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随着合规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美区卖家都选择注册美国公司、进行本地化运作。
但从决定注册开始,直到美国公司第一次报税,卖家注定要经历一段充满抉择的商业旅途~
注册前
开始注册流程前,卖家还要先想好,是选择用香港公司注资控股,还是用内地的公司进行注资控股?
如果是选择用内地的公司进行注资,公司首先需要办理境外直接投资备案,也就是很多卖家熟知的ODI备案。
同时,如果选择使用内地公司的情况下,公司还需要考虑境外所得回流带来的税务筹划等问题。
但如果选择的是香港公司,卖家还需要重视香港公司的合规管理,以及香港公司和美国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问题。
也有部分公司会采用「内地公司→香港公司→美国公司」的多层架构,可以有效兼顾税务和资金的灵活性,但此类架构的合规成本较高。
建议卖家根据实际业务目标、税务规划及合规成本,进行综合决策。
在选定注资控股的主体后,卖家又迎来了新的「选择困难」——选LLC,还是C公司?
对于团队规模比较小、无需外部融资的卖家,LLC会是更友好的选择。
而对于计划引入资本,或是有上市计划,年营收大于$50w的卖家,选C公司会更合适。
当然,还有一个更加折中和过渡的方案——先用LLC试试水,等美国公司盈利稳定后再转C公司。
但这种方案后期在进行转换时,需要支付一定费用。
选定类型后,卖家需要考虑注册在哪个州。
对于有实际经营的卖家而言,建议注册在实际经营的州,而非「免税州」。
之所以不建议注册在低税率州,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增加额外的合规成本,卖家需要在2个州提交年度报告;
2. 卖家会面临双重税务,实际经营州一定会产生税务义务;
3. 美国各州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跨州经营税务信息的共享和稽查力度在不断增强,注册在低税州、却在高税州运营的公司很容易被发现并要求补税。
注册完成后
注册完成、稳定经营一段时间后,卖家接下来会面临合规BOSS——报税季!
在美国,不同的公司类型、不同的公司情况,会需要用到不同的税表。
如果卖家注册的是C公司,且该C公司是由香港公司注资成立的,那么到了报税季,公司需要提交1120表,以及5472表;
如果是LLC公司,则情况会有点复杂。
由于LLC公司在美国税法里属于「穿透实体」,美国国税局IRS会默认LLC公司的税务「穿透」至公司所有者的个人税表上申报。
但如果LLC的所有者是非美国人100%持有,且LLC没有选择作为穿透实体申报,那么美国税法会将LLC视同C公司,LLC也必须提交1120表和5472表。
目前,C公司的税率为21%,而个税税率从10%~37%不等。
如果卖家在美国有其他个税规划的需求,可申请ITIN、把LLC公司按穿透实体进行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卖家在第一年报税时,都会忽略了5472表的重要性。
它是IRS要求有报告义务的企业披露与外国关联方之间交易的表格,适用于非美国股东持有25%及以上的美国公司,以及美国公司和外国关联公司之间发生的交易。
像是美国公司和外国公司之间的货物买卖交易、特许权交易、服务费等,都需要使用5472表报告。
未能在每年的4月15日前按时提交5472表,或是漏报关联交易,每份表格每年罚款$25,000美元!
(来源:艾凡咨询公众号)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
收录于以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