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大多是国外买家采取大批量订货的方式完成,进口商通常在进口商品前主动进行知识产权调查和风险防范,进行知识产权的把关,国内出口商虽然没有过多关注知识产权问题,但也不太会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然而,与传统的外贸模式不同,跨境电子商务中,卖家以中小企业为主,甚至是很多自然人,他们往往缺乏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知识,而面对的国外买家也具有不特定性,因此知识产权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近几年,通过人民法院受理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来看,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又以侵犯“商标权和著作权”的知识产权案件为最多。根据eBay的统计数据,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在eBay平台完成的跨境交易中,投诉率为5.8%,而全球平均水平为2.5%,我国的企业被投诉率远高于国际水平,甚至一些国际大型电商平台专门针对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制定了准入的歧视性条款,需要支付更高的平台佣金或者实施相比其他电商企业更严厉的侵权处罚措施。
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侵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现行网络假货横行,侵犯商标权的现象大量发生,特别是在诸如天猫、京东等较大的电商平台上,很多中小商家打着品牌授权口号公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其次是在网络产品的传播方面,擅自使用其他网站的Logo、图片、视频、原创内容等,或者模仿其他网站模板,采用相似域名等行为,这对消费者造成了严重误导,同时也对侵权的品牌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此外是网络诈骗,主要表现在恶意钓鱼或者欺诈网站,其主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制作钓鱼网站,通过低价、广告等形式来诱导消费者进行消费。
那么,怎样防范知识产权侵权呢?
1.了解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认定防范知识产权侵权,首先要了解哪些行为属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严禁用户未经授权发布、销售涉及第三方知识产权的商品。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类。
(1)著作权侵权: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又无法律上的依据,使用他人作品或行使著作权人专有权的行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损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商标侵权:未经商标权人的许可,在商标权核定的同一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核准注册的商标相同或相近的商标的行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3)专利侵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如下表现行为:
(1)产品标题、描述或店铺名称使用知名品牌名称或衍生词,或明示模仿某知名品牌;
(2)产品图片中含有知名品牌名称或衍生词、Logo或相似Logo,使用图片处理工具遮掩全部或部分Logo;
(3)模仿知名品牌代表性图案、底纹或款式的疑似产品;
(4)卖家产品链接被知识产权所有人或拥有合法权利人授权的第三方代理机构投诉,未能提供有效、合理证明;
(5)音像制品,中国大陆会员需提供相关政府部门颁发的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未能提供的;
(6)原设备厂商软件、学术软件等,需提供相关政府部门颁发的有效销售许可证明,未能提供的;
(7)其他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行为。
2.商家应积极做好产品来源管理
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和执法强度还较弱,因此,对于山寨产品、侵权产品的管理效果还不够明显,这也纵容了我国很多电商平台上充满了山寨产品和侵权产品。但是,这种国内侵权的行为,到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后,将会面临着较高数额的赔偿,支付较高的侵权成本,甚至会被限制进入市场。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在产品的选择上,应该遵从知识产权保护原则,选择不侵权的产品进行销售。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发展,一些新型的知识产权形式也随之产生,例如多媒体作品、数据库、网页设计等受著作权保护的知识产权和计算机技术等受专利法保护的专利;参与电子商务的权利人拥有的权利内容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著作权法》经过修订完善后明确指出:作者对其作品拥有网络信息的传播权。如果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要规避潜在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时就必须能够识别具有特殊形式的知识产权,并树立起充分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尽量避免不恰当地使用各种技术手段而导致的知识产权侵权。
(来源:K哥聊出海)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