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这几个市场值得跨境卖家重点关注
我始终认为,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者,老板,应该多一点时间抬头看路,看看自己的方向对不对,有没有跑偏,及时调整,我跟很多有意愿寻求我们团队辅导的企业老板聊天,发现他居然还不如我了解他的产品国外市场,他们不了解产品到了国外后如何分销,不了解为什么某个市场份额高,某个市场份额小,为什么某个市场同行做的很好,自己却无论如何都切不进去。
要知道,我只是花了几天去研究他的产品,这怎么可能?
只说明一个问题,这帮老板的精力没有花在这块,或者说,他们团队没有人曾经研究过这个领域。所有人都只知道低头拉车,所以,每年都有投入,每年都很累,但是似乎改善并不大。
很明显,战略出了问题。战略的指定是基于对市场的了解,那么市场如何了解?要了解市场的哪些方面呢?
1.一些平台的后台数据,有些平台后台数据很明显的写着哪些国家的访问量大,询盘量大,虽然这是未成交数据,未必绝对正确,如果把时间放到一年,还是能够看到哪个市场需求量更大的。需求量大是有原因的,或许是因为人口多,所以消费量大,这个会是长期的,或许是因为偶然事件,你要去研究,用来支持第二年的战略制定;
2.基于对自己产品的了解,你肯定很清楚自己的产品用在什么领域,是直接销售还是加工后在销售,那么卖到终端客户的产品是卖给谁你必须要很清楚,这样就可以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例如我的产品是橡胶助剂,用在橡胶产业,ok,哪个国家是重点不清楚吗?我的产品是高档家具粘合剂,用在哪个国家不清楚?建材,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正在搞基建,重建,有大的建材城,你不知道?真不知道,就想办法找来。
3.自己的产品定位。有些产品似乎很模糊,似乎每个国家都需要,那你就要知道的产品定位在中高低端,这样你的战略就会清晰很多,你不能自己是低端产品非要去挤高端市场,可能也能挤进去,但是后患无穷。
4.新兴热点国家,例如几年之前的印尼,我们07年进来就主打了印尼市场,因为那个时候,韩国日本企业都去印尼投资建厂,各种建材,劳保用品需求量很大,爆炸式增长;例如现在的越南,菲律宾,中亚国家……
5.国际政策,世界各国政策。大家为什么这么关注川普?因为美国是很多人的最大出口市场,人口不算少,消费能力强。
6.外贸形势的变化。当然,这个可能更多影响的是外贸方式的变化,外贸方式的变化就会引发市场的变化,例如,当地推能力增强,我们就可以直接杀到非洲,这个网络极不发达,但是手机网络很发达的地区。
7.海关总署的官方公布数据,这些数据很宏观,但是很能说明问题,作为企业的运营者一定要关注。
2017年我会重点关注这些市场,供大家参考吧,给自己服务的几个企业做战略的时候,其实这些市场也涉及到了,在我看来,可能很多产品都是如此:
1.越南,菲律宾,泰国市场。
越南会是一个新型的制造业国家,很多工厂都在不断的迁入越南,所以需要很多的基建设施,我们查过某个产品的出口数据,2015年比2014年增长了104%,2016年11月数据已经比2015年增长了110%。而菲律宾是到2016年11月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中同比累计增长唯一一个超过两位数(只有三家增长,第二位是俄罗斯7.2,第三位是印度0.5),泰国在下降,但是下降并不多。
这三个国家的共性就是,大量的企业迁入,先是基础建设相关产品需求量提升,再是生活消耗品提升,因为收入提升了,消费力增强。还有就是,中国在菲律宾和越南都有一些港口的战略投资和建设,绕开马六甲的战略。
2.中亚一直到俄罗斯
这个似乎不需要多解释,一带一路的影响,中国想要在南海获得自由,一带一路很重要,其实中亚五国人口并不多,但是亚投行,已经在中亚撒了大量的钱进行公路建设,后期就是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要想一带一路安稳,一定是需要把这些国家安顿好,不然一路上都是穷的叮当响的盗匪,你敢走这趟镖吗?
所以,有了钱什么都好说。
2014年我们就已经尝到了这个市场的甜头,天天是什么什么斯坦的打电话,发微信,我当时的判断很准确,要想做好这个市场,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第一,手机网站和手机端的所有能覆盖的内容,因为这些国家电脑网络不发达,但是手机网络发达;第二,语言问题,这些地方的人说俄语的,所以,我们就上了俄语团队。
3.西班牙语市场
其实就是我一直在说的小语种市场,主要就是上面讲到的俄语和西班牙语,这个已经强调了太多遍,不想再强调,不要等着大家都做了你才动手。
今年我们公司的最大需求就是俄语和西班牙语人员,欢迎各位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
4.传统的印度市场
就如同上面所讲,印度今年的出口还是实现了增长,虽然不多,要知道印度11月8日开始的废钞令极大的影响了进口,所以,能有增长实属不易。当然废钞令的影响会持续下去,但是私人认为,将大量的资金集中于银行,有利于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有助于银行贷款的运作。
留给莫迪的时间还有两年,一旦经济恢复不过来,19年的竞选估计他会惨淡收场。但是,大量的人口,雄厚的银行资金都是一个市场容量大的标志。
所以,大家还是要持续关注印度市场,当然印度市场就是低端市场,印度人的砍价全世界有名,还是要看各个企业的定位吧。
回到标题,重点关注,也就是这些市场值得大家多花点时间去研究,营销。
非洲市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市场,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自己的货币,我国对于非洲大多数国家的战略是“商业开路,实业落地”,感兴趣的可以去研究研究。 收起阅读 »
关键词惹的祸!从爆单6个月到收到亚马逊警告信
确实,有很多通过这个方法提高销量的公司的亚马逊店铺被警告或关闭,看到那些人焦虑的神情,我只是想说说这个业务的实际情况。我是操作关键词排名的服务商前员工,对此我说说这件事情的看法。
一、关键词排名提升的原理
通过无数个买家帐号的指点动作的不间断频繁操作来实现指定关键词的A9搜索权重增加和提升,这个在很久以前就有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出来具体的方法,具体的就不多说了。不想再祸害更多人,不必追问这个问题了。
二、服务商
目前提供此业务的服务商比较大的以大陆的深圳、西安、成都、厦门几家为主,国外的以美国(集中在珞杉矶、新泽西、波士顿这3个城市)、印度、墨西哥、澳洲几家为主。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技术是从美国传播到大陆的。
三、服务商的差别
其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都是相同的,差别在于:
1.有一些服务商模拟买家购物流程比较好、贴近真实经历;
2.服务商所拥有的IP资源(数量多少)、IP质量差异(未被污染);
3.服务器配置质量影响对操作效率的影响;
4.系统软件的质量,这个非常关键,即使解决了服务器和IP问题,但系统软件对于防关联防侦测等仍然至关重要;
5.阿三和黑鬼中有很多人都非常扣,有很多资源配置方面跟不上;
6.买家帐号资源的质量,例如买家帐号新旧程度、购物经历等等;
四、真实的效果,第5点最关键
1.初期一般大约在7天以内,就可以将指定的关键词推送到首页,当然如果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品类,例如数据线、手机壳、蓝牙耳机、音响等类产品,这个周期会变长、操作的量会增加非常多,所有也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服务商不愿意承接这类型的产品关键词。
2.通常在到首页后,如果每天的操作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基本上会将这个词稳定在前面。
3.如果一个产品只是指望几个词就能爆单,这个肯定是超出期望了。所以需要投入较多的词和操作频率,特别是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很多人开始掌握这些方法后,操作的成本更高了。
4.但是、但是、但是,这里是最重要的,很多关键词推送到第一页后,曝光量点击量相对正常状态下的持续增加,导致转化率低至0.6%甚至更低,而常态下可能是16%。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化率比正常状态下的、比预期的越来越低,这会导致什么结果的?你肯定懂的。因此很多通过这个方法很快推上来的产品,在经历过一波一波的销售高峰期后,数据越来越难看。
5.数据越来越难看了。是的,往后再看只会看到销量在下滑,难道这就是亚马逊的隐性降权?是的,是的,虽然我们是服务商,我们也在做店铺测试效果,下面这个数据就是真实的测试结果数据,不必怀疑。因为2月4号从公司离职,之后的数据就拿不到了,产品不是圣诞节类的应节产品,而是冬季生活所需的产品,在美国刚好是12月、元月、2月是高峰期,但是你看这个曲线到最后,每天的操作量持续增加,关键词增加,订单却一直在减少。
五、魔咒:亚马逊黑科技的应用窗口期大约是3-6个月
任何黑科技的应用窗口期大约是3-6个月就会被亚马逊封杀堵上。通过关键词操作排名其实是在2013年底就开始被一些大卖家使用,从美国传过来后在2014年逐步在大陆的一些大卖家中传播开,然后2015年有一些掌握信息比较积极的中小卖家开始使用,根据我们的推测当时在大陆大约不超过70家使用这个方法,而且基本上是卖家自己想办法解决技术操作问题。至2016年上半年时还不算大范围传播,但已经大幅度增长了,当时我们的客户已经较2015年翻了5倍,为了应对如此快速的增长,服务器数量增加了至少8倍。
2016年上半年时当时这些方法的BUG并未让亚马逊觉得是大的问题,但是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这种方法就开始泛滥了,我们有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因为增加服务器投入、安装调试系统,当时一度美国那边的服务器配置、我们的系统安装部门根本忙不过来。而与此同时,看到做这个业务的同行在疯狂的推广这个业务,作为服务商都喜欢快速打开自己搞出来的业务市场,所以就在卖家圈子中猛推,甚至有一些不懂亚马逊的纯IT人员也写出这个系统来赚钱。可想而知不懂亚马逊的人员、非卖家做出的这个系统,在对亚马逊相关的政策一知半解、没有深刻运营经验积累的前提下,这个系统的会有多大的危险不言而喻。
和当初的爆力刷单一夜推出一个爆款一样,任何黑科技的应用范围太大太广太泛滥,其实就是作为服务商太高调太贪婪时,怎么可能不让亚马逊来打击,暴力刷单推爆款的技术也只是火热了半年左右。这不只是引起亚马逊的关注,更是引起一些守法卖家的抗拒。对于关键词排名操作,甚至在2016年中深圳有某光头网红直接写信给亚马逊投诉这个黑技术,据说他也是搞IT的,很多人传言是他们没通过这个技术赚到钱来心生羡慕嫉妒恨的恶意报复吧。
根据我们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亚马逊在16年下半年开始已经知道这个BUG,在系统方面开始采取了一些行动,例如开始关注同IP买家、频繁增加验证码等等。到了2016年底,终于,多个卖家收到亚马逊警告信,内容基本相同:通过搜索方式操作排名。使用这些方法的手机壳、贴膜、香薰机等类产品成为重灾区,在2017年春节期间,已经有买家因为这个理由被移除销售权。而从2016年中我们的客户爆增至今,刚好6个月左右,这是魔咒,对于黑科技而言似乎是谁也抵抗不了的命运。
总结
从春节前就开始看到陆续想走捷径而事与愿违的卖家沮丧的表现,想必春节也过得很挣扎。想告诉大家不必再指望使用这种方法获得订单了,还是好好做亚马逊,遵循其规则吧。 收起阅读 »
Facebook暂停中国区工具类应用广告,跨境电商卖家要注意什么?
