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关注作者
您可能还需要

“注重用户体验” “优先本地化运营” 聊聊Grab在东南亚的生意经!

在东南亚,Grab在出行交付领域,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

“注重用户体验” “优先本地化运营” 聊聊Grab在东南亚的生意经!

1

2012年,Grab成立于马来西亚,由陈炳耀和陈慧玲创立,两人为同学关系。如今Grab的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的8个国家400多个城市开展出行交付、移动以及数字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业务。

Grab在东南亚“出行交付”这块的具体服务,就像美国的Uber(优步),中国的滴滴,Grab可以提供线上叫车、物流服务、食品配送、快递配送等服务。

在2021年,Grab有两个重要的动作(事件)值得关注。一个是:Grab今年准备上市;另一个是:Grab在8月初发布了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的财报。

2021年4月,Grab就曾宣布将通过与名为Altimeter Growth Corp (AGC)的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以400亿美元的估值上市。
2021年8月,Grab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调整后净销售额达到 5.0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39%。

关于上市,今年6月,东南亚网约车平台Grab创始人兼CEO陈炳耀对外表示:“Grab的上市将延期到今年的第四季度”。目前,Garb正在进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的企业财报审计工作。

而关于这次Grab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其中的运营亮点为:商品总值 (GMV) 、调整后净销售额、调整后的EBITDA、每个月交易用户(MTU)的GMV,均实现强劲增长。

截至2021年3月31日,Grab拥有49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比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35亿美元增加了14亿美元。其增长部分,更多的也是得益于Grab的其他细分业务。

2

从2012到2021,追溯到Grab刚创立的时期,起因是Grab创始人陈炳耀抱怨马来西亚的杂乱无章的交通问题,便和同在哈的校友陈慧玲创立了Grab的前身“MyTeksi”。

直到现在,我们都能在Grab的官方网站看到:“为什么我们不能有更安全的叫车方式?为什么我们不能给司机更好的工作条件?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这些发人深醒的问题及答案。

• 击碎绊脚石

2012年,出生在马来西亚豪门的陈炳耀与另一位哈佛大学毕业生陈慧玲在马来西亚推出了“My Teksi”应用程序,第二年扩展为GrabTaxi。

早在2011年,在My Teksi开始创办的雏形阶段,那时,马来西亚许多司机还买不起手机,而这些人也根本不熟悉My Teksi运营操作,甚至那些有手机的司机,还不懂得怎么下载软件。相反,他们极度依靠调度员的电话安排,来为他们匹配客户。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炳耀和陈慧玲并没有被吓倒,公司开始根据情况向司机资助手机,并教他们如何使用。公司团队在吉隆坡的机场、购物中心和加油站会见司机,并教司机使用My Teksi,包括其他工具:WhatsApp、谷歌地图和Viber(通讯软件)等。

按照这样的模式和逻辑,在东南亚的每个国家,该公司首先接触当地现有的出租车司机,并为其客户创建一个足够大的司机网络。至此开始,缺乏司机这块“绊脚石”,便被慢慢击碎。

• 重视体验感

在与司机接触的过程当中,公司的运营团队,能直接收集到外界反馈的许多问题,为了应用程序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早期的Grab团队还为此开了无数次的会议。

而在这些会议当中,团队收集到的所有问题被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基本都围绕着用户体验这块,比如:行车路线及接送点定位不够准确、司机单量分配不均、用户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

其中,早期My Teksi刚推出,因为极度的缺乏司机,这导致平台供需严重失衡,因此,公司团队甚至去打电话给没有分配到司机的用户道歉,并承诺用户会一定做出改进。

几个月后,也就是2012年10月,早期的Grab推出了第二个版本的应用程序,并将所有的问题都进行了优化,也正是因此,更多的用户才被留了下来。

• 优先本地化

关于坚持本地化,陈炳耀曾经对外界表示道:“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要有高度本地化的特色,要永远比竞争对手更了解客户,这是赢得客户认可的关键”。

