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关注作者
您可能还需要
独立站
中国潮玩出海盛典
立即报名
加入社群
独立站近期活动
雨课
亚马逊官方讲堂
雨课官网
企业内训
亚马逊卖家孵化营近期活动
更多场次
卖家社群
跨境同行交流平台
查看更多
亚马逊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TikTok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独立站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Ozon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Shopee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沃尔玛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跨境同行资源
立即扩充
本地跨境资源
查看更多
深圳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广州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杭州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宁波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福建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成都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跨境同行资源
立即扩充
精品系列活动
查看更多
平台招商活动
平台活动综合社群,get主流平台活动方向>
运营增长活动
多城巡回式分享交流,直连官方解决疑难>
品类系列活动
选品、爆品交流分享,还能参加探厂计划直链源头>
亚马逊系列活动
亚马逊平台动向直击,入门进阶一手扶持>
独立站系列活动
独立站长期布局策略,全面解析新增长路径>
美客多系列活动
多场次、多品类,市场解读&美客多平台政策>
跨境同行资源
立即扩充
雨果X产业带系列
查看更多
时尚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服装内睡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大件家居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美妆个护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家电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其他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跨境同行资源
立即扩充

25%-40%,特朗普关税大棒下,转口贸易不灵了,外贸还能怎么做?

再贴一次牌,结果税更多了?东南亚等不再是避风港,外贸人还赌得起吗?

“转口贸易”

这条外贸人赖以生存的“逃生通道”

可能真的要走到尽头了

从越南开始“服软”,到特朗普对转运商品直接下狠手:40%惩罚性关税直接砸在头上,贴牌换壳这套操作几乎全面失效。

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甚至连日韩这样的“亲美盟友”都被列入征税名单,一夜之间,14国收到了25%-40%的关税通知。

原本靠越南换包装、马来西亚出原产地证的操作,如今面对的是供应链溯源+标签无效+高额惩罚的三重封杀。

这篇文章,小诚带大家一起拆解:这场关税风暴到底在打击谁?对中国外贸又意味着什么?

建议耐心看完,尤其是做贴牌、做东南亚转线的朋友,这不再是趋势问题,是生死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最近的感受~

还没关注小诚的朋友,记得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企诚境外商务通」,每天都有干货更新哦!


目录

一、美国的关税大棒,开始“堵出口的口子”了

二、为什么特朗普要对转口贸易下狠手?

三、谁首当其冲?这几类外贸人最受伤

四、转口路被封,外贸人怎么办?



一、美国的关税大棒,开始“堵出口的口子”了

进入7月,外贸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政策说变就变,关税像过山车一样往上冲。

特朗普在《大而美法案》加持下又杀回舞台。

7月一开局,他就放出狠话,表示要给全球170个国家统一发关税通知,结果因为节奏太快、铺得太广,直到7月9日“关税大限”,真正发出的通知却寥寥无几...

于是7月7日,特朗普团队临时“打了两个补丁”:

1、把原本7月9日要结束的关税豁免期,延长到了8月1日;

2、同时集中公布了14个国家的最新关税税率,明确:如果谈不拢贸易协议,就按这个税率来加收!

这份名单里,有日韩这样的一线盟友,也有多个我们熟悉的东南亚“出口中转站”:

1、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突尼斯:25%

2、南非、波黑:30%

3、印尼:32%

4、孟加拉国、塞尔维亚:35%

5、泰国、柬埔寨:36%

6、老挝、缅甸:40%

25%-40%,特朗普关税大棒下,转口贸易不灵了,外贸还能怎么做?

图丨界面新闻

这些国家不巧,几乎都是中国外贸人常用的“转口跳板”。这波动作几乎可以说是“精准打击中国出口通道”,而不只是随手一砸。

特别是这波行动和7月初美越之间的关税协议遥相呼应:

1、越南向美国直接出口商品:统一收20%关税;

2、从越南中转的第三国货物:惩罚性征收40%

什么意思?贴了越南标签也没用,只要货源可疑,直接一刀切。

而特朗普还不忘补一句:“只要这些国家愿意在美国设厂、开放市场,或许我们会考虑‘适当’下调税率。”

连日韩都被打包进来当“征税对象”,可见这次是真的不留情面。谁要敢“帮中国出口找路子”,美国就要给谁“上枷锁”。这不是谈判,这是在堵死一整条路。


二、为什么特朗普要对转口贸易下狠手?

美国表面看起来是“追税”,但真正的目标是中国制造。

这次对转口动手,就能看出特朗普的目的并不只是收取关税进而平衡贸易逆差,如果真的为了平衡两国贸易逆差,则应当签署不涉及第三国的关税协议,其实美国政府本质上是在围堵中国制造罢了。

01 越南出口激增,美国盯上了

7月2日,特朗普宣布与越南达成新贸易协议:

1、越南对美出口商品需缴纳20%关税

2、而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加征40%惩罚性税率

3、越南则须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全面开放市场。

这显然就是冲着中国来的。看看数据你就明白:

1、2024年,中国对东盟出口额达到4.17万亿元,超过对美(3.73万亿)与欧盟(3.68万亿),成为第一出口市场;

2、而越南是东盟中与中国贸易最密切的国家,2024年中国出口到越南的金额高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

3、同期,越南出口美国高达1366亿美元,作为面积不及云南省的小国,这一出口额非常“异常”。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国产品“转口漂白”后出口美国的。

02 《301调查》升级,美国动真格

此次打击转口贸易的真正底气,来自于美国越来越完善的“供应链溯源”技术和监管体系

1、零部件是哪国生产?

