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关注作者
您可能还需要

从国际视角看“印度制造”

中国制造业的订单会大规模地被“印度制造”抢走吗?

从国际视角看“印度制造”

自印度6年前提出“追赶目标”和“印度制造”计划以来,其气势咄咄逼人,相关热议也随之而来:中国制造业的订单会大规模地被“印度制造”抢走吗?印度快速发展的经济会不会给中国企业提供机会?在跨国企业“霸屏”的印度裔首席执行官(CEO)掌管公司后会给印度带来更多订单吗?面对质疑声,中国出口企业和职业经理人只有充分认识影响“印度制造”竞争力背后的因素,如当前印度劳动力水平、企业特点、国际人才结构和市场机会等,才能运筹帷幄,更有效地预见相关挑战及机遇。

我们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和思考研究,从国际视角出发,与广大读者分享影响“印度制造”的一些观点,并对中国出口企业提出良好的建议。

印度的劳动力

如果你去印度出差,只要稍微留意就会发现,那里从事服务业的大多是年轻人。从年龄结构上看,目前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相当年轻。印度的劳动力成本仍比较低,尤其是非技术工种。据我们了解,一些稍微富裕的印度中产阶级家庭可以雇用两位全职保姆,每人每月工资约为1000元人民币。即使是印度大名鼎鼎的IT工作岗位,如果不是专门服务于西方的著名公司,工资也不高。在印度小城市,服务本地企业的IT工程师每月工资约为3000元人民币。本地制造企业非技术工种每月工资为1000~2000元人民币,技术工种(包括操作CNC车床)每月工资约为3000元人民币。

近些年,一些跨国企业为了给其在中国的采购基地找到“备份”和培养竞争对手,一直在加强对印度本土供应商的培养。但从实践结果看,目前最大的困难仍在质量和交付的可靠性上。我们有一次代表公司专程去印度查验某个供应商,一进车间,只看到一群质检工人一边抬头看着我们这些来客,一边使用手里的通止规检验零件,完全不看检验结果就统统把零件放在了合格区。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家印度本地企业有经验的工人都跳槽去开发区的外资企业了,刚招来的工人经过多轮培训仍未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也没有完全掌握工艺和检验原理。

未来一旦印度劳动力在数量、结构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真正释放出来,其在全球制造业舞台上的地位将不断凸显。中国制造企业要想保住优势,就必须加快向“全面价值提供者”转型,帮助客户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售价,更快地完成市场订单,降低总运营成本和采购价格。制造企业只有在这4个领域为客户做出贡献、解决问题,才能获得客户认可,业务才会成功。如果企业只能在某一个领域如价格层面为客户做出贡献,那么事实上只抓住了1/4的业务机会。对于只靠价格进行竞争的出口企业来说,在更高的关税壁垒和其他低成本国家愈发强烈的竞争压力下,如果不能发展出在其他3个领域贡献价值的能力,危机四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应该考虑如何借力印度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保持自身优势。比如,可以采购印度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的零部件(铸件、橡胶件等)、在印度建厂等。

印度的“Yes”

作为国际买家,和印度供应商打交道,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明明事先说了“Yes”(好的)的事情,订单下了、定金交了、模具费汇了、交期到了,却没音信了。等你邮件发过去,对方理由一大堆,尽管每次都以“Yes, No Problem, Sir”(好的,没问题,先生)结束,但去现场一看,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这和印度数千年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有关系,它们仍然在当代印度人的意识及行为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印度文化中,绝对尊重意味着绝对服从。如果上级有要求,下级即使做不到,也要毫不犹豫地答应。如果讲困难,会被看成是找理由、不愿意全力以赴,即不尊重上级、没有“教养”和违背社会道德。