近日,有消息指出,Facebook“暂停所有中国区工具类应用广告”。
Facebook对此的邮件解释表示:因为欺骗用户,违规了Facebook投放广告政策要求,“暂停所有中国区工具类应用广告”。
信用和用户体验一直都是Facebook社区优先级重视的东西,任何一个可能威胁到这两点的,Facebook都会发出信号调查你的账号或者终止账户,这是因为你打破了Facebook对你的信任。
我们知道通常Facebook广告违规都是警告提示,严重的就是停用账户,类似于下面这种:
这次Facebook丝毫不客气停用所有工具类应用广告,想必是大力打击这类作假事情,而在这前几天,Facebook为了加强审查虚假和误导性新闻的传播,清除数百个假新闻网站的网络。可见,对于违规行为是没有幸运可说。
下面图片来自于一位不幸运的用户收到Facebook的邮件:
虽然暂停某类广告现象比较少见,但在广告账号中,经常有账号被封锁现象出现。Facebook账号被锁定,或者说是限制功能的行为分为:部分的功能限制,一部分的功能永久限制,账号锁定,永久性的封锁账号。无论是哪个,对于账号都是重要的损伤。
如今Facebook已经是跨境电商最大的流量来源之一,作为跨境电商推广的重要渠道之一,投放Facebook广告可带来数量可观的访客,对销量提升有巨大作用。因此,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违规的情况,我们必须规范好自身的账户,不去触碰Facebook的禁区。
那么,哪些广告操作行为容易导致Facebook封号?
1.为任何类型的相关网站制作广告;
2.尝试在网上赚钱,在家工作,电子邮件收集,列表建设,投资或金融相关页面喜欢;
3.使用您从fiverr或其他网站购买的Facebook广告优惠券;
4.创建一个新的Facebook帐户,并立即用它做广告;
5.在首次制作广告的短时间内,使用两个或多个单独的帐户来为名称页或网站制作广告。
听起来有点费劲,换个通俗的角度想,Facebook广告账号被封主要有几个原因造成:
1.IP登陆不规律。在国内通过一些特殊方式,比如使用VPN,代理之类的,这个时候就存在在每次登陆Facebook的IP不相同。这个时候Facebook会认为你的账户有异常,就会封掉你的账户。
2.违反Facebook政策。
3.支付信息与注册信息不一致,要投放Facebook广告,必须要绑定信用卡或者用PayPal支付,那么只要你绑定的信用卡的card holder名字跟你注册Facebook注册时候的名字不一致的话,一般账户都过不了审核。
4.新注册的Facebook账户一上来就直接投放广告。
顾小北此前在一篇文章中介绍,现在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是采用粗放的方式,在平台上发垃圾信息,做spm动作,频繁的到处发同一个消息,用同一张图片、同一个链接,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封锁。另外,投机取巧搞一些类仿牌,这个也必须封,在一个就是素材涉嫌仿冒,有些字,有些图片是FB能检测到的,需要大家非常谨慎。
5.Facebook广告用户反馈。
自从Facebook引入相关性分数和用户“关闭广告”的功能之后之后,他们非常重视用户的反馈。
虽然相关性分数可能会影响总体展示次数,但负面反馈可能会导致帐户随时关闭,广告一定要注意用户体验最佳。包括CEO 马克·扎克伯格在内的 Facebook 高管曾担心地表示,过多的广告内容,或许会造成用户流失,包含有欺骗性质内容的广告,更会造成不好的用户体验。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如何维护账户健康:
1.新注册的Facebook账户不要直接就用来投放广告,要完善一下账户信息,至少要把账户养一段时间。如果养新账户比较麻烦,可以通过Facebook在中国的代理商或者到香港购买账户。
2.保证登陆Facebook的IP要有规律性,不能保证一直用同一个IP登陆Facebook,但也要保证这个IP是在一个范围内的,不要跳跃性太大。
3.如果是想投放的Facebook账号,在注册的时候就要注意跟自己的信用卡信息要保持一致,而且你的信用卡一般来说要没有欠款违约之类的记录。
4.身份真实,保持信息真实性,也为了后续一旦被封号,容易通过证件找回账号。
而如果您需要创建新帐户或拥有可以使用的帐户,请计划确保该新帐户的结算信息与您要使用的帐户相匹配。在最低限度,您给 Facebook的帐单邮政编码应该与您的信用卡上的相匹配。理想情况下,你的名字和生日也应该匹配。如果你使用他人的帐户,你可以在要用于Facebook广告的帐户中向他们提供额外的信用卡。
如果不小心封号,禁用的Facebook广告帐户如何解决?
1.如果你的账户被封,可以选择点击 Contact Facebook,填写表格,Facebook会联系你的;
2.如果你的信用卡名字跟账号名字不一样,解释为什么不一样;
3.如果你的登陆IP非常混乱,解释为什么混乱;
4.如果你经常违反Facebook广告政策,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会再犯。 收起阅读 »
10分钟理解电商行业的运营框架和体系-用户运营篇
互联网行业的三驾马车
互联网行业讲三驾马车:产品 + 技术 + 运营。
产品是找准用户需求,定战略,定方向,从0到1 。以前,一个好的产品,从设计到制造到营销,最终的成败往往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决定一家公司的生死或是如董小姐那样的强势Sales, 或是如Jack Welch那样的并购大师财务专家。但是互联网来了,时间和空间都被无限放大,只要有一个好的产品,单枪匹马也能独步天下。因此产品经理的重要性立即凸显,例如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的CEO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技术实现产品的所有细节。10到15年前,在大规模协作的IT时代里,一个程序员就是一块砖。随着老印的崛起以及离岸外包业务的繁荣,技术和审计惺惺相惜,惨受在乙方被剥削剩余价值。但是互联网来了,同产品一样,技术一夜之间也咸鱼翻身。如今在电商行业里,有两个现象:一是技术岗待遇比业务岗高;二是技术人员一般占近一半的人员编制,且市场上需求总是供小于求。
运营,很不幸,互联网来与不来,TA都在那里。说得好听点,运营是实现从1到100的过程;说得通俗点,运营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关于运营的定义,很多书上有很多不同的定义,最后觉得之前在路骋商学院听课时,其创始人老路对运营的定义最为精炼:即所有一切帮助产品推广、使用、认知,让产品活得更好、更久的工作都可以称之为运营。
电商的运营岗位非常细分,有这些:
产品运营
类目运营
内容运营
用户运营
活动运营
商品运营
商家运营
流量运营
数据运营
新媒体运营
。。。。
讲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有点头晕。稍等一下,长风君的习惯是,无论为了理解或记住一些知识或概念,喜欢先建立一套体系框架,然后再把内容往里填。于是就把上述的各种运营岗位按照前端和后端,需求端和供给端,构成了一个框架体系,放入四象限里。如图:
这样一看,是不是就清楚许多了。
关于电商运营,这里主要会讲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类目运营和商家运营。这五类运营构成了电商运营的绝大多数。上篇关于用户运营;中篇关于活动运营和内容运营;下篇是类目运营和商家运营。
用户运营
基本定义:负责用户的维护,通过运营手段达成用户的留存、活跃、付费等运营目标。
用户运营是运营的根本,但在电商公司,往往用户运营岗的人却很少。也许是因为用户思维是互联网基本思维,因此没必要单独去设用户运营的岗。但是屁股决定脑袋,这样反而淡化了用户运营的功能。如果对公司里的运营人员做一个访谈,关于内容、活动、类目、商家等运营工作大部分人都能说出个道道,因为这些都是日常工作在做的。相反能说出用户运营主要工作和重点的人寥寥。
谈到用户运营,首先要讲一个模型:
AARRR模型
关于AARRR模型,长风君这里做了一个总结,列出在不同阶段应该考量的结果和行为指标,以及关注的焦点: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两个偏差:
第一个偏差:运营手段多集中在Acquisition(获取)、Revenue(变现)和 Referral (推荐)这三个步骤上。这也难怪, 从电商的基本公式 GMV = 流量 * 转化率 * 客单价 * 复购次数,后三者都和Revenue(变现)相关;流量的考核点在渠道和成本,和Acquisition(获取) 相关;同时因为流量成本的获取高昂,社交电商的概念强化,Referral (推荐)也变相更多从利益刺激的角度出发,成为Acquisition(获取) 的一个手段。
第二个偏差:运营重点多投入在丰富商品以及价格优势这两个维度上,却忽略了不同用户所看重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例如选择的时间成本,商品的稀缺和独特,物流和售后服务等等。
解决第一个偏差,就需要专职的用户运营人员不断对用户行为和产品体验做监测,对产品功能和运营手段进行纠偏。同时也需要产品和运营人员本身就要对自己的产品热爱,并且是忠实用户。这样产品的激活比例才会变高,留存也会增加。老罗曾经有一句话,叫用90后治90后,引申开来就是你的客户是什么人群,你就应该招什么样的员工。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你的目标客户需要的产品并且运营好。同时也达到Referral (推荐)的目的 ,即发自内心的热爱进行分享。如果是利益驱动,那只能叫传销。长风君曾经工作过的蘑菇街,内部就有这样一个指标,即看前台收的快递包裹来自平台的比例。因为蘑菇街运营人员中80%以上都是妹子,本身就是蘑菇街的用户群。这样自己员工买自己平台的东西越多,说明平台运营得越好。
解决第二个偏差,就需要讲到下面一个主题,叫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就是通过各种数据勾勒出用户的轮廓,目的是更好地对相似的用户进行分类,从而分层运营。基于过去参加的项目作总结,构筑用户画像时需要三类数据:
第一类数据叫静态数据:这类数据类似我们上学工作需要填的履历表,性别,年龄,地区,收入等等。回答了“你是谁 (Who are you?)?”这个问题。
第二类数据叫动态数据:这类数据依赖平台自行抓取用户的行为习惯,例如浏览行为,消费行为,参与互动行为等等。回答了“你在干吗(What are you doing?) ?”这个问题。
第一类数据和第二类数据一般很容易获得,关键在于数据的精确性。很多分析也就停留在这两类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上。但是长风君认为恰恰是第三类数据才是最为关键和有价值的,姑且把它叫做关系数据,例如你来自哪里?有哪些业余爱好?参与了什么社团?社交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回答了"你属于哪类人(Who do you belong to?) “这个问题。
只有以上三个维度的交叉定位,定位出来的用户才是更加精确的,才能针对其细化运营行为。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先是定位一批种子用户,这些种子用户就是属于第三类,共同的属性和爱好。在种子用户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不断画同心圆的方式将产品受众以及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即电商运营中常见的扩品类和扩人群的方法。不可避免的是随着品类和人群的扩充,电商平台容易进入自我迷失的风险。至于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将来有机会再另外探讨。
用户运营的重点工作
构建用户画像是基础,回到前面的AARRR模型上来,一般来说,用户运营的重点工作有三类:
建立用户成长激励体系
现在几乎所有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一套用户的成长激励体系;大平台如淘宝的7个等级会员俱乐部成长体系,京东的从普通到钻石共5级会员,垂直平台如网易严选的4级生活家会员体系,小红书的各种暑等级等, 无非就是对用户的各种行为进行奖励,如登录,购物,确认收货,评论,分享都可以获取积分。但根据笔者观察,似乎大多数用户并不太在意线上消费时的获得的积分和等级,相反线下的积分和等级更会被认可。究其原因,也许是在线下,用户会自我强化对于自身身份的认识,获得的服务体验和尊贵感能够形成一种比 (xuan)较(fu)。 因此有线下运营能力的全渠道电商,在这一点上是有发力的空间。
召回流失用户
这点也非常直观,每天我们手机上收到的各种妈妈叫你回家吃饭的短信,PUSH,接到的陌生电话,邮箱里的广告邮件等等。召回的核心关键还是在于内容,在促销活动已经满天飞的常态下,单纯降价促销的信息基本已经提不起消费者的兴趣了。这时候,更加精准的消息、新的功能、新的内容、小游戏、善意的恶搞等反而会增加用户的关注。例如笔者曾经印象比较深的一些召回手段有,京东上你关注的某某商品到货了、网易严选的专属购物券、宜家的线下活动预告、微信里网易考拉推送的红包消息等等。
提升转化率
从方法论的角度上来说,转化率的提升无外乎三步:分解步骤,区分权重,逐个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比较难的,因为运营工作里很多因素相互干扰,优化了A,结果B被影响了。例如为了提升客单价,结果老用户流失了;为了提升点击率,结果搜索排名却降低了;等等。解决的方法只能像配眼镜一样,验光师在调镜片度数,不断循环往复,找出最佳的平衡点,也许两个500度的镜片看到的精确度要好于一个600度,一个400度。
用户运营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模型,叫做:
RFM模型:
RFM模型是通过三个维度:R(Recency)- 最近一次消费; F(Frequency)- 消费的频率;M(Monetary)- 消费的金额,对用户进行分级的手段,进而反馈客户的价值。
看到上面这个立方体,你是不是又有点晕。99%的人看了之后是记不住的,记住了也不知道能干啥。于是长风君盯着这个模型看了十分钟,琢磨出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根据RFM维度,先定义每个维度的强弱属性,即:
R(Recency)- 最近一次消费。
很久没有消费了,定义“挽留 ” -> 最近有消费,定义“保持 ”;
F(Frequency)- 消费的频率:
消费频率低,定义“ 发展” -> 消费频率高,定义“ 价值” ;
M(Monetary)- 消费的金额:
消费金额低,定义“ 一般” -> 消费金额高,定义“ 重要”;
第二个原则:从运营的重要性上,M > F > R, 即舍得花钱才是真爱!因此按照这个优先级顺序把用户做分级排序。例如:
A 客户(高消费,高频,最近也有消费)就是“重要+价值+保持”客户;
B 客户 (高消费,低频,好久没有光顾) 是“重要+发展+挽留”客户;
C 客户 ( 低消费,高频,最近也有消费行为)是“一般+价值+保持”客户。
运营优先级是A> B> C。另外在每个维度上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刻度,调整运营行为。但运营行为是反过来的,即先要解决R(来光顾),其次做F(增加频次),最后达到M(增加消费金额)。
RFM模型在纯粹的线上运营里很少提到。但长风君最近在做全渠道电商,以及和同行O2O打交道时,这个概念是被反复提及的。另外一层原因也是随着流量越来越贵,与其拉新,不如做好现有的客户,于是精细化的会员管理开始发展。例如除了RFM模型外,传统的会员生命周期理论也开始和互联网的用户留存概念相结合。
用户社群:
最后花一点时间提下用户社群。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产品和用户的互动大多是在虚拟空间里,在不同的时空维度上。但是一个好的产品并不仅仅是靠其自身的力量去和用户互动,而应该建立一个生态圈,用户之间能够进行互动和传播。 同时随着线下的发展,用户之间的互动,用户和产品的互动,并不仅仅在网上社区,留言,评论这个层面,更多的会发生在线下。例如粉丝见面,新品首发,学习分享等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消灭八分之一秒的距离,重构信任关系,也是将来中国社会的最大红利。 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一个优秀的用户运营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线上的用户运营能力,也需要能够运营线下社群运营的能力。
以上是关于用户运营的框架体系的总结 收起阅读 »
如何解决?!亚马逊Generic&unknown侵权在传达什么消息,是有意为之?
