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025年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的发布,标志着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两国首次通过高层对话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一事件不仅为全球市场注入强心剂,更将深刻影响未来外贸格局与汇率走势。
01、外贸市场:短期修复与长期转型
对于中国外贸企业而言,这既是喘息之机,更是转型升级的窗口期。
根据联合声明,美方对华实际税率从145%骤降至30%,中方对美税率从125%降至10%。这一调整直接缓解了贸易紧张局势,市场风险偏好迅速回升,将显著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利好出口链。从短期来看,机械制品(占中国对美出口49%)、矿物化学制品(26%)、家具(11%)等优势行业可能率先受益,企业出口利润率有望提升3-5个百分点。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跨境物流的“脉冲式”复苏。船舶追踪数据显示,5月3日当周,中国发往美国南加州港口的货船数量环比下降29%,而声明发布后,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已紧急通知商家补货,建议爆款商品备货量增加30%-40%。深圳一外贸企业主向捷汇通透露:“我们正加速往美国发货,先把货备到本地仓库,抓住90天窗口期。”
但这种复苏并非没有隐患,若90天暂停期内谈判遇阻,24%关税仍可能重启。此外,T86政策(允许800美元以下商品免税入关)的取消也依然给许多跨境电商带来冲击,Temu平台此前因政策调整导致美国销量归零的经历,让商家对单一市场的风险保持警惕。小捷建议各位外贸企业主继续同步开拓其他市场,尽管关税压力短期有所缓和,但中美结构性矛盾并没有消除。
目前,美国正推动“友岸外包”,计划将东南亚输美商品关税降至25%,将关键矿产、半导体等战略产业转向印度、越南等“民主盟友”,想要构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而中国也正在通过RCEP机制向东南亚转移340亿美元订单,汽车零部件出口替代率已达68%,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转移至东盟,同时保留高端制造核心环节。这场看似巧合的供应链重构,实则标志着全球产业链正在进入“双轨制”时代。
这种“双轨制”的本质是全球产业链的地理重构与价值重构。美国试图通过价值观划分供应链阵营,中国则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产业链升级。IMF模型显示,若全球完全割裂为两个贸易体系,中国GDP可能损失6%,但RCEP国家的贸易转移效应可以对冲部分损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供应链战争中,咱们外贸企业需要建立“全球思维、区域布局、本地运营”的能力。如果说,外贸行业过去的牌面是“中国制造,全球销售”,那么现在最好的牌面应该是“中国研发,区域制造,全球配置”。
02、汇率波动:短期升值与长期博弈
从汇率市场来看,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人民币汇率强势反弹,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双升值,收复7.20关口,离岸人民币一度涨破7.18,创半年以来新高,市场对中美关系缓和预期升温,反映出对人民币信心增强。
随着全球贸易局势的演变,投资者对美国经济避免陷入衰退的希望有所升温。根据最新市场动态,华尔街机构已大幅下调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高盛等机构将首次降息时间从7月推迟至12月,花旗也延后至7月。
尽管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美元支撑增强,人民币汇率承压,但中美关税缓和削弱美元避险需求,美元指数短期或回落至104-105区间,人民币汇率下行空间有限。
预期短期内(1-3个月),美元会维持强势,人民币波动区间收窄。若美国经济数据(如GDP增速、CPI)持续稳健,美联储可能进一步推迟降息,支撑美元指数。若关税下调措施落地,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人民币或随新兴市场货币小幅升值。
中长期(6-12个月):人民币或逐步企稳,美元面临下行压力。外部方面,若欧洲、中国经济复苏快于美国,美元指数或承压。若美国通胀回落至2%目标区间,美联储可能重启降息,利差收窄将削弱美元吸引力。背部方面,若中国内需复苏,消费、投资数据改善,跨境资本流入或增加,或将支撑人民币汇率。
此外,汇率走势也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地缘政治冲突:若中美关系再生波折,或引发市场避险情绪,人民币可能面临短期贬值压力。
2、全球经济衰退:若贸易缓和未能抵消高利率对需求的压制,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美元或因避险需求走强。
3、央行干预:中国央行可能通过宏观审慎政策防止汇率过度波动,但直接干预概率较低。
总体而言,中美联合声明的意义,不仅在于关税数字的变化,更在于标志着全球经贸规则的重塑。中美贸易战只是按下了“暂停键”,但绝非终点。对于中国外贸人而言,这既是压力测试,更是能力升级的契机。
未来90天,将是观察中美经济博弈走向的关键窗口。建议各大外贸企业和投资者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如需办理美元收款结汇业务,欢迎随时咨询。
(来源:小捷聊跨境)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