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量同比增长10%,净利润却直接缩水30%,这生意没法做了。”家具厂老板老陈(化名)的吐槽戳中不少跨境人的痛处。深耕美国市场3年的他,本以为今年能稳扎稳打,没想到却迎来了连环暴击:海运时效从30天延误至60天,旺季仓储费用环比激增80%。更要命的是关税政策变动,他的小家电退货成本直接冲到商品价值的50%,售后纠纷率因物流飙升至25%。
“钱没赚到,库存和资金反倒被‘套牢’。”老陈的困境,早已不是个例。雨果跨境发布的《2025年跨境电商行业趋势报告》显示,2024年近半数卖家的利润低于2023年同期,其中,有13%卖家的利润下滑幅度超过50%。与贸易环境剧变,跨境行业早已告别“订单=利润”的黄金时代。“卖得好”和“赚得多”之间,横亘着供应链低效、政策波动、成本高企的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全球消费者的需求早已升级为“极致时效+极致性价比”。亿迈研报显示,美国66%的消费者将“免费配送”作为首选条件,46%要求实时物流跟踪和快速配送,而价格每降1%,就能拉动1.03%的消费需求。【亿迈研报完整版现已开放!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掌握更多行业关键趋势~】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过去那种“把货发出去就行”的粗放模式,正被市场无情淘汰。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为全球贸易注入了新活力,但供应链始终是扼住行业喉咙的那只手。调查显示,超过55%的供应链专家认为跨境电商物流存在明显困难,其中42.6%将海关延误视为首要痛点。具体来看,卖家正面临以下几大典型困境:
(一)运输周期漫长,滞销风险翻倍
尤其针对家居园艺、工业设备等大件商品,头程海运和尾程派送的完整周期可长达3-5个月,长周期导致商品迭代滞后于市场需求,滞销风险飙升。
(二)退货成本高企,利润持续被侵蚀
不同市场退货成本差异显著,以美国市场为例,平均退货成本可占商品价值的50%。此外,跨境退货存在“逆向物流周期长、清关流程复杂”等问题,部分退货商品因破损、过期无法二次销售,直接沦为损耗。
(三)仓储成本飙升,超龄库存承压
以亚马逊FBA仓为例,仓储费用同比激增18%。同时,平台超龄库存占比达12%,部分卖家还需支付超龄库存费,进一步加重资金负担。
(四)政策波动频繁,经营确定性不足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近期波动明显,多个品类关税税率上浮。此外,各国海关监管政策、环保合规要求频繁变动,部分卖家因未及时适配,出现货物被扣、罚款等情况。
(图源:亿迈研报)
种种阻难,更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本就紧绷的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对于中国卖家而言,当务之急是找到一条能快速销货、加速回血的“生命线”。
这时,海外仓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和定义。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仓储点,而是升级为平衡效率与成本、提升终端用户体验的“战略支点”。据跨境眼观察2025跨境电商年度数据报告显示,海外仓发货比例超两成的卖家已占53%。通过“提前备货、本地发货”,海外仓极大压缩了物流时效,简化了清关流程,降低了单件运输成本,部分还强化品质管控和解决退换货的难题。
环境越恶劣,越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裸泳者”。尽管全球经济波动、外贸环境承压,一些头部企业却凭借前瞻性的布局实现了逆势增长。但他们的“重”玩法,却各有侧重。
以家居产品为主营业务的恒林股份,硬核布局全球7个主生产基地和11个北美自营海外仓,以生产仓储为基石增强供应链韧性。其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84.88亿元,同比增长8.66%;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比增长4.81%。
再看巨星科技,从ODM代工到OBM品牌矩阵,再到与家得宝、沃尔玛等巨头深度绑定,全球23处生产制造基地和中美欧完善的仓储物流配送体系,成为其品牌和渠道战略的强劲支撑。2024年销售毛利率为32%,营收同比增长35.37%。更是投入3.66亿元研发,推出1937项新产品。
(图源:巨星科技2024年年度报告)
恒林股份的重,重在全球生产的“硬实力”;巨星科技的重,重在品牌渠道的“软实力”。路径虽有不同,但两者都印证了同一个事实:一个强大、自主可控的全球化供应链,是抵御市场风险的核心抓手。但现实是:这种自建海外仓、全球布局生产基地的“重资产”模式,门槛高得令人望而却步。动辄千万级的先期投入、复杂的海外选址和运营、繁琐的税务法务合规......这几乎是绝大多数中小卖家和工厂无法承受的“豪赌”。
对于占市场绝大多数的中小玩家而言,他们同样渴望抓住海外仓红利,却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自建船队”。那么问题来了:是否存在一条折中路径,既能借力海外仓的效率与稳定性,又无需背上沉重的资产包袱?
与其自己造船,不如搭乘一艘已经装备精良的“航母”,用“轻资产借船出海”模式,以低门槛享受海外仓、分销体系与货盘资源的协同价值。
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正倒逼供应链加速升级,海外仓的价值早已超越“仓储”本身,而“海外仓+分销+一盘货”的协同模式,恰好击中了中小卖家的核心痛点——无需自建仓,无需重仓备货,却能享受本地化发货的效率和成本优势。这背后,是轻资产玩法的三大核心逻辑:
首先,利用资源共享,把“重成本”转化为“轻协作”。中小卖家无需独自承担海外仓建设、运营、合规的高额成本,通过接入成熟的生态体系,共享优质海外仓资源、物流网络和分销渠道。
其次,出海风险最小化,“先出单后备货”消减库存焦虑。传统模式的核心痛点是“囤货怕滞销,不囤怕断货”。轻资产玩法通过“一件起订+海外仓一件代发”“先出单后付款”的模式,将库存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一盘货”能力让单仓货物同步对接多平台订单,实现全球库存共享与高效调拨,避免库存积压或断货。
最后,从“单打独斗”转变为“生态协同”,提升运营效率。跨境竞争早已不是“拼产品”的单兵作战,而是“拼供应链效率”的团体赛。轻资产模式下,卖家不用再耗费精力找货源、谈合作、做合规,成熟的生态体系整合百万SKU、大数据选品、优质文案素材等资源,让多平台布局变得简单;供应商和工厂也不用发愁“货压在海外仓卖不动”,通过分销网络快速盘活库存,拓展稳定销售渠道,无需投入额外精力做海外运营。
(图源:亿迈研报)
如今,越来越多跨境从业者意识到,加入成熟高效的生态体系,是轻资产破局的稳妥路径。这种生态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把复杂的供应链环节整合优化,让跨境生意回归“简单”本质——选品有方向、备货无压力、物流有保障、分销有效率。在行业实践中,亿迈跨境生态平台已实现了这类双向赋能:
• 对卖家:亿迈货盘通过大数据筛选市场验证过的产品,每月上新上千款,配套高清图和优质文案;支持“一件起订+海外仓一件代发”“先出单后付款”;合作的都是行业前十的海外仓,24小时内快速出货,物流轨迹实时可查,库存准确率高达99.99%,无缝适配亚马逊VC、沃尔玛DSV、Wayfair等主流平台业务;
• 对供应商/工厂:可将货物存入亿迈合作的海外仓后,通过亿迈分销网络快速履约发货,24小时内响应订单,既盘活库存,又拓展稳定销售渠道。
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轻资产玩法”的实操细节,以及获取这份亿迈研报的完整版,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亿迈小助手。获取完整研报的同时,也能获得一对一的生态适配咨询,找到适合自己的轻资产出海路径。

(编辑:江同)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亿迈)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雨果跨境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