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月马莎百货,宣布关闭在内地的全部10家店铺,这是继去年关闭上海5家门店后的进一步调整。作为英国一个百年老品牌马莎百货在英国及海外的店铺超过千家,对于这个全球消费力最强劲的大中国,却不得不挥手作别,全线败退了。
百年老店陷入关店僵局
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的马莎百货,于2008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中国内地拟关闭的10家商铺分别位于上海宝山万达广场、上海金钟广场、苏州观前街、青岛李沧万达广场、上海南京西路、上海莘庄仲盛、武汉汉街、上海五角场万达、上海月星环球港和北京世贸天阶。
去年3月,马莎百货关闭了上海及周边的5家门店。
但是,除了在中国香港市场实现盈利外,马莎百货在中国内地的10家商铺却出现持续亏损。因此,马莎计划关闭位于中国内地的所有10家店铺,并就此与441名相关员工进行协商。但中国内地客户仍然可以继续通过天猫和京东两个主要在线平台购买马莎的产品。
除了中国内地的10家,马莎还将关闭包括法国的7家,匈牙利、立陶宛、波兰、 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荷兰、比利时和爱沙尼亚等合计10个市场的所有商铺。去年,马莎百货在包括中国内地的这10个市场内的全资业务收入为1.71亿英镑,亏损额为4500万英镑,其中部分市场在过去至少5年内均出现亏损。马莎的评估结果显示,亏损是由众多因素所致,包括全资商铺分布零散且缺乏规模。
曾经的传奇
马莎百货是英国商界的传奇,屌丝逆袭的典型故事,更创造了“英国制造”传奇。
来自英国的马莎百货(Marks & Spencer),成立于1884年,是英国最大的跨国零售集团,是英国的代表性企业之一,绝对的实力派。其在伦敦的商店比世界上任何一家零售商店获得的利润都要多,出口货品数量在英国零售商中也位居首位。
马莎百货的历史,也是一个传奇故事。马莎百货的前身,是其创始人Michael Marks借了5英镑在一个综合市场里开的小店Penny Bazaar,类似于国内的一元店。10年后,Marks在这个市场买下了自己的永久店铺,这时候他邀请了当时做会计工作的Tom Spencer成为他的合伙人。然后,两个人就开始了开挂的人生。他们在英国西北部很多市场开起了PennyBazaar分店,Marks & Spencer也在不久后正式诞生。
在整个20世纪早期,马莎百货一直以出售纯英国制造的产品闻名,主营精装食品、服装和家居用品,也建立了自主的品牌,比如被用于其超过80%商品的St Michael,女装品牌St Margaret。
1997年的时候,马莎百货走向巅峰,创造了零售业的英国第一,成为英国第一家税前利润超过10亿英镑的零售商。
但巅峰之后,海外的快速扩张让其经历了一次收入的下滑,最惨时,2001年其税前利润降至1.45亿英镑,到2008年才恢复到1997年时的利润水平。2008年是马莎在上海开设中国大陆第一家门店的一年,在此之后又开始了收入的下滑。
失去体验感的实体经济只能走向破败
而今年上半年马莎的利润严重下滑,不得已只能及时作出艰难的调整。
早在1973年,马莎百货就开始海外扩张,最先去的加拿大,门店数量一度达到47家。虽然在英国,无论是其服装还是食品和家居用品,马莎百货的段位都足够高,但加拿大的消费者就是不买账,无论马莎百货如何努力,都改变不了它在加拿大人心中“古板的零售商”的形象。到1999年,其在加拿大的所有门店已全部关门。如今其在中国等10个市场的彻底撤出,与当初离开加拿大如出一辙。
产品组合、定价、设计、宣传等,未能因地制宜,被认为是马莎百货败走中国内地市场的一大原因。此外,马莎百货本身的定位也是失败更重要的原因。
中国传统零售行业步入寒冬,进一步加剧了马莎百货的困境。2015年,中国百强零售企业出现负增长,这是近30年来的首次。即便是是那些快时尚品牌也开始出现增长放缓迹象。
但马莎的溃败,却跟电商没有关系。数据显示,2015年,马莎百货在中国市场的网上营业额增长了80%,3/4的顾客来自于没有门店的地区。
一个靠线下起家的百年老店,却没有让消费者不得不到店消费的理由,失去了体验感,只能走向败退。
事实上,马莎百货主营的商品中有服饰类,但实际上食品类在其收入构成中占比更大,且近年来其食品类收入持续增长,服饰类处于下滑态势。2014年,马莎百货以服饰类产品为主的一般商品销售额年比下降1.4%,而食品销售额年比上升了1.7%。即便是在英国本土,2016财年马莎的食品类收入是54亿英镑,服饰及家居总共39亿英镑。其中食品销售额年比上升3.6%,而服饰类销售额则下降了2.2%。
并且在英国的连锁百货品牌中,马莎在食品类商品方面也很超前,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就率先开始在店内提供类似三明治等快餐食品。但马莎却没有看到这一点,依然坚守原来的思路,最终被消费者所抛弃。
另外,马莎的自有品牌服装都以优质著称,自有品牌也从设计上极大程度地避免了同质化竞争。但相比于潮流品牌,其一直沿用英国市场的流行款式,并没有针对其所在的海外市场进行开发,接受度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