这几天微信圈里一直刷着“Generic”被注册商标,帐号受限的问题,并且有向亚马逊申诉没有成功的情况。这个事,我只能说是“乌龙事件”。乌龙分析三大原因:
1.Generic 目前美国/欧盟/加拿大并没有任何商标权,无论单独国家去申请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去申请,最终都是dead。即无效商标,无效商标即没有商标权,不能作为商标权去引证的条件。之前也有朋友有类似的情况,最后把无效商标截图给平台,也有通过的。至于平台是“机器筛选”还是因为受理商标先备案的原因以致于这次的事件,怎样都好,我们也要理解平台客服并不是个个都是知识产权律师团队。还是要抱以认真的态度去解释此事件为上。例如美国这两个无效商标。
2.Generi不能注册商标引证的法条:
以上两件申请,同样的商标,不同的商品项目,但审查员引证了相同的商标法驳回上述商标申请:第一条驳回理由:REFUSAL OF REGISTRATION: FAILURE TO FUNCTION
不具有区分商品来源的商标功能
Registration is refused because the applied-for mark does not function as a trademark to indicate the source of applicant’s goods and to identify and distinguish them from others. Trademark Act Sections 1, 2, and 45, 15 U.S.C. §§1051-1052, 1127; see In re Phoseon Tech., Inc., 103 USPQ2d 1822, 1827-28 (TTAB 2012); In re Remington Prods., Inc., 3 USPQ2d 1714, 1715 (TTAB 1987); TMEP §§904.07(b); 1202 et seq.
该申请商标不具有区分商品来源的功能,因此被驳回。 商标法第1,2,45章,第二条驳回理由:REFUSAL OF REGISTRATION: DESCRIPTIVENESS—Section 2(e)(1)
Registration is refused because the applied-for mark merely describes a characteristic of applicant’s goods and/or services. Trademark Act Section 2(e)(1), 15 U.S.C. §1052(e)(1); see TMEP §§1209.01(b), 1209.03 et seq.
该申请商标只描述了申请人产品或服务的特征,因此被驳回。 商标法第2章
因此,GENERIC在美国不管申请在哪些类别项目上面都是没有显著性的,都会以商标不能区分产品来源被驳回。
3,保险起见,我们同一时间也与美国欧洲的律师取得了联系,得到的答复是:
美国律师认为GENERIC在美国并不是一个注册商标,所以应该不是这个商标的问题,是否是因为亚马逊更改了政策或者说是对方投诉的其实是LISTING侵权,而不是商标侵权?因为美国律师认为GENERIC商标侵权在法律上来说是不成立的。
欧盟律师答复:同样在欧盟的知识产权官方数据库中,通过搜索GENERIC有73个商标跳出来显示含有GENERIC,但所有注册成功并且有效的商标都是含GENERIC的组合商标,例如下面这个就是GENERIC加图形注册成功。
------------------------------------------------我是分割线-----------------------------------------------
既然无关乎商标的原因,究竟为何会引来大规模封店,一位行业大神表示,根据他所建维权群的反馈来看,从前天下午到今天,加群人数特别多,他判断亚马逊已经开始了第三轮清洗。
对Generic事件的发展,大神梳理出了大概脉络。以美国站为例,第一轮清洗发生在大年二十七-二十八,这一轮清洗的基本都是不超过6个月的个人卖家账号,本轮清理数量较多。小编了解到的第一位发帖求助涉事卖家,发帖时间正是1月24号——大年二十七;
第二轮发生时间在2月1号-4号,这一批清理的是账号表现比较好,包括全球开店和销量较高的一些大号。然后就是2月6号开始的第三轮清洗。据大神统计,这轮被封账号数量非常多。因为2月4号之前维权群有500多人,但从2月6号到2.7号下午群成员又增加了300多,事态已经非常严重,多个卖家急于寻找申诉办法,行业热门网站一度被挤到崩溃。
-----------------------------------------------我是分割线------------------------------------------------
事态严重,无论你是否因GENERIC或unknown中招,小助手给大家支点小招,另附申诉邮件模板,仅供参考!!!
有卖家 销售的产品都是没有品牌的,在标题,描述,品牌都写的是“GENERIC”已经恢复销售权直接发邮件到pq-review@amazon.com(没有提供任何发票,收据,授权证明),不是通过后台直接申诉的,也不要开case,开case全是转发的,亚马逊基本不会回复你们的(情况是在发邮件之前是删除了所有的generic的产品)
邮件内容如下:
Hello, thank you for your reply.First of all,the three products are generic(no brand!),or the brand(s) is not registered in the local market selling to, for example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my listings (title, brand and description) as “generic”. absolutely compatible products,you can get it from their title, brand, and product description.What we sale are generic,If you insist!Please let me know which brand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se products involved.
At present, I have checked all the stock of goods, other goods do not have any problems.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more information, let me check and solve,and provide relevant information. thank you very much
收起阅读 »
跨境卖家“节后综合症”——物流爆仓之破解方法
库存与采购断货的问题,还有一个更令我们跨境卖家头疼的事情,那就是物流爆仓妥投慢与轮番涨价。物流爆仓与涨价的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卖家的账号安全,更会牵扯到资金回流周期,成本与利润控制。
跨境电商行业的国内外物流公司多达200余家,我们卖家要根据不同的市场与产品性质来选择最具性价比的物流渠道,加上春节过后不少物流爆仓和涨价,这更是令不少卖家愈发苦恼。
如何应对跨境电商节后爆仓综合症,选择妥投周期最快捷的物流渠道?
如何在不影响送货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物流成本?
如何高效准确的选择最具性价比的物流渠道?
近几年,每年到了跨境电商的旺季,物流都是大家最为头疼的问题。原因很简单:旺季来临大家生意都会变得更好,但整个物流体系的运力在一定阶段之内都是固定的,所以一定会出现爆仓的情况。
针对春节过后物流爆仓难题,小编给大家的解决思路基本上有三个:解决发货模式问题;解决物流路径问题;依托大数据和软件服务商高效便捷的选择最具性价比的物流渠道。
1、 海外仓是解决物流爆仓问题的关键
一提到海外仓,很多中小卖家肯定会说,海外仓压力太大,不是我这样的小卖家做的。但是物流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就必须得做海外仓,这是关键。如果做了海外仓,货物首先避开了头程的一些问题,使得整个运输再堵也不会影响到妥投时效。
中小跨境卖家初期投入海外仓,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因为海外仓的投放最大的问题就是压货压款,所以对海外仓货物的投放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切记不可以将大部分的货,甚至是全部的货全都投到海外仓。
2)选择投放到海外仓的货,主要选择具有稳定销售的产品,或者是稳定高转化率产品,一般备货期建议控制在20天到一个月。
2、 优化物流头程路径是解决物流爆仓的妙招
根据跨境电商企业在全国的分布来看,南方城市的跨境企业比例占到整个行业的80%以上,特别是华南地区。所以,每到旺季物流爆仓的时候,南方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华南地区不少有经验的大卖家,在北方城市也会建立分公司和仓储部门,以应对旺季和春节后爆仓之际的发货压力和爆仓压力。
3、精准高效选择物流渠道,控制物流成本
跨境电商行业内已经有不少成熟的ERP软件,便于我们提高发货效率的同时,也帮我们整合了行业内的物流渠道资源。 收起阅读 »
让你受伤不止亚马逊后台崩溃? FBA费用不核对损失更大……
关注跨境电商的我的朋友圈在2月7日下午又被亚马逊刷屏——因为大批中国卖家过年回来了,导致后台崩溃了…于是,一个上班的下午做亚马逊的很多人的工作无法进行就在刷屏了…然而,导致亚马逊在一开工就备受关注的事情并不止于此——
本来对于一个做过并关注过亚马逊平台三四年的人来说,对于此类事情早已习以为常了。但是看完相关媒体的报道内容之后,还是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再唠叨唠叨下!
一是因为之前也碰到过后台数据偶有不对的状况,但这样普遍的现象还是很少见的。二是看到有人提到跟以前费用明细报告对比去核对的方法,但没有告知大家FBA费用也会随着时间调整的。
那么到底该怎么核对FBA费用呢?
