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喜茶、蜜雪冰城在海外加速铺设实体门店时,茶颜悦色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以"0门店+纯电商"模式悄然进军北美。这个曾让长沙街头排起数小时长队,催生黄牛溢价转卖的中国茶饮品牌,正通过亚马逊、亚米网、TikTok Shop等平台,将"文化+零食"的创新商业模式,输送到海外消费者手中。
轻装上阵的电商探路
茶颜悦色在海外战略中展现出清晰的差异化思路:放弃高成本的实体店模式,转而聚焦电商标品。
在亚马逊平台上,茶颜悦色的玻璃茶杯已跻身品类前3000名,此外还上架了薯条、辣条、面包丁等产品都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中,奶香面包丁还成功打入零食畅销榜。
而在以亚裔用户为主的亚米网上,品牌更是一举上架150余款产品,覆盖罐装茶、茶具、辣酱、干果、手冲挂耳咖啡、咸蛋黄脆片、烤鱼等多个品类,围绕着“零食+文化”的茶饮场景来铺开,构建从"饮茶"到"品茶"再到"佐茶"的完整生态。
在TikTok上,茶颜悦色也和许多达人合作带货,虽然总体带货量还没上去,但“ChaYanYueSe Snack”相关标签的UCG内容(用户自创自发)已经开始逐渐增多,已经在为产品爆火奠定基础。
茶颜悦色的"轻资产"上阵模式的背后,是对出海痛点的精准洞察。
暂且不说中美关税战的影响,目前,中国的现制茶饮出海美国面临着很高的门槛,毕竟中美在茶叶检测体系上有着巨大差异,加上在海外开门店,对于供应链、服务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挑战,因此茶颜悦色选择尝试更容易的一条路,以零食、茶具、相关茶文化产品等标品切入,不仅能够在初期有效规避现制茶饮的合规风险(如原料检测、添加剂限制等),更能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积累海外市场经验,为未来可能的实体店开设或者定制化产品奠定基础。
食品出海的冰山挑战
我们把目光从茶颜悦色转向中国食品出海的整体情况。
北美休闲食品市场规模超1300亿美元,但中国食品在欧美商超的份额却不足3%。为什么?
首先,美国FDA认证是中国食品进入北美市场的第一道门,很多出海的中国食品就卡在了这一关。不过,不同平台的执行力度也有差异,沃尔玛、亚马逊等主流平台的审核更加严格,而亚米网、TikTok Shop等华人平台相对宽松,这也是茶颜悦色能够在亚米网上架更多产品的原因。此外,美国各州法规甚至细化到烘焙设备认证等级,欧盟对添加剂的限制则更为严苛。
其次,传统食材的海外接受度也是另一大挑战。像腊肉、鸭舌、鸡爪这些在中国被视为美味的吃食,在海外却常被消费者认为不卫生,而一些“中式概念”的宣传方式,也不容易引起海外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
再者,中美消费者的口味也有很大差异。我们就以茶来说吧,北美消费者偏好重茶味的饮品,此前茶乙己出海时就为此专门推出过特调系列;乐乐茶出海也因当地人坚果过敏问题而调整过产品配方。
此外,食品出海的供应链成本陡增。生鲜食品得依赖跨境冷链运输吧,而一些茶饮门店为了保证茶汤风味,用到的原叶茶需从福建、台湾直采,尽量减少运输时间,更不要说一些食品进出口需要办理复杂的检验检疫手续。
多重壁垒的阻隔,使得中国食品的出海之路尤为艰难。
破局者的创新实验
面对诸多挑战,有经商头脑的中国人怎么会认输?中国品牌正以创意打开市场缝隙,探索出三条可行路径,话不多说,小捷直接给大家上案例!
1. 场景再造:从"单品"到"生活方式"
卫龙辣条:在韩国推出"辣条+冰美式"套餐,精准定位熬夜人群;在东南亚与火鸡面、辣椒片组成"辣味三角",打造"辣味社交"场景,通过场景再造开辟增量市场。
旭日皮蛋:登陆新加坡文华酒店,搭配威士忌、香槟,从"街头小吃"升级为"高端料理",价格直接提升超5倍。
2. 内容种草:从"产品"到"文化"
TikTok:#ChineseTea 标签播放量目前已经突破2亿次,让年轻用户通过短视频了解中国茶文化。
茶颜悦色:通过达人带货和UGC内容(用户自发分享)培育海外认知,其"文化+零食"的组合,被海外消费者称为"东方生活方式的微型体验包"。
3. 生态构建:从"标品"到"场景生态"
茶颜悦色在亚米网上架150余款产品,覆盖"饮茶-品茶-佐茶"全场景,从罐装茶(基础需求)到茶具(仪式感需求),再到辣酱、烤鱼(佐餐需求),构建起"一杯茶的完整生态"。这种"场景化选品"策略,不仅提升了用户粘性,更通过"一站式购物"降低了海外消费者的尝试门槛。
从"探路"到"深耕"
茶颜悦色以"纯电商"模式,用零食茶具敲开北美大门,“轻资产”的战略试探,依赖场景创新打破认知坚冰,在积累足够的合规经验与市场认知后,那杯曾风靡长沙的现制茶饮,或许终将在北美飘香。
当辣条遇见冰美式,当皮蛋配上威士忌,中国味道的全球化叙事,正在打破陈规,书写新的篇章。这不仅是产品的输出,是商业的探索,更是不同国度之间文化的对话与交融。
(来源:小捷聊跨境)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