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您可能还需要

美国望远镜市场不断萎缩,知名望远镜公司或被中企收购

美国望远镜制造商米德公司(Meade),因为受市场需求萎缩影响,以及智能手机探索星空等应用程序的冲击,不得不面临着被收购或者申请破产的局面。米德公司的供应商——来自中国的京华光学电子有限公司,将于另外一家公司竞争,收购这家世界知名的望远镜企业。雨果网从《洛杉

美国望远镜市场不断萎缩,知名望远镜公司或被中企收购

美国望远镜制造商米德公司(Meade),因为受市场需求萎缩影响,以及智能手机探索星空等应用程序的冲击,不得不面临着被收购或者申请破产的局面。米德公司的供应商——来自中国的京华光学电子有限公司,将于另外一家公司竞争,收购这家世界知名的望远镜企业。

雨果网从《洛杉矶时报》7月5日的报道中获悉,自1972年,美国米德仪器公司就开始培育简易望远镜和双筒望远镜的消费市场。它开创了望远镜行业的一大进步,比如使用计算机,在用户的指令下可以自动寻找、关注和跟踪天体目标。然而,如今米德公司股东们准备将公司出售,或者申请破产保护。

米德公司近年来销售量急剧下滑,正在权衡两个收购公司的收购要约。这两家公司是来自中国的京华光学电子有限公司,另外的是圣何塞风险投资公司MTCCapita的出价。米德公司说,如果各方未能达成收购协议,那么其公司将可能申请破产保护,而无论董事会作出何种决定,都可能标志着一个公司时代的结束。

据了解,自从2008年以来,米德公司就再也没有盈利。截止今年2月28日,其最新的财政年度报告称,公司净亏损370万美元。

其实,米德公司的问题反映了整个望远镜行业。最近几年来,市场面临着紧缩开支和消费者习惯改变的困境。分析师认为,曾经,望远镜是小孩们生日和假日最想要的礼物;但现在,他们都选择高科技产品诸如智能手机、电子游戏机等等,另外,曾经自豪展示望远镜的家庭也不再认为这是种新潮了。

IBIS World Inc行业分析师说:“过去,年轻人常常拿望远镜装酷,但是现在除了某些特定的人群之外,孩子们已经将兴趣转移到其他东西上了。这种趋势在过去10年非常的明显,显然望远镜市场正在萎缩。”

需求量的减少已经促使这个行业进入整合阶段,所以米德公司试图削减成本和精简操作。

2002年,几乎收购了米德公司的星特朗国际,在2005年被台湾天文制造商收购。2004年,米德收购了竞争对手科罗纳多科技,而现在,米德成为了收购目标。

今年五月中旬,米德公司的供应商——中国的京华光学电子有限公司,通过它的美国子公司,提出以3.45美元/股的价格收购该公司。这与前一天1.74美元/股的收盘价相比,几乎是100%的溢价。据了解,中国的京华公司已经购买了米德公司在欧洲的所有股份。然而,米德公司的股东认为这个出价还不够高。该公司的三个律师事务所均表示,他们正在调查董事会是否会寻找更好的出价。而MTC Capital公司自2月以来就开始竞标,在5月8日提出以3.5美元/股的价格收购其公司,在6月中旬,MTC Capital公司使用其子公司Victory One,再次提出以3.65美元/股的价格收购。受此影响,米德公司股票上周三上涨68美分,收于4.4美元。

米德公司的董事说,他们计划在这几天公开决定选择哪个投标者,或者保持中立,又或者申请破产。分析师说,在金融单据里,公司提出如果找不到合适买家可能申请破产。据称,公司的新主人将发挥米德在望远镜行业的“威望”销售产品。

不过,无论结局如何,米德公司还将继续生产望远镜,其望远镜的价格从不到100美元至35000美元,双筒望远镜的价格100-300美元不等。分析师称,即使米德可以找到买家,但仍必须在需求萎缩的市场中与其他公司竞争。

比康经济顾问公司分析师Jock O'Connell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天文爱好者转向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这些程序无需用户在望远镜上投资数百美元,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用手机探索星空,而且这些程序的功能与望远镜一样,容易使用,而无需大题小做如何操作望远镜,也不必要再携带笨重的工具。

根据IBIS  World数据显示,过去5年,美国望远镜市场以每年2.9%的速度萎缩,而年营业额也从2008年的1.474亿美元缩减到1.267亿美元。米德公司销售额从2007年的1.02亿美元,锐减到去年的2200万美元。

出口贸易,可能是未来让米德公司生存下来的一个办法。最近欧洲人受英国天文学节目Stargazing Live的流行,以及英俊教授的影响,培养出使用望远镜的品味。英国亚马逊指出,自从该节目在1月份开播以来,望远镜的销售量上涨了近500%。

雨果网了解到,中国望远镜市场,目前由于缺乏广告宣传,一些品牌望远镜尽管质量可靠,但因缺乏知名度而无人问津,也就是说国内望远镜市场尚处于品牌空白的状态。除此之外,许多消费者以为望远镜的倍数越高越好,所以许多不法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在倍数上欺骗消费者。(编译:何志勇)

相关标签: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服务

收藏

--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