首先,要知道FBA会产生哪些费用。记得之前有朋友核算产品利润时,对于FBA费用都没有弄清楚,很多人只算了FBA物流费用而忽视了仓储等费用。
(图1)
在此再普及下,以美国站为例,在库存管理里的产品列表中点击“费用预览”的内容(图1)即可查看销售佣金和FBA物流费用明细,并且在底部还有说明这只是“预计费用”,且不包括仓储和可选服务的费用。
当然仓储等其他费用也没有在订单中体现,而是按月统一收取。所以FBA的物流费用明细可以通过产品列表中的“费用预览”内容(图1)与数据报告的付款订单“交易详情”内容(图2)进行初步对比核对。但是仓储等费用在此处则无法体现。
(图2)
然后,我们来看看整体的FBA费用该如何查看。
方法一:点击(图1)的蓝色字体“亚马逊物流费用报告”即可进入(图3)下载费用报告的页面;
方法二:导航菜单“数据报告--付款--费用预览”,同时我们在左侧菜单栏可以看到下载月度仓储费、长期储存费用以及赔偿等费用数据报告的查看方式。
(图3)
如果你经常查看分析这些数据,你会很容易发现其变化,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也能发现,但是具体的核对标准在哪里呢?目前,点击(图1)提示中的蓝色字体“亚马逊物流费用变更”即可进入查看FBA收费标准页面;平时,我们直接在帮助页面的搜索栏搜索“FBA费用”也可找到该页面(图4)。
(图4)
不同类型/尺寸的产品在同一年度的不同时期的物流和仓储费用标准都是不同的,特别是旺季的仓储费用更平时差别很大(如图5),另外不同年度又会有一定的调整。
(图5)
因此,提醒各位新老卖家一定要多看看帮助页面,特别是此页面关系着销售利润核算和你的备货时间等重要事情。
最后,如果经核对发现FBA费用、库存等后台数据有出入,及时联系亚马逊卖家支持即可。目前针对于亚马逊平台,有问题在后台开case一直都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收起阅读 »
亚马逊SEO中Search Term的两种策略和写法
很多做Amazon Seller的同学会问关于一个亚马逊SEO的问题,Search Term里面的关键词到底应该怎么填,填写好会有什么作用?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对搜索引擎优化有一些知识的同学都会了解一些。但是,结合Amazon的A9的算法来说又会与在搜索引擎上填写keywords tag有一些不同,下面就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说说Amazon Search Term到底该怎么填写?
问题一:如何填写Search Term才是正确的?
观点一,很多人说search term应该每行只填写一个关键词,并且不与title中的主关键词重复,如下图:
观点二:还有很多人说,应该每行填写多个关键词,并且用英文半角逗号分开,如下图:
结论:可以说,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也可以说两种说法都是错的!
说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是因为,我知道这两种写法说的都是标准的写法,是被亚马逊A9搜索引擎能够正确读取的。来看几种错误的写法:
以分号,或者中文逗号等其它标点符号,都不会被A9正确读取,从而被认为是乱码,进而导致整个关键词不能被读取
不用英文半角逗号分隔,只用空格分隔,这样会导致A9把多个用空格分隔的关键词读取为一个关键词!
所以说以上两种说法都对是针对A9的正确读取来说的,以上无论是一行一个还是一行多个并用英文半角逗号分隔都是能起到被A9正确读取关键词,进而扩大被搜索到的范围和排名的作用的。
说两种写法都是错的,是因为对于一个ASIN,需要根据不同的竞争程度在两种写法当中挑选合适的一种,甚至可以混合使用。没有经过竞争判断的随便填写,往往意义不大。
那么既然竞争判断这么重要,那么该如何做竞争调查?又该如何根据竞争程度选择哪种填写方式?竞争程度又为什么会影响Search Team填写的方式和效果?
其实,竞争调查并不难,基本上看“搜索到的竞争对手数量”然后靠自己的“常识判断”就够了。
我自己的标准通常是,当搜索出来的产品数量不超过5页(也就是最多90个)的时候选用每行多个词或词组的写法。如果发现超过5页以上的同类产品,就采用每行一个关键词的写法。这个标准可以根据你的市场经验和产品了解程度自行判断!
竞争程度影响Search Team填写方式和效果,当一个客户搜索一个关键词时,A9根据关键词的相关性展示搜索结果平排名,因此搜索词和你填写的关键词存在三种情况:
完全匹配(即搜索词与你填写的关键词完全一致)
词组匹配(即这个关键词的部分一致)
模糊匹配(即这个关键词中只有少部分匹配)
如下图:
完全匹配权重最高
词组匹配权重中等
模糊匹配权重最低
因此,在5个search term中每行只填写如一个单词或者词组,容易在搜索中形成完全匹配从而获得较高权重排名和流量,尤其在竞争激烈时,能够抓住精准流量。
每行多词并用逗号分开的写法,实际上在amazon看来,你的逗号会被自动忽略,所以如果你填写了多个关键词,实际上这多个关键词会被合并成为一个,因而容易形成模糊匹配和词组匹配,从而抓住泛流量
希望大家至此已经能够比较清楚的了解和使用这两种写法了,最后,总结一下:
Search Term完美写法=竞争调查+以上两种基本写法
Search Term只是静态信息质量中很小的一个点,这个点即使做到了完美,作用也是有限的!但是,确实不的不做的,不做的话会直接影响你的PPC以及后续的营销出单。
注:文章转载至网络,我也不知道谁的,好文章看到了就顺手分享一下。 收起阅读 »
亚马逊运营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照着做你也能出单!
最近有卖家反馈,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卖家的业绩从每天零星一二单到现在稳定的日出五十单左右,虽然不是什么大的业绩,但通过亚马逊平台的运营解决了温饱问题,也就没了后顾之忧,能够长长的舒一口气,后面运营的心境就会变得更好,更自信,相对来说,发展就会更容易。卖家感激的说,听话照做太重要了。
卖家说听话照做,而我呢,可能更多的和他说的无非是重复讲了很多遍的东西。关于亚马逊的运营,我已经在很多次的文章中写到过,我在辅导这个卖家的过程中,也同样是从这几方面给他建议和引导的。
那么具体我都和他讲了哪些呢?
一、选品
选品在给卖家的辅导中,我尤其强调了选品的重要性。对于亚马逊运营来说,选品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所有的技巧最终都是要回归到产品层面的竞争,好的产品意味着市场容量大,竞争小,利润空间大,匆匆忙忙选一款产品,面临的可能是失败,失败带来损失,带来后续资金的匮乏,同时也丧失了信心越来越心浮气躁。在选品上,我给卖家的建议就是,一定要精挑细选,多维度的对自己挑选的产品进行评估,只有在前期选品中投入精力更大,在后期操作起来才能够更容易。
我是这么说的,卖家也是这么做的,经过多方挑选,最终确定的也只有几款产品,而实际上是,他的几款产品也恰恰达到了刚需品这样一个标准,客单价不高,但客户需求稳定,产品品质稳定,如此下来,销量上升也是必然的了。
二、优化
如果说优质的产品属于内在本质的美的话,那么完美的优化则属于外在的展现和吸引了。
在产品优化上,我给卖家了很多的建议,从标题、图片、关键词、五行特性和产品描述,一点都没有放松,产品页面的每个细节,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转化,所以,一点都不容马虎,我这么说,卖家也这么做,至少,最终展示的结果,我是比较满意的,虽然说不上出彩,至少没有硬伤。
三、价格
有了完美的产品详情页面,就能够卖得很好了吗?还远远不够。
一个新的Listing,面对众多早已在前期积累了很多销量和Review的Listing,凭什么你能够凸显出来?此时,价格也往往会成为一个特别敏感的因素。对于价格,我给出的建议是,产品刚上线时,以低价取胜。忘掉你预期的利润率,做横向比较,你的价格需要比竞争对手更低!我不是鼓励大家打价格战,而是,你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你必须制订有效的策略。
卖家根据我的建议,产品定价相对偏低,但也有个基本的利润率。有竞争力的价格,确保了他的产品在上线后很快就有了订单,旗开得胜。
四、FBA发货
虽然FBA发货可能会造成库存的积压,但这有何妨呢?我们总不能因噎废食。
我给卖家的建议是,从一开始就全部采用FBA发货,避免因为零星几个自发货订单,给账户多增加了一个自发货订单的考核指标。也许很多卖家觉得,对于一个小卖家来说,采用FBA发货很难,可是,如果你不采用FBA发货会怎样呢?更难!
卖家很听话,所有的产品采用了FBA发货,如此下来,为了确保产品能够卖出,卖家在选品上更用心,在优化上更细致,再加上有竞争力的价格和FBA发货,如此一来,一个完满的圆就基本形成了。
卖家没有投入太多的广告,但也确保了每天订单的稳定增长,其实,运营有时候真的有点说不清楚,看似都是很简单的道理,有些人做到了,取得了成绩,有些人觉得太简单而不屑于去做,于是一直忙碌在找干货的路上。 收起阅读 »
被特朗普“屏蔽”的墨西哥,其实是跨境电商潜力股!
有分析报告指出,在2010~2015年间,墨西哥的跨境电商市场增长了400%,而其中跨境交易占40%,并且强劲的增长势头还在继续!心动不如行动,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墨西哥市场热销品类以及专为eBay卖家定制的墨西哥快捷专线服务介绍!
提到墨西哥,人们一般都想到贫穷与犯罪,以及最近频频因为特朗普的“屏蔽”而上头条,似乎这个国家并不是一个做生意的好地方。然而,据统计,目前墨西哥拥有1.223亿人口,其中39.2%的人是中产阶级,非常具有购买力。
有分析预计,从2013年至2018年,墨西哥电子商务将增长150%,从22亿美元增长到55亿美元。Forrester研究公司的一项研究“2013至2018拉丁美洲在线销售预测报告”预计墨西哥网上购物者人数将从2013年的840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800万人,增幅达到114%。而研究公司eMarketer的评估则更乐观,2013年墨西哥旅行类的在线产品或服务销售额为30亿美元,到2017年预计增长到51亿美元。
3C品类受欢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墨西哥,手机普及率高达86.7%,首选的移动操作系统是Android,智能手机用户的购买力是桌面端用户购买力的三倍,而这些用户对3C产品具有天然的偏好与依赖。因此,3C产品成为在墨西哥最为走俏的跨境网购品类之一。
如果对拓展墨西哥3C市场感兴趣,可以点击查看下面两篇文章:
1、墨西哥3C市场面面观(上)
2、墨西哥3C市场面面观(下)
快捷专线为及时送达保驾护航
地处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地形地况颇为复杂,普通物流方式运送时效不理想。为了帮助广大卖家提高墨西哥路向物流运送时效,利通智能包裹(UBI Smart Parcel)联合墨西哥当地快递公司(Servicio Continental de Mensajería)专为eBay卖家量身定制了墨西哥快捷专线服务,为您进一步开拓墨西哥市场推波助澜!
