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9月的 Accelerate卖家大会上,亚马逊抛出的重磅消息让跨境圈炸开了锅——多渠道配送服务(MCF)正式纳入SHEIN、Shopify和沃尔玛,每周7天均可配送。
加上早已覆盖的TEMU、TikTok Shop、eBay、Etsy等平台,亚马逊的MCF配送服务几乎织就了一张笼罩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大网。
图:亚马逊FBA配送与MCF配送
“这不就是亚马逊版的菜鸟网络吗?”深圳大卖老周在社交媒体上敲下这句话,评论区立刻引来一串附和。确实,曾经阿里体系里的菜鸟通过开放物流能力连接各类电商平台的玩法,如今被亚马逊照进了跨境领域。
图:亚马逊MCF配送流程示意图
但细看又有不同,菜鸟作为连接各方的“物流中枢”,始于“打破信息孤岛”,而亚马逊的MCF服务,作为第三方物流解决方案,服务于不同行业的大中小企业,尤其是亚马逊手握25%-28%的美国包裹市场份额,更像带着“既有优势”下场收割——毕竟当竞争对手的卖家都用自己的仓库发货时,竞争的天平早已倾斜。
01
旺季前出手,亚马逊的“阳谋”与“红利”
“9月宣布太鸡贼了,黑五、网一的备货已经启动到一半了,谁能拒绝现成的仓配网络?”做3C配件的卖家Lisa一语道破天机。
对亚马逊而言,旺季前开放MCF服务是精准的时机把控:一方面,卖家正为跨平台备货焦头烂额,统一库存池的诱惑难以抗拒;另一方面,多平台分销能够在加速库存周转释放新库容的同时,旺季包裹量激增能快速摊薄物流网络成本。
从最新财报看,2025年第二季度,亚马逊出货量同比增长约12%的同时,运输成本仅同比增长6%,成本增速低于业务增速。要知道,MCF的收费可比普通FBA高,加上高峰期附加费等隐性成本,简直是“躺着赚钱”。
更妙的是,亚马逊这一操作看似是帮对手平台完善履约,实则是挖走他们的核心卖家——当 SHEIN、沃尔玛这些卖家习惯了亚马逊区域化物流网络的隔日达,他们对于原平台官方物流的“忠诚度”或开始动摇。
图:Shopify、沃尔玛、SHEIN卖家接入MCF配送实操指南
亚马逊副总裁Peter Larsen直言不讳:“通过与SHEIN、Shopify和沃尔玛合作,我们让卖家更容易利用我们的网络在各销售渠道实现更快、更高效地增长。”
这番话揭示了亚马逊的真实意图:不再满足于仅仅是一个电商平台,而是要成为整个电商生态的基础设施提供商,也就是说,借物流“收编”更多卖家。
“亚马逊根本不在乎多赚那点配送费,它要的是卖家数据和生态控制权。”一位行业分析师点破关键。
以Shopify为例,卖家在后台接入MCF后,库存周转、热销品类等数据全成了亚马逊的“情报”。更要命的是,一旦卖家把主要库存压进亚马逊仓库,就算在沃尔玛做促销,发货节奏也得听亚马逊的。
02
卖家两难:贪图便利,还是恐惧“被绑定”?
早已用上MCF的TEMU卖家王浩作为先行者,现在的感受是酸甜各半。他告诉雨果跨境:“物流速度快了不少,销售额涨了,缺货率也降了。但2个月前亚马逊仓库爆仓,我的TEMU订单晚发了5天,平台罚了我不少钱。”
另一位eBay卖家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成本太高:“30美元的小家电,配送费要8美元,比第三方海外仓贵3块,成本包不住。”
这些反馈戳中了MCF的要害:效率虽高但不稳定,成本虽透明但不便宜。
这也会让新纳入的平台卖家犹豫不决——尤其是SHEIN的一部分快时尚卖家,本就靠低价大量走货,哪经得起高额配送费的挤压?