2013年,当GrabTaxi在菲律宾这个国家推广时,遇到了一个难题,因为当时菲律宾出租车队的老板,是该地区最大的军火商,很少人能与之会晤,而这个合作大门,正是由Grab早期在当地的合作伙伴敲开。

那时起,这一现象就更加坚定了早期Grab的运营策略,公司决定,往后在向东南亚其他国家扩张的过程中,一定要优先考虑当地的合作伙伴,而不是直接空降人员进行业务管理。

只要有可能,公司就会在当地雇用该国的员工,并结合当地国家/地区的专业知识进行员工培训。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总部会派人在当地设立新的分支机构,并尽快找到当地的员工来领导新业务。

3

随着时间不断的推移,不仅仅是出租车司机,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司机也开始加入Grab,同时,随着业务的深入,也让Grab扩展出了许多的业务模式。

2016年1月,在新加坡,Grab官方对外宣布,不论是最开始的使用的MyTeksi,还是中途使用的GrabTaxi,将要全部统一改名为Grab,业务也将分为几个部分。

如:出租车业务(GrabTaxi)、外卖业务(Grab Food)、私家车服务(GrabCar)、摩托出租车(GrabBike)、社交拼车(GrabHitch) 、最后一英里交付(GrabExpress)以及移动支付服务(GrabFinancial Services Asia)。

关于开展摩托出租车(GrabBike)这块的业务,是针对在东南亚很多城市上下班交通拥堵这个问题,在印尼雅加达、越南胡志明等城市,Grab都有这项服务。

Grab不断拓展的业务线,满足了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加上自身重视用户体验、优先本地化的运营策略,便让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 合并Uber业务

2018年3月,Grab宣布将收购Uber在东南亚的所有资产,并购Uber在东南亚的所有业务,合并之后,Uber将获得Grab相应的股份。

Grab可以获得Uber在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的所有资产以及业务的控制权,其中还包括UberEats。

在东南亚,Grab显然比Uber更熟悉当地市场。与其无休止的烧钱进行商业竞争,还不如和气一家共享市场红利。关于这次收购行为,陈炳耀说道:“Grab将成为平台运营和成本效率方面的领导者,我们能更好地履行为客户提供的承诺”。

• 与Gojek的对比

先看看数据: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统计,2021年7月,Grab在桌面和移动网络上的访问量为12.71M;Gojek在桌面和移动网络上的访问量为3.15M。从访问量来看,这两家公司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据墨腾创投的外卖市场报告,2020年在印度尼西亚,这里外卖的市场份额基本被Grab和Gojek两家公司牢牢占据,Grab为53%,Gojek为47%。而纵观整个东南亚的外卖市场,Grab又甩了Gojek好几条街。

再看看业务:目前,Grab的业务已经渗透到了东南亚的8个国家,而GrabFood(Grab外卖)在泰国、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市场的市场份额都位列第一,在越南位列第二。而Gojek的外卖业务,仅出现在印尼、泰国以及越南。

在金融版块,Grab拥有东南亚六个最大市场的支付牌照,而Gojek仅仅在印尼和菲律拥有支付牌照。金融是Grab、Gojek的业务线之一,而支付牌照的数量,也能够很好的证明这两家公司的实力。

其实,Grab与Gojek相比,在软件应用功能、差异化APP、用户体验、定位准确性、司机全线运作的SOP流程、用户与司机福利等方面,基本都优于Gojek。整体来看,Grab和Gojek基本业务模式相似,但Grab基本都能做好,而Gojek能做好的则不多。

如今Gojek与Tokopedia已经合并为GoTo,在出行方面,其仍要继续与Grab及其他对手竞争,不过合并后的资金体量,或许能让Gojek在外卖出行业务上,有更多的可支配资金。说到资金这块,Grab一路走来相对Gojek,资金则充裕许多。

4

“注重用户体验” “优先本地化运营” 聊聊Grab在东南亚的生意经!