此墨西哥快捷专线具有以下优势:
1、在墨西哥全境提供门到门服务;
2、目的地多达3次尝试派送;
3、全程带追踪,可在线查件;
4、运送时效6-15个工作日:其中墨西哥城6-8个工作日,其他地区8-15个工作日;
5、无需支付额外费用,对丢失或损坏的包裹,UBI将按申报价值赔偿(最高不超过100美金);
6、中国大陆客户可选择UBI与中国人保联合推出的货物保险(费率为货值的4‰,最高赔偿额度为1500美元),为高价值货物提供额外保障。 收起阅读 »
电商促销方式TOP15和用户网购心理TOP7
1.定价促销
概念:促销定价指企业暂时地将其产品价格定得低于目录价格,有时甚至低于成本,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这一做法极受汽车行业的推崇。
优点:生效快;增加短期内的销量;可增加消费者的购买量;对消费者最具冲击力;紧急对抗竞争者行动最有效。
缺点:无法帮助长期的销量增长;不能解决营销根本问题;导致产品价格难以提升复原;有损利润;长期持续降价会损伤品牌形象;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易误导的营销决策;有损于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吸引新顾客效果不大;易引发价格战或竞争者反击行动。
评价:该方式多为厂家或总代理对分销商使用,其时间多选择在年末或年初,一个是为了冲量,一个是为了有个好的开始。
2.附加值促销
概念:附加值促销是商家围绕促销的产品展开许多隐形的服务。
优点:除低成本、广告效果明显外,传播力量也非常强大,绝不逊色现代各种广告传播媒体。
缺点:容易形成错误的言论、片面的观点等。
评价:以小搏大,在操作时要善于利用各种强大的势能来为己所用。
3.回报促销
概念:回报促销采用免费、拼单、回扣返利等方式进行促销,让消费者能真实的感受到实惠。
优点:吸引新消费者试用;对品牌影响较小;费用成本较低;有助于收集客户资料;不易引起竞争对手激烈反击;可激励老顾客再次购买。
缺点:对消费者吸引力低,激发力较小;对回应率较难预估,使制定预算较困难。
评价:部分代理商采用,对店老板吸引力不大。
4.纪念式营销
概念:纪念式促销是以特殊的节日,纪念日等方式推出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
优点:以节假日等特殊日期作为促销的切入点,贴合人们的消费心理;可实行性强。
缺点:由于是特定的日期,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长时间开展。
评价:纪念式促销是非常时期的营销活动,是有别于常规性营销的特殊活动,它往往呈现出集中性、突发性、反常性和规模性的特点。
5.奖励促销
概念:一般采用抽奖,互动式的方式,让消费者参与其中并能得到相应的优惠。
优点:帮助建立或强化品牌形象;增加广告吸引力;可针对特定目标消费群;提高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兴趣。
缺点:活动的参与率低;参加者不一定是目标顾客;竞赛活动的创新设计较难;对销量帮助不大。
评价:奖品一般采用自己的产品,在理货的过程中容易遗漏,对物流环节的要求高。
6.借力促销
概念:以时事新闻、明星八卦等消息为切入点,进行借势营销。
案例:“段子手”薛之谦的经典语录“世界和平”在互联网上刮起了一阵热潮,商家们纷纷以此为题借力促销,薛之谦“世界和平”同款T恤以及周边产品在各大购物平台卖的十分火爆。
7.临界点促销
概念:临界点促销是商家将商品的价格进行调整的促销方式,以最低或打折的字眼来吸引消费者。
案例: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许多网络商家进行大规模的促销活动,打出全网最低,最低2折等口号。
8.另类促销
概念:另类促销的方式说白了就是吊足消费者的胃口进行营销,例如小米的饥饿式营销和iPhone规定销售日。
案例:小米对于消费者的心理分析确实很到位,对自己产品的市场信息了解渗透,这样煞费苦心的经营,才能取得这么大的轰动,造就了如今小米的成功。
9.名义主题促销
概念:名义主题类是商家开展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系列促销活动。
案例:天猫新风尚采用线上线下联合推广的营销活动,是天猫“两新促一节”四大活动之一的重点活动。天猫新风尚一年分为两个阶段,一次是年初四月份,以春夏新款发布为主,第二次是年中之后的八月份,以秋冬新款发布为主,每一次活动都以优惠券+红包+积分模式,吸引消费者购买,3天活动预热+3天活动期。
10.时令促销
概念:时令促销顾名思义是以季节为节点进行的促销模式。
案例:今年6月京东开展了冬季羽绒服反季特卖活动,售价低至99元,领取99-100元优惠券,到手价低至89元包邮,如此优惠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购买者。
11.限定式促销
概念:“今日秒杀”、“限量特供”这些都是限定式促销的常用手段。
案例:“聚划算”每天10点准时开团,以团购的形式进行促销,有限时秒杀,限时特价等活动,价格相对平时确实有降低。
12.引用举例式促销
概念:引用举例式是以产品的卖点、特性等进行效果对比,好友推荐款等方式将产品的性价比突出进行促销。
案例:淘宝上有很多店铺都是网红经营的,店铺中的商品都是网红们在直播中介绍并自己使用过的,让粉丝和关注的人可以放心种草。
13.赠送类促销
概念:赠品促销是向消费者实施馈赠的促销行为;赠品促销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最广泛的促销手段之一。具体手段有直接赠送、附加赠送等。
优点:营造产品在售点的差异化,增加吸引力;通过赠品强化品牌概念;凭借赠品达到市场细分的目的;能吸引新顾客尝试购买;能吸引老顾客再次购买;可增加消费者的产品使用量,加速重复购买;可以帮助对抗竞争者的市场行动。
缺点:差的赠品反而会给销售带来致命打击;促销成本不低,且易造成赠品积压;赠品设计创意较困难,创意不佳会影响赠品促销的效果;易中途遗失,影响消费者的受益;众品难调,消费者对赠品的反应较难预测;中间商不欢迎体积较大、影响运输与货架陈列的赠品。
评论:多在销售旺季,或新产品上市之初采用本手法。一般赠品价值为产品的2%~10%左右。本方法可以带来即时的销售反馈,但多数企业不对市场销量做对比或预测。根据数据促销提升的销量产生的利润应为促销品总成本的2倍。
14.指定促销
概念:指定促销是电商指定商品、对象采取赠送等方式的促销方式。
案例:2016年末舒肤佳开展“洗手吃饭,健康团年”活动,主打产品“舒肤佳沐浴露”和“舒肤佳香皂”可享受买2免1的优惠,其他产品也有满99减50的超值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新老顾客购买,单件商品销量上千件。
15.组合促销
概念:组合促销是将多个商品进行组合捆绑进行多销。
优点:销量比较有保证;结算比较简单;能全系列的销售。
缺点:利润比较低;对服务要求比较高;对利益计较比较多。
评价:多用于企业周年或年终等大型活动中。
对电商来说,一年365天不可能天天都是旺销,促销是盈利的一个必要的手段。在这个电商竞争白热化的市场行情下,合理运用促销策略是每个店铺、经销商都要面临的问题。而在做促销的过程中,任何影响用户心理的行为都会影响他们最终的决策。因此,必须弄清楚了买家的心理,知道他(她)在想什么,然后才能根据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沟通。
1.求实心理
每一个客户都希望商家提供的产品信息真实可靠,他们害怕碰到不良商家上当受骗,对于产品的实用性非常在意。
策略:在商品描述中要突出产品实惠、耐用、结实等字眼,可以举一些使用的例子,打消客户的疑虑。
2.求新心理
新买一件产品,客户希望看到的产品最新的面貌,从心理上给人一种愉悦感。
策略:只要稍加引导,突出"时髦"、"独特"之类字眼,并在图片处理时尽量鲜艳即可。
3.求名心理
顾客消费动机的核心是"显示"和"炫耀",同时对名牌有一种安全感和信赖感。
策略:把商品能让客户炫耀的资本都罗列出来,顾客不知道炫耀的点在哪里,你可以帮助顾客找到这个点。
4.求廉心理
顾客不论买任何东西,都想要在价格上得到优惠,"少花钱多办事"是顾客心理动机,其核心是"廉价"和"质优"。
策略:占便宜的心理并不是说把商品卖的很便宜,而是学会从价格上包装,让顾客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比如,提供商品的原价和折扣价,给消费者讲明价格下降产品质量一样,从而让他们放心下单。
5.偏好心理
消费者购物有自己的偏好,比如,年轻追星族,对于自己偶像的产品都愿意购买;对节日具有偏好的客户喜欢收藏节日的产品等等。
策略:只要了解她们的喜好,在产品文字描述之中可以加一些"值得收藏"“限量版”之类的字语。
6.从众心理
中国人喜欢热闹,购物也不例外,经常出现促销打折活动哄抢的情景,买的人越多,他们认为产品越可靠,更愿意购买。
策略:可以根据这种心理描述文字,再加上价格的优势,用销量和数字说明,很容易聚拢人气,后来者就源源不断。
7.安全心理
对于一些特定产品,比如家电之类的,客户更加注意它的安全系数。
策略:给以解说,并且用上"安全"、"环保"、“权威验证”等字眼,效果往往比较好。 收起阅读 »
2017年跨境电商新兴市场不可不关注的9大电商独角兽!