对SHEIN、沃尔玛和Shopify的卖家而言,MCF确实是把双刃剑。
好处显而易见,Shopify的独立站卖家不用再对接七八家物流商;沃尔玛的中小卖家也能靠“隔日达”跟亚马逊抢消费者;亚马逊甚至大手笔为SHEIN量身定做了专属App,年底就能上线,摆明了要降低接入门槛。
不够风险还是让人揪心。“最怕数据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沃尔玛家居卖家陈曦的担忧很有代表性:“我有一款爆款台灯,设计就花了不少功夫,要是尺寸、材质这些数据被窃取或是泄露,我岂不是要倒闭?”
尽管亚马逊官方声称卖家数据受到严格保护,但这种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角色冲突难以消除。卖家需要权衡物流便利性与业务风险。
而且去年已有3C卖家因账户问题被暂停FBA权限,导致全渠道发货停滞的先例,这也让卖家不得不警惕“过度依赖”的陷阱。
就连平台方也在设防:沃尔玛偷偷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商的合作,SHEIN则加速自建海外仓,显然不想被亚马逊掐住物流咽喉。
03
亚马逊卖家:受益者还是受害者?
首先是分销的诱惑——一个库存卖遍全球。
做了6年亚马逊的老周本身不是多平台卖家,他一直在考虑入驻SHEIN,所以在亚马逊公布这一政策时就开始关注:“以前我还担心入驻SHEIN会增加运营复杂性,但是MCF开放给SHEIN就意味着,即使我入驻SHEIN,还是可以用亚马逊的物流,相当于多了一个分销渠道。”
他在脑海里设想了一下多平台布局,分摊一下单平台运营的风险,并算了一笔账:亚马逊主卖高价精品,SHEIN清库存,沃尔玛走中端,Shopify做品牌,互不冲突还能摊薄成本。
这种“一仓多平台”的模式,正在催生一批“全渠道卖家”。亚马逊显然乐见其成——卖家在其他平台赚的钱,最终还是会以仓储费、配送费的形式流回它的口袋。
但老周也有顾虑:“去年黑五我的货在亚马逊仓库压了10天,今年再多那么多外平台订单,自家产品的入库、上架和发货速度会不会更慢?”
这其实也是多数亚马逊卖家的担忧,毕竟旺季爆仓的隐患一直都在。虽然亚马逊宣称当日或次日送达商品数量增长 30%,但旺季库容限制一直是老大难。
也有卖家担忧FBA订单可能会被优先处理,而且旺季也架不住外平台订单量暴增。去年就有卖家反馈,TikTok Shop的大促订单占用了FBA的分拣资源,导致部分亚马逊卖家发货延迟。
“如果耽误了我的旺季订单,我肯定要维权。”老周道出了多数卖家的心声。
04
结语
亚马逊扩军MCF,表面是物流能力的开放,实则是跨境电商生态的重新洗牌。它既像菜鸟那样搭建了开放网络,又带着巨头的强势。
对其他平台卖家而言,这更像一个“甜蜜的陷阱”——既想用统一库存池省力赚钱,又怕被亚马逊掐住命脉;对平台来说,拒绝MCF可能错失卖家,接受则可能养虎为患。
现在,这场博弈开始了。
注:亚马逊MCF多渠道配送费用=配送费+仓储费
配送费:根据每件商品的尺寸、重量和运输速度,按件收费起价为每件 7.15美元,多件订单可享受分级折扣。
仓储费:基于卖家的库存在运营中心占据的空间的每日平均体积,起价为每立方英尺 0.83 美元。
注意,亚马逊不会对多渠道配送订单收取销售佣金。但会根据亚马逊物流的条款和条件继续收取所有其他非配送费用(如月度仓储费、弃置和移除费用。另外,非亚马逊平台订单需要先确定商品尺寸分段(小件、标准尺寸、大件或超大尺寸)再算配送费用。
【旺季来临,跨境电商卖家如何优化旺季物流方案?10月23日,亚马逊卖家增长与创新大会·广州站,从选品、运营、广告、合规&物流等角度全方位拆解旺季备战环节,现场与官方经理1V1咨询交流,点击报名!】
文/雨果跨境闫清博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