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Instagram推出一系列新功能,包括Reposts、Instagram Map以及Friends Tab。从这些功能来看,Meta释放出回归有意义、以好友为驱动的内容发现信号。
先来看看更新的三个功能,以及它们如何改变用户的内容体验。
•Reposts(转发)这一功能用户可转发公开的Reels和动态贴文,这些内容会更容易出现在自己关注者的信息流中,并显示在个人主页的Reposts标签页中。
图片来源:Instagram
通过好友分享增加发布内容的可见度,内容不仅面向创作者的原始社群,还能扩散到更广泛的圈层。对品牌和创作者来说,这意味着更多曝光和互动。
•Friends Tab(好友标签页)
好友标签页是一个经过筛选的内容流,展示你的亲密好友点赞、评论或转发的内容。它类似一个基于信任的“推荐引擎”,可以在Reels标签页中切换顶部的“Reels”与“Friends”进行查看。
图片来源:Instagram
这种机制使得推荐更贴近用户的兴趣和社交关系,提升了内容与用户的相关性,也为品牌内容在亲密关系链中获得重复曝光创造了机会。
•Instagram Map(地图)
这是一个类似Snapchat的地图功能,用户可以查看好友带有地理标签的帖子、Reels、限时动态和笔记,这些内容在地图上可见24小时。即使用户未开启位置共享,也能探索基于位置的内容。
图片来源:Instagram
这为品牌创造了全新的营销场景——商家可以通过地理标签进行实时活动推广,例如快闪店、节日活动或限定优惠,精准触达附近潜在用户。
总体来看,这些功能鼓励用户通过个人社交网络重新发现内容,与TikTok的兴趣算法式推送形成了鲜明对比。
Instagram为什么这么做?
这一变化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回到 2010 年代初期,Instagram 还是一个可以轻松查看好友动态的平台——用户能直接看到朋友发布、点赞或分享的内容。然而过去十多年里,算法逐渐接管内容分发路径,用户与真实好友的互动被淹没在海量的热门视频和病毒式内容中。
用户需求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促成了这一轮更新。
根据Tumblr发布的《The State of Community - How Gen Z is Disrupting the Industry of Influence》研究,约 66%的Z世代认为社交媒体的基本原则——“连接人与人”——已经失效。同时,用户对高度策划、缺乏个性的内容流感到普遍疲惫,这凸显了他们对更亲密、更基于信任的互动的渴望。
年轻一代的数字渴望:真实、社区与亲密圈层互动
如今的Z世代和Alpha世代(2010年至2024年出生的人群),并不满足于被动接收内容,他们更渴望参与到有真实互动的社区之中。他们对精心摆拍和过度修饰的视觉内容兴趣正在下降,更愿意消费那些未经滤镜处理、直白呈现生活的创作。
法国应用BeReal的走红就是这一趋势的缩影,它鼓励用户同时用前后摄像头拍摄并即时分享日常瞬间,以此构建更真实的数字社交场景。
图片来源:BeReal
这种对于真实性的偏好,也体现在对创作者的信任选择上。Mavely 的研究显示,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信任本地网红或微型网红的产品推荐。在Z世代中,这一比例高达 58%,千禧一代中则为45%。这表明,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正在向更细分、更本地化的方向发展,具备强地域连接的内容更容易获得认同感与行动转化。
同时,地理位置在社交媒体消费中的作用也在上升。Hootsuite数据显示,67%的Alpha世代和54%的Z世代与千禧一代会使用Instagram或TikTok来了解本地活动和产品。当数字社交与实体空间更紧密结合,品牌可以在即时互动中塑造用户的现场体验感,从而增强参与度与记忆度。
社区正在成为年轻一代关注的核心。无论是真实的创作者社群、可信的社交圈,还是共享的物理空间,Z世代与Alpha世代都在构建更小、更深的生态系统——品牌也需要跟上。
品牌内容的下一步
Instagram的这些更新不仅是功能优化,更是尝试回归社交网络初衷——促进有意义的连接。
Reposts放大了内容的跨圈层传播潜力,Friends Tab加强了关系链驱动的推荐,Instagram Map则把数字社交与本地生活重新联结。这种多维组合为用户提供了更个性化、更具现实感的内容发现路径,也为品牌带来了立体化的触达方式。
图片来源:Instagram
这意味着,品牌需要在内容策略中更加注重社区参与和本地化表达。与本地创作者合作、策划线下零售活动、鼓励用户带标签转发,能够让内容在目标受众的关系链中实现自然扩散。此外,衡量效果的指标也应从单一的触达率,转向关注互动质量、转化深度以及用户的情感反馈。
社交信息流也许会变得更有人情味。那些能将内容与社区、地域和真实体验紧密结合的品牌,将在新的社交媒体格局中更具竞争力。
(来源: Bakers出海观察员)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