在多数人看来,非洲、印度和部分东南亚国家都属于神秘而落后的地区。不过,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这里已经成了本土以及海外电商平台争相抢夺的新兴市场。
电商在线盘点了非洲、印度、东南亚等地区9大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电商平台。对中国商家来说,这些平台或许会成为他们2017年出海做生意的下一个战场。
Jumia:非洲第一大电商平台
2012年, Jeremy Hodara等六人在尼日利亚创立了非洲本土B2C平台Jumia,隶属于德国创业孵化公司Rocket Internet。目前,Jumia已经覆盖尼日利亚、埃及、摩洛哥、肯尼亚、乌干达、喀麦隆、坦桑尼亚、加纳等11个国家,是非洲第一大电商平台。
Jumia曾想把亚马逊模式搬到非洲大陆,成立之初便在尼日利亚、埃及、摩洛哥等国自建仓库。不可否认,非洲作为新兴市场潜力巨大,但薄弱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物流和支付体系让不少保守人士选择观望。
在Jumia联合创始人Jeremy Hondara看来,阻碍非洲电商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培养民众对线上平台的信任,因此Jumia在去年8月推出与支付宝功能相仿的工具——Jumia Pay,买家在收货前资金由Jumia Pay代为保管,若发生资金欺诈,Jumia Pay将第一时间垫付赔款。Jeremy Hodara表示,Jumia Pay旨在建立买卖双方信任,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网购体验,让非洲人民享受互联网普惠金融的便利。此前,货到付款是Jumia平台上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
据外媒报道,2013年Jumia曾预期在一年半之内实现盈利,但2015年,Jumia亏损1.1亿欧元,2016年前三个月亏损1700万欧元,最近已经把目标调整为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盈利。
“非洲市场将是一场持久战。”Jumia现任CEO Juliet Anammah说。
Konga: Jumia的死对头
2012年,另一家B2C电商平台Konga在尼日利亚成立,主营消费电子、时尚、家电、个护等品类,现已成为西非第一大电商平台。其创始人Sim Shagaya经历丰富,曾在尼日利亚军队服役,后获哈佛大学MBA学位,并担任过Google非洲负责人。Sim Shagaya创办过多个电商平台,Konga是其中最为成功的。
同一年份、同一国家诞生了Konga和Jumia两大电商平台,其竞争自然呈现水火之势。
2014年,两家公司因为域名之争闹上了法庭,因为Jumia在尼日利亚境外注册了多个和Konga相关的域名,包括konga.cd(科特迪瓦)、konga.cm(喀麦隆)、konga.ly(利比亚)等。而Konga的反击方式是“买下”Google搜索中的关键词“Jumai”,这个词和Jumia在字母顺序上稍有差别,用户只要一搜索“Jumai”就会直接跳到Konga官网。
“明争暗斗”之外,两家平台在布局上颇为相似。为了解决物流问题,都在尼日利亚全国各地建有小型仓库,自建配送物流。2015年,Konga比Jumia抢先推出Konga Pay。消费者发起一笔交易后,银行会向其注册手机发送安全认证码,消费者可以通过Konga Pay在网上实现一键付款。Konga Pay和Jumia Pay一样,在买家确认收货前,会代为保管钱款以建立买卖双方的信任。
“Konga Pay是尼日利亚多家银行的合作伙伴,相信我们的合作可以改变尼日利亚网络购物目前的状态,让消费者不用担心提前付款后商品质量和服务得不到保证。”Sim Shagaya说。
Kilimall:有“中国血统”的非洲B2C平台
纵观非洲电商平台,Kilimall的“中国血统”让人眼前一亮。2014年,前华为工程师杨涛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创立了非洲电商B2C平台Kilimall。相对于竞争对手Jumia,Kilimall的起步较晚,目前在非洲三个国家设有办公室,实行本地化运营,辐射周边近10个国家。
杨涛认为在电商的世界地图中,中美作为第一世界格局已定,大佬正在俄罗斯、巴西、印尼等第二世界国家周旋鏖战,第三梯队的非洲对于新兴平台来说是一大机遇。不过,机遇背后也蛰伏着重重困难:刨除尚在襁褓中的电商业态不谈,这家脱胎于华为“狼性文化”的电商平台到了非洲却要和“坚决不加班”的当地文化斗智斗勇,而文化融合也是电商平台扎根新市场的必修课。
另外,同其他非洲电商相比,Kilimall的重要优势正是在于与中国的紧密联系。其商业模式类似天猫和京东,但不自营,而是接收第三家商家入驻,使用自建仓配送商品。电商在线发现,Kilimall建有中文招商官网,为肯尼亚、尼日利亚、乌干达这三个站点招收商家,覆盖手机平板、3C配件、服饰饰品、假发等十余个类目。据悉,Kilimall预计将在2017年扩展到非洲20个国家,并将在下半年进入西非。
Flipkart:挫败亚马逊,守住本土第一
2007年,Flipkart由Sachin Bansal 和Binny Bansal在新加坡注册成立,现已成为印度最大的电商平台。根据摩根士丹利估算,截止2016年11月,Flipkart市值已达到55.4亿美元。
但刚进入2017年,Flipkart便陷入了“换帅风波”。Filpkart近日发布声明称,其联合创始人 Binny Bansal 将不再担任CEO,而新帅将由老虎环球基金指派入驻 Flipkart的高级执行官 Kalyan Krishnamurthy担任。随后,其物流主管,产品副总裁和首席营销官相继请辞。
实际上,Flipkart不仅要解决内部动荡,还要时刻提防激烈的外部攻势。2013年,亚马逊携20亿美元空降印度。去年6月,亚马逊宣布将再为印度市场投入30亿美元。迈入耕耘印度的第四个年头,亚马逊已经挤下Snapdeal,成为仅次于Flipkart的第二大电商。据业内人士分析,亚马逊在输掉中国市场后,对印度市场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
从去年“印度双11”各平台的表现来看,Flipkart还是略胜一筹,其“双11”首日斩获140亿卢比(约合14亿人民币),促销季期间总计完成1550万笔交易,营业额达到300亿卢比(约合30亿人民币),领跑三大电商平台。
Snapdeal:目前退居第三
2016年,Snapdeal过得有点艰难。
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电商平台曾一度与Flipkart争抢第一的位置,但在2016年却不敌亚马逊印度站,跌落至第三。根据去年“印度双11”排灯节大促的公开战报显示,排名第二的亚马逊斩获1500万笔订单,略低于Flipkart的1550万笔,而Snapdeal在五天的大促成交了1100万笔订单。
Snapdeal的挫败还不仅是市场份额下滑。
成立六年来,Snapdeal疯狂收购了12家公司,既有移动数据公司、移动支付平台,也有导购网站、电商营销平台。但这个“并购狂人”却在去年收购时尚电商平台Jabong之战中败给了Flipkart,因而失去了在时尚电商端的优势。另外,Snapdeal还在去年8月关闭了一年半之前收购的高端时尚电商Exclusively,并将高端时尚类目移至Snapdeal官网。
Paytm Mall:用支付撬动电商
在中国,Paytm凭借“印度支付宝”一名在业内打响了名号,而Paytm确实与阿里巴巴有诸多联系。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后,Paytm创始人Vijay Sharma就亲赴蚂蚁金服取经。2015年,蚂蚁金服先后两次注资Paytm,双方更开启“学者式”互访,深度交流业务。
Paytm成立于2010年,以在线充值业务起家,目前拥有近1.3亿登记用户,该数目是印度信用卡使用者总和的6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电子钱包。2014年,paytm推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Vijay Sharma曾表示,印度的金融环境非常落后,但也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发展机会。
去年“印度双11”,Paytm在大促首日完成约400万笔交易。虽然这个数值与印度三大电商平台动辄千万的首日交易额还有不小差距,但是Paytm中国区域独家代运营ESG负责人陈婷婷还是颇为看好Paytm Mall的发展。
“Paytm的电商平台虽然暂时还比不上Flipkart,但是Patym的支付优势十分明显,用支付撬动电商完全是可能的。Paytm的支付平台上现有1.3亿支付用户,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流量入口。”她告诉电商在线,Paytm可以用人民币或美元转到卖家账户,而且中国商家入驻Paytm也比其他印度电商平台方便,目前商家只需提供身份证、社保证明、地址证明以及银行收款信息。
Lazada:中国商家的新战场
尽管东南亚电商尚处萌芽阶段,但发展势头看好,业内人士预测2017年,东南亚电商体量将会达到180亿,这一数字在七八年后或能翻两到三翻。
2016年4月,阿里巴巴宣布用5亿美元收购Lazada新发股本,5亿美元收购Lazada股东持有股份。值得注意的是,Lazada也是由德国孵化器公司Rocket Internet于2012年在新加坡成立,其早期商业模型完全仿照亚马逊,后期开始模仿阿里巴巴,吸纳第三方商家入驻。
Lazada国际市场负责人于淼淼曾告诉电商在线,Lazada正在招募合适的中国商家入驻,目前招商以数码配件、厨具、小家电、美容工具、母婴、男女装和鞋类商家为主。同时,诸如小米、步步高、联想等国产品牌,凭借高质量和合理的价格已经在东南亚市场收获了不少粉丝。
目前,Lazada已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和越南这六个东南亚国家,有12个自建仓库和92个分拣中心,并与中国邮政和韩国最大货运公司CJ大韩通运达成合作关系。
MatahariMall:传统百货玩电商
2015年9月,MatahariMall由印尼最大金融控股财团印尼力宝集团(Lippo Group)投资建立,而力宝集团创始人正是“印尼钱王”华裔富商李文正。与东南亚第一大电商平台Lazada相比,MatahariMall成立较晚,目前仅覆盖印尼市场,但凭借背后强大的财团和线下百货,MatahariMall从诞生伊始就提出了“O2O”这一玩法。
据悉,MatahariMall的O2O模式涵盖三个方面:第一,利用线下资源建立售后收货点,以收取需要售后维修的商品;第二,官网下单,可在线下实体店或智能储物柜取货;第三,由于印尼线上支付系统还较为落后,MatahariMall也推出了货到付款方式解决支付问题。
目前,MatahariMall主要销售手机、服饰、配饰、家电、家居等商品,面向印尼逾2.5亿消费人口。其CEO Hadi Wenas曾公开表示,想要将MatahariMall打造成印尼的“阿里巴巴”。其母公司力宝集团执行官 John Riady预计,MatahariMall在2017年的销售额有望突破10亿美元。去年10月,MatahariMall获得由日本三井物产(Mitsui & Co.)领投的1亿美元股权融资,以期进一步扩大印尼电商市场份额。
Bhinneka:印尼老牌电商平台
成立于2001年的Bhinneka是一家老牌印尼电商,主要销售计算机、服务器、软件、摄影及配件等产品,用户在Bhinneka官网下单后,可以选择快递或门店自取收货。
实际上,早在1999年, 该公司CEO Hendirk Tio就开设了实体店铺,并在互联网兴起之时,顺应时势创办B2C电商平台Bhinneka。目前,Bhinneka约60%的销售额来自线上,40%来自线下门店。
2004年起,Bhinneka建立了大量品牌连锁店和自有服务中心,来保证售后服务。另外,Bhinneka还是苹果、微软、卡巴斯基、IBM、英特尔、惠普等国际品牌的授权经销商和合作伙伴,具有超强的渠道优势。据悉, Bhinneka近一半的利润也是来自于企业用户,因此Bhinneka也为企业用户推出了定制支付业务,以简化支付流程,提升客户体验。
2015年,Bhinneka允许第三方商家直接向消费者直接出售产品,目前该业务营收已占到Bhinneka利润的一半。Hendirk Tio表示,Bhinneka正以年均三位数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预计将在2018年进行IPO,以扩大市场份额,与力宝集团的MatahariMall,以及有软银撑腰的电商平台Tokopedia和Bliblli一较高下。 收起阅读 »
亚马逊运营秘籍公式:轻松打造爆款
什么样的卖家能够在亚马逊获得成功呢?结合中国亚马逊卖家服务团队对卖家的诉求、亚马逊本身的定位及竞争力和亚马逊成功卖家的做法,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简单来说,亚马逊更喜欢卖家出口品牌、高质量产品、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产品或理念。创新也许不能轻易做到,但前几条要求还是比较容易满足,也就是说:
一定要有品牌,没有品牌的赶紧注册
质量是亚马逊产品第一生命力
性价比是成为爆款的必要条件
能卖的品类千千万万,寻找自己的优势品类
技术领先市场的产品更容易成为爆款
按照以上原则,选定高质量的优势产品,是奠定成功基础的第一步。
选好产品以后,以什么形式呈现给消费者是第二个问题。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好的展示图、产品介绍、展示页面,都是提升顾客印象分的手段。好比在商场购物,店铺的装潢、店员的介绍,都会无形中影响你的购物决策。