2、原材料是否源自中国?

3、包装、组装有没有实质加工?

只要怀疑你是“洗产地”,就直接视为规避关税,加征惩罚性税率,甚至没收货物。

03 中国制造必须“多交钱”

现在的种种行为也能理解美国正在设计一个全新的“中国制造成本公式”:

中国制造成本 = 生产成本 + 惩罚性关税(40%↑) + 合规成本(20%↑) + 市场损失(15%↓)

也就是说,一家中国企业如果还想卖货到美国——不但要面对高达40%的关税,还要承担越来越严的供应链合规要求(比如产品需要全链路证明“没在中国生产”),最后客户还可能因为“不确定性太大”直接换供货商,市场份额也流失。

在这种“全链条加压”下,特朗普想看到的是三种结果:

1、成本太高 → 被动退出

像家具、纺织、塑料制品这种以“便宜”为优势的行业,价格一上去,竞争力立刻被削弱。

2、技术受限 → 被迫剥离

高端制造企业(比如做电池、芯片的),为了保住客户,只能考虑将关键环节移出中国。

3、盟友站队 → 中资被“请出去”

东南亚国家为了保住和美国的贸易关系,开始清查中资项目。比如最近,越南就已经叫停了3家中资电池厂的扩建申请,理由是“接受美方合规建议”。


三、谁首当其冲?这几类外贸人最受伤

这轮打击波及面极广,尤其是以下几类人群:

1、依赖“转口+贴牌”的外贸公司

原本通过第三国加工、贴标避税,现在不仅避不了,还增加物流、换单、代理等额外成本。很多原本有10-15%利润的单子,现在做一单亏一单。

2、以东南亚为跳板的SOHO群体

很多自由外贸人将货发到越南、马来西亚做最后一道“洗白”,现在被查得更严,单子被客户砍价、延期、退单现象频发。

3、OEM/ODM厂商被连带受损

一些工厂给贸易商做贴牌代工,如今下单量下降。客户开始要求“做合规报关”,不仅增加对产品溯源的要求,也对生产提出更高合规压力。


四、转口路被封,外贸人怎么办?

面对“转口不灵、贴牌无效”的局势,外贸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出发:

01 转口不行,那就合规转线

虽然“洗产地”越来越难,但依然有一些相对合规的“曲线操作”方式,可以尽量降低关税风险,但是也要注意,以下方案以优化流程、合规转线为主,真正的贴牌换壳套路,很容易被查的哦!

1、马来西亚枢纽模式

依托巴生港的保税区,利用本地换柜、重新包装、申办马来西亚CO原产地证,可以把关税从40%压到10%以内。适合标准化产品。

2、泰国-越南“协同制造链”

利用RCEP优惠原产地规则,中国+泰国分段加工,在越南进行最终组装。路径更长,但合规性更高,可降低约30%的整体税负。

3、阿联酋“中转跳板”模式

阿联酋对美出口量小、政治关系稳定。部分企业将货运至迪拜进行重组包装,再出口美国,作为“新兴转口通道”正在被尝试。

4、海南离岸贸易+新加坡金融协同

通过海南自由港政策+新加坡融资、报关支持,构建合法离岸贸易链条。适合体量较大的工贸一体企业。

02 换赛道,走得更远

如果一味围着美国市场打转,迟早会被政策卡住。现在是重新布局市场和产品的好时机。

1、多元市场布局,减少对美依赖

中东、拉美、非洲、东盟这些正在快速成长的新兴市场,未来几年增速都不容小觑,现在不做准备,机会就被别人抢了。

2、提升附加值,摆脱价格战

低价、贴牌、代工的红利快耗尽了。有品牌、有专利、有设计感的产品,才有议价空间、能合规赚钱。

3、走品牌路线,发展小B/DTC客户

Temu、Shein、TikTok Shop、独立站……去中心化渠道已经打开。你不一定要靠大B客户,也能玩转跨境!


小诚知道很多外贸人最近都在纠结:转,还是不转?做,还是等?其实这根本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趋势。那种“贴牌+中转+纸上材料”的玩法,能活多久?还值得继续投入吗?

如果你真的还要做美国市场,那就别怕折腾产能;如果你想稳一点,那就趁现在窗口还开着,赶紧研究其他市场。

现在的你还在做转口贸易吗?最近有没有遇到查验、客户砍价的问题?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经验,我们一起探路!


(来源:(文章来源:公众号:企诚境外商务通))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果园 标签 百科 搜索
小诚说境外
曝光
2.0w
粉丝
--
内容
1
向TA提问

收藏

--

--

分享
小诚说境外
分享不易,关注获取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