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您可能还需要

看到人民币贬值,美国政治家又不爽了!

近几个月来,人民币持续贬值。美国官员对此大加指责,认为中国人为地操控汇率,旨在使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获得更佳的竞争力。然而,人们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在这段时间人民币的贬值幅度仅为3.4%左右,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幅度,而在2005年7月下旬以来,人民币的升值幅度高达

看到人民币贬值,美国政治家又不爽了!

近几个月来,人民币持续贬值。美国官员对此大加指责,认为中国人为地操控汇率,旨在使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获得更佳的竞争力。然而,人们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在这段时间人民币的贬值幅度仅为3.4%左右,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幅度,而在2005年7月下旬以来,人民币的升值幅度高达37%!

为什么当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时,美国人一声不吭呢?而在近期出现了小幅贬值时,美国人立马跳出来横加指责了。

美国政客指责人民币贬值旨在转移国内压力,向美国民众称是人民币贬值夺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同时使美国中产阶级陷入困境。然而,实际上,美国不仅与中国发生了贸易逆差,而且还同许许多多国家发生了贸易逆差。美国贸易逆差的原因不在于人民币贬值,在于美国人不储蓄而只懂得消费。

雨果网编译了专栏作家Stephen S. Roach在阿联酋《海湾新闻》5月14日发表的文章,该文论证了人民币升值以及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真正原因:

近几个月来,中国人民币一直在贬值,此时“汇率操纵、竞争性贬值以及损人利己的商业主义”等指责之声再次纷至沓来。4月中旬,美国财政部对人民币贬值之事表达了“极其深切的忧虑”,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美之间这一争议性经济议题的注意。

长期以来,中美之间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如果说得极端一些,那么我们可以说,美国对中国的指责可能将会把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推向关系恶化的局面,诸如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其他更糟糕的情况。

在评论这一事件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个事实:人民币在2014年1月14日达到最高点,接着在截至4月25日的一段时间里持续贬值了3.4%。但是,在这波持续贬值之前,人民币以巨大的幅度迅速升值,从2005年7月21日以来累计升值了37%!当时,中国放弃了与美元挂钩的政策,变更到所谓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在那一时期,中国国际收支差额的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经常项目顺差从2007年GDP的10.1%急剧下滑到2013年GDP的2.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的预测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将保持在2%左右。

如果考虑这一背景,那么美国官员最近对人民币小幅度贬值大加指责的行为简直荒唐极了。中国外部的情况已经接近平衡了,因此人民币自2005中期以来将近升值了三分之一是有理由的。如今,人民币已经接近“合理的价值”了。

然而, 国际货币基金发布的最近关于中国经济的报告中做出了巨大的让步,认为人民币的价值目前仅被低估了5%-10%左右。而在此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中国货币被严重低估。

美国将矛头指向人民币是一个典型性的政治性动作。如今,美国工人的工作机会和实际收入方面都处在极大的压力之下,因此政治家们也处在困境之中。

因此,政治家们将矛头指向美中两国之间的巨大贸易逆差之上,指责中国操控货币汇率的行为是导致美国中产阶级陷入困境的罪魁祸首。这一论点是一种政治上的权宜之计,但是实际上是错误的。美国贸易逆差的产生是其与许多国家(共102个)之间发生了贸易不平衡的综合结果,而不是因为中美之间的双边性问题。贸易逆差不是因为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而是因为一个简单的事实:美国人根本不储蓄。

缺乏国内储蓄而又渴望经济增长,因此美国不得不从国外引入储蓄盈余。为了吸引外国资本,美国不得不保持庞大的经常项目赤字,这导致其陷入了多边贸易失衡的局面。

如果美国没有解决储蓄的问题,那么其经常账户赤字将持续保持。这意味着美国即便减缓了与中国贸易结构失衡的程度,那么这一贸易结构失衡将转移到其他的向美国出口制造品的国家。

如果美国转而从其他国家进口商品,那么相对于“中国制造”的低成本,美国将为此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届时已经深陷困境的中产阶级群体又将为此多付税费了。

如今,中国经济正进行结构化调整,将转向依赖内需的增长模式之上。在这一情况下,美国应当停止喋喋不休地指责人民币贬值问题,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开创新的经济增长机会之上。就是说,美国政府应当推动美国公司将目光投向中国国内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上,在那里找到新的新机会。

比如,推进双方投资合作,在中美两国降低双方的外资准入条件等,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如果美国持续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将导致许多不利后果:它既错过了美国在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可能获得的机会,同时又使自己的注意力偏离了解决“缺乏储蓄”这一宏观经济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反,如果将中国视为一个新的机会,那么美国将会实现新的再平衡——重塑美国竞争力,同时将在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上占据一大块份额。(编译:吴以辉)

欢迎关注外贸行业第一微信号【cifnews】

相关标签: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服务

收藏

--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