有了好的产品,有了好的页面,最后一步就是让别人知道你的产品。在电商中,我们注重的是“流量”这个概念。
以上三步,用一个公式来概括就是:
产品 + 内容 + 引流 = 爆款
产品和内容直接决定了你在亚马逊站内的转化率(产品 + 内容 = 转化率),在此基础上,流量越大,你获得的订单就越多。
本文将分产品、内容、引流三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PART I 产品
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观念,简称PLC,是把一个产品的销售历史比作象人的生命周期一样,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老化、死亡等阶段。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1)产品开发期
从开发产品的设想到产品制造成功的时期。此期间该产品销售额为零,公司投资不断增加。
(2)引进期
新产品新上市,销售缓慢。由于引进产品的费用太高,初期通常利润偏低或为负数,但此时没有或只有极少的竞争者。
(3)成长期
产品经过一段时间已有相当知名度,销售快速增长,利润也显著增加。但由于市场及利润成长较快,容易吸引更多的竞争者。
(4)成熟期
此时市场成长趋势减缓或饱和,产品已被大多数潜在购买者所接受,利润在达到顶点后逐渐走下坡路。此时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为保持产品地位需投入大量的营销费用。
(5)衰退期
这期间产品销售量显著衰退,利润也大幅度滑落。优胜劣汰,市场竞争者也越来越少。
不同阶段的销售策略
2. 产品元素
产品看似是一个物品,实际上可以拆分成很多元素:品牌、型号、规格、用途、交互、外观、包装、专利、安全性、性价比……每一个元素的变动,都会影响产品的性质。
针对以上元素,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策略。
品牌与型号
过去做跨境电商的人,是没有牌子的。我们只负责卖产品,但是顾客与我们的关系只是纯粹购买,这种纽带并不牢固。今天顾客购买你的东西,明天发现另一个更便宜,他可能就去购买另一个了。对于顾客来说,我们的可替代性太强。
发展到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有了做品牌的意识,纷纷给产品打上了自己的商标。有些人会误以为这就是自己的“品牌”了,不是的,这还远远不够。
商标是法律概念,指根据国家法定授权而获得的在制定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特定标志、并且阻止别人在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上使用该标志的权利。品牌是商业概念,指所有能够对外宣示你和你商品之间联系的特征,可以是商标,也可以是商号、字号、简称等等……一旦消费者有使用某个产品上超越了纯粹购买的范畴,而是和产品建立了无形的情感关系,那么该产品就变成了一个品牌。这种关系包含了信任、喜爱、个人回忆和一种实质拥有的感觉。
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让商标上的牌子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个感情的投射,让顾客看到这个牌子,就能联想到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等其他东西。
包装与外观
不要忽视了产品的包装和外观,包装是消费者收到产品后的第一印象。另外,它还是防跟帖跟卖的最直接手段,是良好的营销素材。
包装不仅可以起到美观的作用,有心的卖家,可以在包装上印好售后热线、客服邮箱,做好售后引导。
规格与用途
说到规格与用途,不得不提“竞争意识”。为什么?电商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并且亚马逊也鼓励竞争,因为竞争下会产生最好的服务和价格。良性竞争能够促进创造更多的价值,促进时代进步,而产品规格和用途是竞争的核心。
在选定规格和用途前,不妨先进行市场调研。可以通过AMZ Tracker进行关键字趋势调研、Rank变化调研、竞品销量调研,通过对市场需求、竞品销售情况的了解之后,再决定最适合自己的销售策略。
交互与体验
交互和体验的重要性就不用再强调了,最近几年互联网行业的火热,使“用户体验”这个词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我主要强调提高用户体验的几点:
人性化设计
简单易用的UI
对应地区的语言
相对优质耐用的材质
核心技术能力
一言蔽之,就是要把自己作为一个消费者,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怎样可以让产品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专利与安全
专利和安全是亚马逊的底线。希望长期运营的,千万不要触及这条底线。亚马逊卖家因为侵权问题被封号的不计其数,包括图片侵权、跟卖侵权、缺乏产品授权认证等。另外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例如去年12月,由于安全原因,中国的平衡车厂商的产品在圣诞前遭到亚马逊集体下架。
性价比
这不仅适用于亚马逊,实际上也适用于所有其他平台的卖家。消费者始终更喜欢高性价比的商品,谁能够让消费者觉得钱花得值,甚至感觉物超所值,也就成功了。
PART Ⅱ :内容。
内容,基本上通过亚马逊帖子展现在顾客面前。想要做好内容,只要把亚马逊帖子做得漂亮,就能在内容这一步走得稳稳当当。
在亚马逊帖子上,内容展示包括3种形式:文字、图片、视频。这基本上包括了人通过计算机可以感知的所有形式。换句话说,只要做好这些,就能从各个方面抓住客户,达成购买行为。
首先文字方面,在帖子上的文字可以划分为2个角度:“我说的”和“别人说的”。
“我说的”对应的帖子版块为:Title,Bullet Point,Description,Technical Details。
Title的制作非常重要,是整个帖子展现给客户的第一印象。在制作的尽可能吸引人的同时,还要把最主要的核心关键词插入其中。这样才能使帖子在搜索时获得关键字的匹配更多。
Bullet Point是接着标题就能被看到的地方。一般来说,如果看到标题吸引人点进帖子,进而Bullet Point介绍的产品要点符合需求,成交就离我们不远了。
Description是对产品的详细描述,在上面两个版块终于吸引住顾客,让他有继续了解产品的兴趣和耐心时,这里一定要做得尽可能详细,关键字更是需要多插入。但是需要注意,一定要自然,不然只能让顾客不知所云,倒尽胃口。
最后,Technical Details是产品的参数介绍。这里对一些要求严格的顾客,非常重要。如果一些数据缺失,很可能使你丧失一部分顾客。所以即使有些数据你觉得不需要,也要填上去。
而“别人说的”对应的帖子版块为:Q&A和Review。
Q&A可以成为顾客了解产品的重要方式。前期Q&A会先需要人为操作,一定要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找到顾客想要的,在这里给出回应。满足顾客的需求,才成促成购买。后期帖子有起色后,这里主要还是客人自己提问。
Review是顾客通过他人的评价了解产品的重要途径。美国有70%的人在网购之前观看评论,可见评论在购买中的重要地位。保证评论的数量和质量,帖子的排名才能提升,销量自然就会产生。
其次,我们说说图片。图片在帖子上有3处展示形式:产品图片、Bullet Point和Review客户展示图片。
产品图片有时候比文字更直观。我们需要保证图片至少有6张,质量高清。A+页面既可以展示图片,也可以配以文字说明,做好文字与图片的协调。Review客户展示图片一般不可控。只能在送样的时候,向测评人提出请求。但具体能否获得,不能保证。
最后,视频。视频包括Review视频和Youtube视频。
Review视频一般可分为使用评测视频和介绍视频。无论是哪种视频,测评人的地位都十分重要。
Youtube视频可以制作宣传视频、使用评测视频、对比视频和售后服务视频。可以卖家自己制作,也可以找红人制作,还可以联系测评人制作。Youtube的视频传播影响力广大,能为亚马逊产品引来流量。
上面众多形式,都与Review有关。做好Review的积累,就变得至关重要。获得Review仅靠购买是不够的,送样成为获得Review的重要形式。送样换评的流程如下:
第一,商家发布产品Review需求,并提供折扣码;
第二,客户自动搜索、邮件推送;
第三,获得Code后,客户直接到亚马逊所搜并使用折扣码购买。
每次购买都会产生Review,迅速提高Review数量;而送样时,客户拿了Code后,购买几率非常高,迅速提高成交率和排名,带来自然销量。两种形式结合起来,Review
能够增多,销量也能上升。
做好内容,爆款之路就完成了三分之二。持之以恒,必有回响。
PART Ⅲ:引流。
引流分为站内引流和站外引流。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两种引流方式的具体操作。
首先说说站内引流。站内的转化率一般较高,因为站内用户主要行为目的就是购买。站内引流包括四种形式:PPC、Lightning Deal、HolidaySpecial、Ads。想要做好站内引流,四种方式都可以尝试。
PPC相当于亚马逊自己的CPC,卖家通过购买将产品展现在每页搜索结果、右侧橱窗、产品页第四部分的较好位置。投放流程如下:确认关键字、测试上首页的价格(占坑)、比较带来引爆产品的原始流量、进行投入回报分析。
Lightning Deal是亚马逊官方指定的打折促销活动。虽然每天都可以申请,但名额有限,标准较高。第一看产品,产品质量保证是基础;第二发货方式保证FBA;第三库存要充足;第四单价要在10美金以上;最后,总金额需要满足一定数额。(每次不同)当向亚马逊官方申请后,亚马逊会观察过去你的所有定价。价格有优势,选上的可能性更高。
Holiday Special也是打折促销活动,一般主要在节假日申请。不同的是,它不是自己申请,而是亚马逊国外账号经理主动邀请。一般卖家,难以收到。
Ads需要向亚马逊购买,这个花费一般较高,每个月30万人民币,在关键字搜索之下可以置顶,但需要注意投资回报率。
接下来,再说说站外引流。站外能够对流量进行一次初步筛选,筛选后到站内有较高的购买意愿,这部分流量有很高的成交率并拉高正常成交率,从而提升排名以获得跟多自然流量。
站外引流主要包括:内容引流、促销引流和广告引流。内容引流可以通过Facebook,Youtube,Twitter,博客和各种门户网站进行。促销引流多采用各种折扣网站,例如:slickdeals、Kinja deals、Facebook促销群组等。这里需要寻找平台资深用户合作,否则效果不佳。通过打折促销产生大量流量,进而提高listing排名,是促销引流的目的。但上活动节奏需要控制,利用不同平台每周一次。一是节省成本,二是促销过于频繁容易遭到平台禁止。广告引流则是利用各种对应目标群体经常访问的网站,购买它们的广告位进行宣传。
美国排名前两位的DEAL站分别是SD和kinja
这里主要谈下排名第二的kinja deals。
一、关于DEAL站,卖家朋友们虽然都知道相应的渠道,但真正用起来并没有那么得心应手。
自己注册一个散户账号,发布一些促销信息,基本上不会有人搭理。只有账号时间长、等级高、经验足,才能引起论坛或网站内人们的关注。有了长期浸泡于各种折扣网站人们的关注,销量才有可能取得巨大的增长。
找不到专业发帖红人,成为制约卖家们使用促销网站的硬伤。而即使找到红人,高昂的收费也让一些中小卖家望而却步。促销渠道的使用困难重重,可看着这一片肥沃的市场却无法插足,简直让人痛不欲生。
这里就需要重点介绍一下kinja deals了。
KINJA是LIFEHACKER下设的DEAL版块,专门展示Today’s best deals的地方。能够登上KINJA的产品,将有机会被展示在GAWKER旗下各大子版块,流量惊人。
除了流量巨大之外,KINJA之所以能在众多DEAL平台中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它是免费推广。卖家每天向网站编辑提交产品,编辑经过对产品和价格的选择,挑选出一些他心仪的产品展示在当天的页面上,并且不收任何推广费用。
二、
虽然KINJA免费推广成为它一大优势,但相应的,产品提交后被选中的不可控性成为最大的弊端。摸清编辑的喜好,提高产品的被选中率,就成为首要需要攻克的难题。
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先清楚KINJA的内容分布。
内容包括2部分,主推帖和文字链。主推帖的产品性价比更高或者更新奇,编辑会给它配上文字说明和展示图片,附上优惠码直接链接到亚马逊购买。文字链相对效果较差,只有一行标题和优惠码,点击直接跳转至亚马逊。
每天成千上万的产品想要挤进主推帖,可结果展示的只有那么几个。决定产品的编辑已经受够了各种套路,所以创意才是吸引编辑眼球的关键。
首先,保持产品本身的创意性。KINJA编辑更倾向于新颖、奇特、有爆点的产品,毕竟这是一个需要做出内容的博客网站。没有爆点,拿什么给那几百万的访客看。所以保持自己产品具有新颖性的竞争力十分重要。一方面,关注市场,开拓新品类;另一方面,选择已有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次,保持文案的创意性。如果产品无法变更,那就只好利用提交产品时填写的文案进行吸引了。注重文案的故事性,不要单纯介绍产品参数功能,这些东西编辑都能在你的亚马逊帖子上看到。可以适当地截取一些写得精彩的评论,让编辑有货可寻。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价格的创意性。很好理解,价格低得越有创意,编辑选择的可能性最大。但是,一定要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做折扣,毕竟KINJA的流量大的可怕,库存分分钟清光也不是什么难事。适当的低价,保有库存,才能为后续排名的提高打下基础。
