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美国关税政策的连续调整,跨境卖家面临的挑战也是一层接一层。最直接的影响还是来自来自于小额包裹关税豁免的终结。根据美国政府的最新公告,长期实行的“800美元以下免税”(De Minimis)政策于8月29日正式永久取消。
尽管设有六个月的过渡期,但期间通过邮政渠道运输的货物仍需缴纳统一关税,金额按照原产国对应的关税率区间划分,每票在80至200美元之间不等。这意味着依赖低价小包铺货的模式将不复存在,跨境卖家将面临成本大幅上升的直接冲击。【破局美国关税,拓展新兴市场高潜力平台!2月28日-3月1日,2026雨果跨境全球平台资源大会将在深圳盛大开启,现场对接新兴市场平台,点此报名】
01、小额包裹免税终结
根据美国政府最新公告,从8月29日起,美国彻底取消了邮政小包的“800美元以下免税”通道,所有通过国际邮政网络(包括中国邮政、香港邮政以及各国邮政渠道)寄往美国的包裹,都必须缴纳关税。
新规提供两种征税方式,但卖家只能二选一,并且一个月只能切换一次:一是从价税,按包裹内商品价值乘以对应国家的关税税率计算;二是定额税,根据关税档位统一收取,每件包裹80至200美元不等。具体为:
• IEEPA税率低于16%的国家:每件80美元;
• IEEPA税率介于16%–25%(含):每件160美元;
• IEEPA税率高于25%:每件200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包裹里混装了不同国家的商品,将直接按最高关税档位计税。定额税仅在6个月内有效,2026年2月28日后将强制切换为从价税。对物流渠道来说,几乎所有邮政类小包(如EMS、挂号、平邮)都会被波及,如果商业快递(DHL、FedEx、UPS)走邮政清关也会中招,只有走商业清关、且单票货值大于2500美元的包裹,才不会受到本次政策影响。
这一变化直接击中了依赖低价和高频出货的赛道,尤其是快时尚服饰、3C配件、小家电、美妆工具和饰品等低客单价消费品,它们的成本优势将被严重削弱,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对于跨境卖家来说,这不仅意味着短期的运营压力,还可能倒逼商业模式转型:从过去依赖大批量、低利润的“薄利多销”,逐步向精细化运营、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及高客单价商品布局过渡。
02、301关税排除再获延期
在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终结的同时,美国整体关税环境也动荡加剧。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近日裁定,特朗普政府时期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加征的大部分关税缺乏法律依据,属于“违反法律”的行为。裁决暂缓至10月14日生效,为政府向最高法院上诉留出了空间,但若最终维持,将可能重塑总统在关税政策上的权限边界,把更多关税决定权重新交还国会。
另一方面,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最新发布的公告,确定将对中国产品的301关税排除项再度延长。
事情要追溯到2023年底,当时USTR就曾公开征求意见,决定是否继续保留部分排除项目。随后在2024年5月,美国先是将164个排除延长至2025年5月31日,同年9月又新增14个涉及太阳能制造设备的排除,两者合计178个。
到了2025年5月,这些排除被统一延长至8月31日,并在6月的官方通知中予以确认。而就在最新的这份公告中,USTR明确宣布:178个排除将再延长90天,新的有效期截止到2025年11月29日。
这意味着,在未来几个月里,相关中国产品仍可继续享受免于额外301关税的政策。对于跨境企业和进口商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关乎供应链与成本安排的重要信号,也提醒大家在年底前需关注政策走向,以便及时作出采购和关税筹划的调整。
↓↓关税讨论群↓↓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跨境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