(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店铺ID)、收入明细(销售额、退款额、净收入、订单量)。
4.时间节点:2025年7月30日前完成平台备案,10月31日前首次报送2025年第三季度数据。
监管升级:金税四期与海关数据互通
1.税务系统自动比对平台数据、物流信息、银行流水,若“三流”(合同流、货物流、资金流)不一致,将触发预警。
2.案例:2025年3月,深圳某卖家因“无票采购+私账收款”被稽查,补税及罚款超200万元。
二、卖家合规实操:三步守住资金安全线
历史数据自查(7-8月)
操作清单:
1.导出亚马逊后台“日期范围报告”(2023-2025年),核对销售额与申报数据是否一致。
2.通过京东企业购、1688诚信通补开进项发票,避免因无票采购导致成本无法抵扣(每100元收入多缴税11.5元)。
工具推荐:
1.领星ERP“税销比对”模块:自动标记差异订单,提前规避稽查。
2.Avalara税务工具:自动计算多国税负,避免汇率或政策变动导致申报错误。
优化财税架构(9月底前)
1.方案A:小微企业主体(年利润<300万元)
1.路径:用个体工商户运营亚马逊店铺,所得税率降至5%(标准税率为25%)。
2.限制:无法申请出口退税,适合低毛利产品。
方案B:境内+香港双公司架构(中大型卖家)
操作:
1.境内公司负责采购与出口退税(需一般纳税人资格)。
2.香港公司作为境外收款主体,利润缴纳16.5%利得税(较内地25%企业所得税更低)。
关键点:香港公司需配备全职员工、保留雇佣合同,避免被认定为“壳公司”导致利润穿透回境内补税。
资金与账户管理
1.银行账户:提供与注册主体一致的对公账户(或个体工商户法人个人账户),用于接收货款及支付费用。
2.信用卡绑定:使用法人名下的双币信用卡(VISA/MASTER),确保额度充足且未被冻结。
3.风险隔离:
避免同一网络/设备登录多个账号,防止关联风险。
境外利润回流路径:
美国C-Corp账户→支付品牌授权费至香港公司(占比营收15%-20%)。
香港公司向新加坡支付采购服务费(利用双边税收协定)。
境内主体通过服务贸易(如产品研发费)或股权融资回流资金。
三、新规下的运营调整
广告投放成本上升
1.华盛顿州销售税:自2025年10月1日起,亚马逊广告投放需缴纳9%-10.35%的销售税(仅针对账单地址在华盛顿州且无免税证明的卖家)。
2.应对建议:
重新评估ACOS(广告成本占销售额比例)和广告预算。
转向自然流量优化,或通过分公司/海外公司账单规避税负。
退货率管控加码
1.红色高退货率标签:产品缺陷率>15%或描述与实际不符投诉>10次/月,将触发标签。
2.优化方案:
视频展示核心功能,降低买家预期差。
包装内附“使用指南二维码”,减少因使用不当导致的退货。
差评24小时内补偿换货,提升客户满意度。
供应链溯源新规
商品上架前需提交:
1.365天内增值税发票(含完整买卖方信息)。
2.供应商资质文件(公司名称、税号、地址)。
3.物流凭证与ERP库存记录匹配。
风险点:若发票、物流单据缺失,可能被认定为“来源无法验证”,导致商品下架或封号。
四、长期合规规划
建立常态化自查机制
1.每月核查证件有效期(如营业执照、ISO9001认证)。
2.每季度更新税务申报,保留采购发票、物流单据、完税证明等文件至少5年。
善用税收优惠政策
1.出口退税:一般纳税人出口免征销项税,国内采购的进项税可申请退税(如13%退税率的电子产品)。
2.9810海外仓模式:允许“离境即退税”,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3.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年利润≤300万元按5%征收。
合规成本转化为竞争优势
1.短期看,合规成本上升;长期看,合规化将淘汰依赖“灰色操作”的卖家,大卖家、品牌卖家更易脱颖而出。
2.通过透明化经营数据获得平台资源倾斜,提升品牌信誉。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小黄银站外推广)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