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领域是较早采用人工智能的行业之一——大多数营销人员已经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这并非偶然。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完成更多工作、提升生产效率并证明投资回报率。现在,我们拥有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技术。
图片来源:EffiLink
但成功不仅仅在于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它要求我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团队架构和角色定位。
随着人工智能在营销运营中占据核心地位,整个行业的高管们都面临着相同的困惑:
• 如何在扩大内容生产规模的同时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 当人工智能能够快速生成内容时,人类的智慧和策略还能发挥什么作用?
• 如何构建能够保证内容质量而非数量的系统?
• 我们的团队需要哪些新的技能和角色才能适应这种变化?
仔细观察营销技术市场,就能清晰地看到这种转变。多年来,基于SaaS的营销工具一直依赖于为人类设计的规则驱动型流程——例如,如今CRM和自动化软件中的“如果-那么”逻辑和工作流程。
但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和成熟,情况将会发生变化:技术将从面向人类转向面向智能代理,营销技术行业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影响。人工智能代理现在可以独立或协同工作,生成、优化、分发和测试内容,而这一切都由新一代的营销人员进行管理。
因此,关键问题是:这种新型营销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他们需要具备内容工程能力——设计、构建和优化基于人工智能的内容生产系统。
团队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如今的变革并非只是又一次浪潮。它不仅仅关乎新的渠道、炫酷的工具,甚至也不是内容创作速度的问题。它关乎我们技术和团队架构的核心。
这要求我们对传统的营销角色进行升级:人工智能原生内容工程师应运而生。
图片来源:EffiLink
内容工程师是人工智能时代内容策略师的进化版。他们不仅要创作内容,还要设计、管理和维护基于人工智能的内容系统,以确保企业范围内内容质量、一致性和个性化的提升。
虽然内容工程师可能是传统内容角色的一种进化,但两者也有关键区别:内容营销人员专注于创作内容。内容工程师构建系统,能够大规模生成内容——这些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数据驱动,并具备高度的灵活性。
内容工程师对于营销的意义,如同DevOps工程师对于软件开发一样——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使营销能够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和快速迭代。
内容工程在以下四个方面对营销产生了显著影响:
传统营销人员可能需要手动审核每一篇内容以确保符合品牌风格,而内容工程师则构建系统,将品牌风格直接嵌入内容创作流程。他们可以开发提示词库、使用品牌案例训练AI模型,或者创建自动化质量检查机制,确保所有输出内容风格一致。
内容工程师构建互联系统,使得为某个渠道创作的内容能够自动生成适用于其他渠道的优化版本。他们构建工作流程,能够将单一的营销理念系统化地扩展到各种内容格式。一篇观点文章可以转化为博客文章、社交媒体系列、邮件营销和PPT演示文稿,每个版本都针对不同的平台调整格式、语调和长度。
内容工程师设计系统,收集内容表现数据,并将其自动反馈到内容创作流程中。这意味着AI可以根据实际市场表现持续优化内容。
内容工程能够实现个性化内容的大规模应用,同时确保每一篇内容都与整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这意味着超越基本的受众画像个性化,创建真正满足细分受众需求的内容。
形势严峻,刻不容缓。技术正从以人为中心的界面设计转向多智能体系统。您为当下构建的营销技术架构已然落伍。
不仅如此,现代营销团队如果没有这种新角色,就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各渠道内容需求量大且更新频率高,人工创作已难以维继;品牌必须实现内容生产的系统化,才能保持竞争力。然而,缺乏专业知识,盲目应用AI会带来诸多风险:内容与品牌定位不符、合规性问题以及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都可能迅速损害品牌信誉。
能够实现AI内容规模化运营的企业将获得显著的竞争优势,而那些仍将AI视为简单文案辅助工具的企业则会落后。然而,人才缺口日益扩大:营销人员缺乏构建内容系统的能力,而IT团队又缺乏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难以确保内容与受众的契合度。内容工程师正是填补这一空白的关键角色——为营销最重要的输出内容提供结构化、规范化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对于正在考虑这一变革的营销领导者,Loreal Lynch的建议很简单:立即着手培养相关技能和能力。内容工程正迅速成为营销的必备要素。未来的营销竞争,不在于谁的嗓门大,而在于谁能在所有渠道和客户接触点上,始终保持一致且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问题不在于您的团队是否需要这些技能,而在于您能够多快培养这些技能。
(注:本文内容的主要观点来自Loreal Lynch,她在Stripe, Tableau, and Salesforce担任过高级市场营销领导职务,目前是Japer的CMO)
封面来源/EffiLink
(来源:小亿)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