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联社7月18日一则报道让美国主妇们心头发紧——碎牛肉价格同比暴涨12%,优质牛排涨价8%,超市冷柜里的红色价签刺得人眼睛生疼。这不是偶然波动,而是创下历史新高的价格尖峰!
牧场里牛比1951年还少,餐桌上肉价却节节攀升。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初全国牛群仅存8670万头,创72年来最低纪录。更戏剧性的是,这个牛肉消费大国每年竟要进口超过400万磅牛肉维持供应。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砸向巴西等国时,美国人的餐盘首先遭了殃。
这些进口瘦牛肉并非可有可无的补充。美国肉类加工企业将其与本土肥牛肉混合,才制成国民汉堡里的肉饼、主妇烹饪的肉丸。如今巴西牛肉突遭最高50%关税威胁,美国肉类企业急得跳脚:"本土农场养的都是肥牛,我们上哪找替代品?"
"巴西牛肉是美国大众饮食的基石!"巴西养殖协会主席维洛索一语道破天机。面对关税大棒,巴西农业部长法瓦罗强硬回应:"我们不吃威胁这套!"转身便开拓全球南方新市场,白宫关税政策正亲手把重要供应商推向别国怀抱。
这场"餐桌通胀"早显端倪。年初禽流感引爆鸡蛋危机时,白宫一边加征关税一边满世界"求蛋"的窘态犹在眼前。如今番茄商贩的哀叹更戳破美国农业软肋:"我们90%番茄靠墨西哥!本土种不出足够的番茄,劳动力成本高得不现实!"数据显示,美国60%新鲜水果、40%蔬菜依赖进口,关税最终都化作超市小票上的数字。
从早晨的巴西咖啡(占美国市场1/3)、早餐的巴西橙汁(占市场过半),到午餐的巴西牛肉汉堡、晚餐的墨西哥番茄沙拉——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看似挥向别国,实则结结实实砸在了每个美国人的餐桌上。当纽约采购员尤瑟夫望着空空如也的货架叹息"不知未来会怎样"时,不知制定政策者是否听见了千万家庭冰箱发出的抗议?
(来源:殷锋海)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