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开始还以为是自己页面出了问题,问了客服才知道是广告测试。”一位亚马逊卖家表示。近一两周,不少亚马逊卖家发现产品广告位的主图被替换为商品详情页里的其他图片,这正是亚马逊正在小范围试行的“ImageSmith”动态图片展示机制。
据多个行业资讯平台报道,亚马逊美国站这轮测试自9月9日就已经启动,预计持续至 10月7日。它将根据买家搜索词,从产品详情页中智能选择最符合搜索意图的图片进行广告展示,打破了以往固定展示主图的惯例。更多亚马逊官方最新动态,敬请关注2026年2月28日开店的全球平台资源大会【点此报名获取商机】
01
亚马逊广告测试新机制
传统模式下,商品广告图如同固定的“招牌”,无论买家搜索什么关键词,展示的始终是主图。
ImageSmith机制则依托AI技术,特别是亚马逊近一年重点强调的COSMO AI算法,实现动态图片匹配。当买家输入搜索词时,系统会迅速在商品详情页的图片库中筛选,找出最相关的图片展示在前台。例如,用户搜索“户外露营折叠椅”,系统可能优先展示带有露营场景的副图;若搜索“大容量保温杯”,则可能突出标注容量细节的图片。
换句话说,以往固定展示的商品主图,现在可能被替换为商品详情页里的其他图片。
据一些业内人士介绍,这一测试目前仅在美国站点进行,预计持续至10月7日秋季大促前,仅影响部分ASIN。亚马逊官方说明表示,这一调整旨在帮助买家更快判断商品与自身需求的匹配度。
ImageSmith测试上线后,卖家群体反馈不一。对于那些拥有丰富场景化副图的卖家可能迎来转化提升;而图片单一、缺乏使用情境的商品,则可能面临点击率下滑风险。
“考虑到我的副图不够出彩,有些细节图甚至可能误导买家,所以我把所有 ASIN 都退出了测试。”一位卖家坦言。也有卖家选择继续参与,认为如果副图本身有吸引力,不妨借此提升广告效果。
怎么知道自己的产品被测试了呢?卖家们可以看一下自己的广告有没有显示主图以外的照片,如果影响转化率,可以开case取消。
过去,无论产品多普通,凭借一张精心打磨的主图,也可能博得买家第一眼的关注。现在,这种“主图定乾坤”的旧格局正在被打破。
目前,也有多位卖家反映,近期订单量与广告点击率出现显著波动。虽然有些卖家表示点击率有所提升,但不少卖家反映广告表现不如以往。不过,目前尚无确凿数据可以证明这些波动与ImageSmith测试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02
卖家:正式上线或将强制加入
眼下,ImageSmith9.9开始的测试,预计10月7结束测试,在这期间可以看看各自的广告位是不是有变成副图,产品是随机被加入的,展示的副图也是随机的,每个用户可能看到也不一样,目前有不想加入的可以发asin给客服帮忙取消,24小时后会更新成原有的主图,毕竟对买家展示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副图也有吸引力,也可以试试这样的测试,但是以后正式上线了就可能是强制加入了。
不过也有卖家咨询客服,客服的回复是:目前没有正式上线计划,测试时间到10月7日结束。
但该功能是否会在未来进行全面推行,还不得而知。不过有一句话叫:改变,才是亚马逊人不变的生存法则。如果强制加入,卖家就需要调整图片优化策略。素材权重从“主图优先”彻底转向“整套图片都重要”、包含副图、场景化图片等原本处于“配角”地位的素材,都有可能成为广告展示的核心。有资深卖家给出应对ImageSmith机制的关键策略:
优化整套图片内容:主图作为商品的第一印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在卖家需同时增加场景化、使用场景展示内容,避免仅呈现产品不同角度。通过生动展示商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买家产生共鸣。
构建结构化视觉信息:建议增加多维度场景图(如使用场景、尺寸对比、功能特写),确保每张图都能独立传达清晰卖点,增强AI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锚定用户搜索意图:卖家需深入了解目标用户核心搜索需求,针对性体现商品关键特点。图片优化应围绕高频搜索词和用户真实需求展开。
该卖家提醒:“对于测试期间广告效果显著下滑的卖家,目前仍可选择退出测试。只需将ASIN提交给客服,大约24小时后广告位就会恢复展示主图。但长远来看,随着平台算法不断升级,适应这种动态匹配模式将是必然趋势。”
从更大范围来看,亚马逊今年在广告方面的动作频繁。7月23日起,亚马逊在美国、英国、德国三大核心市场彻底停止了谷歌购物广告的投放。
9月16日,亚马逊广告又与Netflix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使用亚马逊DSP的广告主提供直接访问Netflix广告库存的权限。这些变化共同表明,亚马逊正致力于打造更加自洽的广告生态系统,减少对外部平台的依赖。
未来几周,卖家可以密切关注广告数据变化,评估这一新机制对自己业务的影响。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网的朋友们)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雨果跨境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