秘笈已经全部介绍完毕,只要按照公式产品 + 内容 + 引流 = 爆款,一步步做好,轻松打造爆款。 收起阅读 »
如何优化eBay移动端的产品详情描述
无线端和PC端的产品信息描述Description的内容设置和排版整体上是相似的,但是在某些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下面针对 Description 这块内容设置的建议。
(1)进行图文描述是注意重点内容放在前面展示,图片和文字分离,以便更好地在无线端展示,这与PC端有较大差异。
(2)考虑到移动设备的流量问题,图片大、图片清晰度、构图比例和字体大小等都将直接影响Description的效果好坏。例如图片不宜太大,以免影响无线端加载速度,导致买家流失。再比如构图比例,建议单屏只有一个或两个小模块的划分,这样能让买家清晰的看到商品效果,宁愿屏幕
(3)文本形式的文字尽量少而精,并且字体不宜过小,颜色不宜过多。图片上不宜加太多文字,图片不宜使用太多色彩,所有内容能小则小。
(4)如果要在无线端Description板块设置商品推广图,背景一定要简洁,可精简文字,适当放大字号。
(5)关联销售一般具有超链接,而且受限于移动设备排版问题,建议将关联销售模块尽量放在靠近下面的位置。
(6)某些行业商品的尺码表或者描述表格尽量做成图片形式展示,但是要注意图片大小。
(7)建议优化完成之后要在无线端验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验证用户是否能简单、清晰地了解商品信息 收起阅读 »
关于eBay账号表现的十万个为什么,一次全都告诉你~
各位卖家准备好撸起袖子加油干了吗?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凡事预则立,新年要想生意好,优秀的账号表现不能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三个关于账号表现的重磅课程,为大家新一年的销量加油~
账号表现优秀平台支持更多
鼓励卖家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为买家带来卓越购物体验,是eBay平台的使命,所以,对于eBay平台非常注重对于卖家账号表现的考核,并且会依据考核结果给予卖家相应的支持。账号表现好的卖家,将获得包括更多平台的支持,也会进一步推动销量。所以,无论是新手卖家,还是已经在eBay上运营一段时间的有经验的卖家,都需要依托优秀的账号表现来实现销量的稳步增长。下面这个视频课程就为大家详细讲解eBay平台对于账号表现的考核要点、要素,以及不同级别账号能够获得的平台支持:
视频地址: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q03547afc47&
关注买家体验周报让买家为你点赞
各位卖家在日常运营中是不是会发现账号时不时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刊登限制、销售限制等等,销量也因此大受影响,让人郁闷不已。其实,这其中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通过定期查看买家体验周报,并且根据周报反馈及时与买家或者客户经理联系协商得到有效的预防。下面这个视频课程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买家体验周报的使用指南。
视频地址: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p03548o2so8&
掌握额度提升的窍门让销量飞得更高
刊登额度是重要的资源,因为额度的提升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曝光度和成交机会。所以,争取更多刊登额度对卖家来说非常重要。不过,额度的提升也是有窍门的,下面这个视频教程就为大家讲解,如何凭借优秀的账号表现来事半功倍地争取额度提升:
视频地址: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d0359b3e09p&width=500& 收起阅读 »
2017年2月最值得跨境电商卖家关注的营销热点新鲜出炉
对于很多跨境卖家而言,春节回来的二月份似乎成了淡季。其实不然,小编觉得2月份除了考虑情人节外,还有很多节日、比赛相继而来。卖家朋友们可利用这些特殊时刻制造营销热点,下面小编盘点了2月份容易被忽略的营销卖点,希望能为刚过完年的您带来一些灵感。
西方情人节
众所周知,2月14日的情人节是国外很重要的节日。一年中少有的情人节,情侣们怎能忘记“买买买”。因此礼品消费将会迎来一波高峰,建议卖家可通过关键词优化来提高排名,且婚纱、户外运动产品也可在这复苏及浪漫的月份大行推销。
总统日
总统日是为了纪念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在2月22日的生日。华盛顿日定于每年二月的第三个星期一,而今年节日定2月13日。每年的这一天,美国人都会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来缅怀华盛顿总统,建议有想法朋友可以在一些小玩意或者T恤上花点心思。
NBA全明星开赛
喜欢篮球的朋友都知道, 第66届NBA全明星赛事将于2月19日开赛,小编认为此刻正是运动鞋、球类、球衫等各种运动装备畅销的大好机会。
超级碗星期天
超级碗是国家美式足球联盟的年度冠军赛,一般在每年1月最后一个或2月第一个星期天举行。而今年是在2月5号举行。超级碗在开场前和中场休息时会进行演出,同时这一天也是全美日食品消耗量第二高的日子,仅次于感恩节。卖家可留意一些当天出场明星演出。
奥斯卡颁奖、格莱美音乐奖
据了解,除节日外颁奖典礼也可称为热议对象。建议卖家可重点关注颁奖典礼上明星红毯服装的颜色、款式,借此机会进行营销。 收起阅读 »
跨境物流说:亚马逊FBA那些事儿,关乎产品销量增长!
对于卖家而言,物流配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关乎产品的用户体验,进而关乎产品售卖。
1.对于亚马逊卖家来讲,发货给国外买家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如果卖家不能保证买家在服务,承诺的时间内收到包裹,那么就会引起纠纷。
2.那要如何快速把货送到买家手里呢?发FBA啊。那该怎么样才能降低纠纷风险呢?发FBA啊。(这不是FBA广告,真不是,绝对不是哈哈哈哈哈)。
FBA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嘛
1.FBA全称是Fulfillment by Amazon,是亚马逊提供的代发货业务,即卖家先将产品发往亚马逊FBA仓库,再由亚马逊提供仓储、拣货打包、配送、收款、客服、退货处理一条龙物流服务。
2.FBA是亚马逊买家比较认可的物流方式。总体来讲,对大部分产品是利大于弊的。同时,FBA会收取一些费用。如果卖家的主要市场在美国,那么卖家可以选择将货物发到亚马逊美国FBA仓库。
对买家而言,FBA有什么好的
1.亚马逊有丰富的物流经验,仓库遍布全世界,有强大的智能快捷的物流体系保障,能够缩短客户的收货时间和提高购物体验,客户更愿意选择选择FBA发货。
2.有7*24亚马逊专业客服服务,客户购物体验更佳。此外,有些买家可能不愿在第三方卖家平台购买商品,但会比较相信FBA商品。而能进入FBA仓的产品,质量也更有保障。
3.FBA产品会不定期包邮促销,买家可以享受更优惠的价格。除此之外,买家如果对产品不满意,可以把产品直接退到亚马逊FBA仓,而不必退回到卖家手里。
不骗你,FBA也有一些不好的
1.虽然FBA可以减少卖家的时间和配送成本,但FBA的仓储费用也不便宜。作为亚马逊卖家,发FBA就等于每月要缴纳一定的仓储费。如何发FBA的产品数量不合理,将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成本。
2.FBA仓库不会为卖家头程发货提供清关服务。这就会有一个问题:FBA头程费用高。头程是指从工厂到亚马逊FBA仓库的整个运输流程,中间包括清关、缴纳关税等服务。
3.产品在卖家的控制之外,失去发货、退货的操纵权。下了FBA订单的买家,如果对收到的产品不满意产生退货情况,只支持退回当地FBA,卖家难以跟进售后服务。
4.客户退货率高,产品坏损率高。FBA仓库收到FBA订单退货后不会做产品损耗程度的鉴定,而是直接做退货退款处理,而且被退回产品造成的损耗大部分是由卖家承担。
对卖家而言,FBA又哪里好了
1.卖家选择FBA,可以借助强大的亚马逊物流体系解决常见的物流瓶颈问题,能减少时间成本和配送成本。类似公司把不擅长的业务外包出去,而专注于擅长的业务,以此减少整体成本。
2.卖家选择FBA,可以提高产品曝光率,有帮于提高Listing排名,增加获得Buy Box的可能性,能让商品被更多的买家选择,提高买家的信任度,提升用户体验,达到增加产品销量。
3.FBA所导致任何由物流带来的中差评可以由亚马逊移除,减少卖家的客服成本,对店铺的升级也有帮助。对单价超过300USD的产品免除所有FBA物流费用。
说实话,什么产品适合发FBA
1.什么产品适合FBA?是大件,还是小件?是价格昂贵的,还是价格便宜的?一般而言,产品质量、性能过硬的产品适合发FBA。这样的产品较少出现退换货,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卖家损耗。
2.体积小、利润高的产品也适合发FBA。产品体积小,易于运输,可以节约成本。不过,产品售价不宜过低,因为由FBA发货会产生相关的手续费和各种交易费用。
3.如果产品售价过低的话,利润也会降低。建议做FBA的产品的售价应在5-6美元以上。总的来讲,亚马逊物流FBA比较适合那些质量过硬、体积小、利润高的产品。
到这里,看下FBA的计费方式
1.FBA费用是卖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它的收费公式概括为:FBA费用=月仓储费+入库清点放置服务费+执行费。其中,执行费=订单处理费+分拣包装费+称重处理费。
2.月仓储费按每种商品所占的立方尺来收费。执行费中的订单处理费,即每完成一个订单的费用(仅限非媒介产品)。另外,不同国家的FBA仓库的收费是不一样的。
另外,FBA有哪些限制产品呢
1.卖家选好的产品,亚马逊FBA仓都会接受吗?当然不是,亚马逊也是有原则的。像一般的如服装箱包、图书影像、电器数码、户外运动、钟表首饰等普通产品是没有问题的。
2.不过,像一些易燃易爆的危险品、不符合包装要求的、存在残损或缺陷的商品是不能发FBA的。如果违反亚马逊物流要求,可能会导致库存遭到拒绝、处理和退货或者收取额外费用。
最后,发FBA前需要注意什么
1.卖家在后台先将需要发FBA的Listing进行运输方式的转换。需要精准地填写产品的重量和包装尺寸,因为这个会影响后续FBA的费用,出入太大的话FBA仓会重新核算。
2.按照亚马逊的物流要求做好产品标签和外箱标签。建议用激光打印机打印标签,注意标签与实际物品相符。此外,后台FBA发货数量最好跟实际相吻合。
3.亚马逊物流FBA是采用红外线扫描入仓,计重也极其精确。在发货前,卖家要对纸箱封箱格外小心。特别要注意,尽量不要让运输的包裹重量超过50磅。 收起阅读 »
印度支付宝Paytm融资2亿美元 阿里领投估值10亿
据媒体报道,印度版支付宝 Paytm 完成新一轮 1.8~2 亿美元融资,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领投。据两名接近此项交易的消息人士指出,Paytm 在该轮融资完成后的估值达到十亿美元,阿里系所占股份也将从 42% 上升到 50%。
Paytm 是印度通讯公司 One97 旗下业务,One97 在去年 8 月~9 月之间完成了一轮的 6000 万美元的融资,引入了新的投资方联发科(Meidatek),估值也达到了 50 亿美元,以 Paytm 为主的电子商务业务大约占 20%。One 97 现在的投资方 SAIF Partners 也将有意参与下一轮的融资。
在获得完全的控制权后,Paytm 将成为阿里巴巴在印度扩张业务的基础,也证明了阿里巴巴开拓印度的决心。据消息人士透露,Paytm 将会发布一个全新的电商 App 和独立的网站叫做 PaytmMall,类似于国内的天猫。
阿里巴巴的发言人对该消息拒绝予以评论,Paytm 和 SAIF Partners 也没有证实此消息。
去年 7 月,Paytm 的创始人 Vijay Sharma 在中国首次亮相,他表示在印度,「Paytm」做到了每九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它的用户。目前,Paytm 已经有 1.35 亿活跃用户,在 2016 年一季度成为了世界第四大电子钱包。
在 2005 年,Vijay 创办了提供包括新闻、板球比赛赛战况、电话铃声和笑话及考试结果等在内的移动资讯公司 One97 Communications,也就是后来 Paytm 的母公司。对于为何会创立 Paytm,Vijay 直言,最早就是阿里巴巴的马云和软银的孙正义带给他的启发。
2015 年初,蚂蚁金服对 Paytm 进行了投资,并在 9 月追加投资。蚂蚁金服在出资的同时,调遣员工将常年往返杭州和德里附近的 Paytm 总部,从系统架构改造、更空体系搭建、数据能力完善等全方便提升 Paytm 的平台能力,同时,Paytm 的本土团队不断开拓各种紧密结合印度人日常生活需要的场景,于是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穿行印度大街小巷的突突车、遍布街头的咖啡馆和奶茶小摊、加油站等都纷纷能够使用 Paytm 付款,甚至还能购买汽车票和电影票。
目前,Paytm 已经获得印度央行发放的第一张支付银行牌照,并获准在印度市场开展支付、储蓄、汇款、转账等银行业务,为印度小微企业和低收入家庭提供低费率金融服务。 收起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