因此,针对印度供应商这种不愿意对客户坦诚问题并在必要时说“No”的情况,中国企业应主动增加询问和督促次数。在项目成立后,应建立详尽的行动计划、指标和日期,定期跟踪细节,并在关键时间节点追问完成情况,而不用担心供应商是否反感。另外,采购人员一定要和具体执行人员建立信任关系,及时获知对方的真实情况,一旦有问题,及时和对方的老板有策略地协商。在印度做大型项目,如果你不想在老板面前失去信用,就把交期加个安全系数(30%) 吧。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在经历一些挫折和磨合后,采购人员与印度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和了解程度也会逐渐加深,他们嘴上的 “No Problem”(没问题) 也会变成真正的“No Problem”。另外,印度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代代相传,领导层几乎不变,这可以让你花时间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客户或供应商)保持相对的稳定和长久。

印度裔的CEO

近些年,印度裔国际CEO的数量多到不可思议。像谷歌、微软、IBM、花旗银行、软银、万事达卡、百事可乐等如雷贯耳的国际超级大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聘用印度籍CEO领导全球业务。不仅高层如此,中层印度籍经理也越来越多。虽然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印度职业经理人更容易融入西方企业文化,进而施加影响力,如选择印度供应商。不得不承认,这是印度制造业在全球竞争的一个优势。

由于历史原因,印度与西方文化的互融和相互理解程度更高。我们有一次去伦敦,当地英国人说请我们吃地道的本地菜,竟然去了一间印度风味餐厅。印度高级人才通过服务西方企业而发展职业生涯的愿望非常强烈。关于服务西方的意识,我们在与印度著名的商学院顶尖学生交谈时发现,他们如此刻苦学习且家庭为此付出了高昂的学费,就是为了进入印度IT外包企业,从事服务西方大公司的工作。

认识到以上情况后,国内企业一方面要充分正视挑战,培养有能力与多元文化打交道的业务开发人才,比如多学习西方历史哲学知识,培养能与他们聊业务以外有趣话题的能力,加深彼此的理解,建立牢固融洽的信任关系;另一方面,要扬长避短,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比如国内出口企业可利用中国产业体系齐全的优势,加强供应链管理,用产业链和价值链优势在世界市场角逐中获胜。

印度的机会

虽然因众多社会问题,目前印度没有取得像中国一样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在制造业领域落后于中国不少,但由于其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发展阶段及在当今世界地缘政治中扮演的角色,在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时,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能够保持国内相对稳定的局势,印度制造业在全球化中缩短同中国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领域抢占优势,也是有可能的。对此,中国企业要不断进取,探索新的路径,打造新竞争力,完成从单一价格驱动到“全面价值提供者”的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也可以把来自印度制造业的挑战转变成机遇。西方企业开发印度市场已经有很长时间,但成功案例并不多,说明西方的产品和技术不太适合印度本地市场。我们认为,中国的设备和关键材料更能满足印度制造业的需要,帮助印度补齐短板。不但中国产品的价格是印度生产企业可以接受的,维修和操作也更适合它们的工厂管理和工人情况。虽然印度买家坚持低价让许多中国企业感到不舒服,但其实这种做法在印度市场加强了中国企业相对于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的比较优势。长期来看,印度众多的社会问题要靠经济发展来解决。只要中国企业能开发出适合印度市场的产品,并使用有效的业务开发方式,同时有针对性地寻源印度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产品和材料来提升自身供应链的全球竞争力,两国贸易可以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建议,如果有去印度考察供应商或拜访客户的机会,一定要毫不犹豫地抓住。虽然那些耸人听闻的毒蚊子、100千米的路程汽车要颠簸5小时、被猴子抢劫等故事都是真实的,但只要妥当安排,你还是可以平平安安地领略世界上保留很好的古老、多元、色彩丰富的文化:欣赏恒河源头的圣洁、城市边缘四口之家紧紧相依的温情、乡野间苦行僧的执着、贫民窟里小孩子打完半桶自来水后的满足……再走进办公室,你会感到焕然一新,充满能量和对未来的憧憬。

文/ 杨文生 徐京 房瀚杰

(来源:进出口经理人)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服务 果园 标签

收藏

--

--

分享
进出口经理人
分享不易,关注获取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