-数据来源:Crunchbase

上表为Grab已披露的部分融资,Grab自从2012年成立以来,已获得至少34次融资,融资总额高达125亿美元,最近的一次融资是在2021年7月30日。

Grab身后不缺明星资本,有GGV、祥峰投资、软银、中投、平安资本、老虎环球基金、高瓴资本等知名VC/PE,还有滴滴以及去哪儿等中国企业。

启动资金

Grab的创始人陈炳耀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其家世显赫,有着自己的家族企业陈唱国际集团,这是马来西亚的上市公司,主要的业务为汽车组装与销售。

2011年,计划创建一家打车公司的方案让陈炳耀在HBS New Venture Competition(哈佛新企业创新大赛)中获得亚军,因此其获得25000美元奖励。而这25000美元的奖励加上陈炳耀的个人出资,则成为早期Grab的启动资金。

陈炳耀大学毕业之后,曾在家族企业中任职,尽管他的家人对他放弃自己在家族企业中的职位,而去创立新公司的行为表示不满,但这并没有影响陈炳耀的决心。

另外,在陈炳耀创立Grab之初,他身边最亲密的支持者为自己的母亲,与其说早期Grab的启动资金为那25000美元加陈炳耀的个人出资,不如说陈炳耀母亲支持他的几百万美元才是早期Grab的立身之本。

持股比例

直至目前,在至少34次融资中,软银从2014年开始,曾投资Grab多次,在资金方面,软银给了Grab极大的支持,而软银现在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Grab的第一大股东。

关于Grab的持股比例,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Grab的最大股东软银持有18.6%的股份,Uber持有14.3%的股份,滴滴出行持有7.5%的股份,而Grab的创始人只拥有公司2.2%的股份,但他却拥有公司60.4%的投票权。

目前,软银、Uber(优步)、滴滴为Grab的前三大股东。而这三者,在自身股权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软银投资过Uber和滴滴,滴滴早先收购了Uber在中国的资产及业务,这么来看的话,软银实则为其中的最大赢家。

2019年5月,飞驰十年的Uber在美国的纽交所上市;2021年7月,滴滴赴美上市,但其股价现已跌破发行价。对于Grab而言,2021年的第四季度就在眼前了,上市指日可待。

5

在创业之初,陈炳耀曾说过:“如果我失败了,没什么大不了,而且我创业压根不是为了钱,我完全没有财务上的压力。”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为了推进市场进步,陈炳耀才毅然决然的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道路。

期间,Grab也遇到过很多问题,如车辆在不同国家的运营执照问题、发生在司机或用户间的暴力侵害事件、国家(地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Grab还因为公司问题,导致大批量裁员;还因为平台管理策略,遭到大量司机罢工。

甚至,自2012年成立以来,Grab每年都在亏损,至今都还未实现盈利,公司预计要到2023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企业要在发展中求生存,这些问题对Grab来说,好像并不能阻止其前进的脚步。

根据App Annie的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Grab是东南亚移动和交付类别中下载量最大的应用程序,并且手机月活跃用户数量最多。截止数据发布时间,Grab的累计下载量和2021年第一季度的平均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基数,也比该地区第二大移动和交付应用高出2倍以上。

在东南亚,Grab在出行交付领域,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陈炳耀这位在哈佛修炼过的弄潮儿,也已建立起自己庞大的Grab商业帝国。当然,一切不仅仅于此,上市后的Grab或许又是另一道风景。

不过,不难发现,Grab这些年的发展烧了太多的钱,东南亚市场早些时期便被资本大量注资,但是,物极必反,这样的庞大资金的进入,让市场竞争不再那么理性,让模式探索不再那么彻底。

东南亚一切的发展,好像都那么理所当然,在东南亚六国生态的建设中,很多商业模式,都能在中国及欧美找到缩影。在东南亚,在这样的珍珑棋局中,大家的博弈依旧进行着。

(来源:东南亚知识局)

(来源:Shopee知识局)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服务 果园 标签

收藏

--

--

分享
Shopee知识局
分享不易,关注获取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