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T86免税政策终结、小额包裹通道收紧、中国商品关税飙升至245%...最近跨境圈的朋友们,特别是做美国市场的卖家,都纠结得不行:
美国这摊子还能不能继续搞?是坚守,还是赶紧转战东南亚、欧洲、拉美?
但你可能没意识到——越是这种风声鹤唳的时刻,越是拉开差距的好时机。
就像巴菲特那句老生常谈但特别有用的话:“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在大家都退的时候,你如果能逆风布局,往往是弯道超车的机会。
说到这里,有一个最近特别火、被很多大卖开始布局的方案,值得我们聊聊——那就是 “美国公司+香港公司”的跨境架构组合拳。
这个模式,很多人一听就觉得复杂,其实拆开来看,它就是在税务筹划、资金流动、平台合规三个维度上,帮你做到“避坑+提效+省钱”。
今天,小诚就和你聊聊这个架构的底层逻辑、搭建要点、合规关键,还有未来的趋势判断。
感兴趣的老板们,记得点赞、转发、收藏一下,不然找不到我您可能会后悔哦~
目录
一、“美国+香港双公司”架构,火啥呢?
二、怎么搭?为啥这么省税?
三、这操作,真合规吗?
四、各大平台怎么玩这套?
五、为啥非得有美国公司?
说白了,这个组合的核心优势可以用三个词总结:省钱、好用、灵活。
01 省钱!真的能省不少!
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合理安排,把美国那边的应税利润控制在一个“舒服区间”,主要利润留在香港。
而香港对境外收入是基本免税的,税率接近0%,这一进一出,省下来的可不止一点半点。
02 好用!平台认的才叫香!
现在各大主流平台(尤其是Amazon、Walmart这类美国系),对本土公司天然更友好。
有了美国公司,开户、收款、账号稳定性都更顺,合规身份一亮出来,平台信任度直接拉满。
03 灵活!资金调度更轻松!
香港公司出入金自由度非常高,无论是收平台货款、向国内结汇,还是付广告、付供应链,都能走得顺顺利利,关键是方便还少限制。
这套“美国+香港”组合拳到底咋落地?其实最常见的一种结构是这样的:
图丨我司
1️⃣平台账号用美国公司注册,绑定美国本地收款账户;
2️⃣香港公司作为“后台”来供货或提供服务(比如广告投放、客服支持等等);
3️⃣美国公司把一部分收入“付”给香港公司,作为进货成本或服务费。
通过这个操作,美国公司账面上的利润就被合理地压低了,自然缴税也就少了。
但是收入从美国绕去香港,不是要被美国收一层税、香港再来一层税?这怎么能叫省税呢?其实不是这么理解的,给大家解释一下:
01 美国税怎么收?
美国企业所得税是有点狠的。联邦税率是21%,还要加上各州的州税,比如加州就是8.84%,有些州一合起来接近30%上下。
这部分确实真金白银,如果不做结构规划,利润留在美国就要按这个税率缴纳,那就太心疼了。
02 香港税收不同的点在于哪
香港的利得税是16.5%,但香港地区采用“属地征税”的原则,这点不一样。
也就是说——只有在香港本地产生的利润才要交税;您如果是境外赚的钱,可以申请免税。
这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大的操作空间。比如你让香港公司来“对外供货”“做服务”“承担成本”,这些收入在逻辑上都是来自境外的,那么就可以达到申请免税的条件
举个例子
假设您在 Amazon 上一个月收款100万美元,我们可以这么安排:
1️⃣向香港公司采购货:60万美元
2️⃣支付广告、客服服务费:20万美元
3️⃣留下运营成本(美国本地开销如工资、报税、注册):20万美元
这样美国公司账面只剩20万利润,也就是只为这部分交税;
而香港公司收到的80万,理论上可以零税率保留——这一减一加,税务负担直接腰斩甚至更多!
轻松实现钱没少赚,税却少交了,平台又稳当合规,堪称“三赢”。
大可放心,这不是钻漏洞,而是合法合规的国际税务筹划方式。关键就在于——交易要真实、链路要清晰、成本能核实。
换句话说:您做的是实打实的生意,不是走账的“空转”,该签的合同、该开的发票、该做的报税,一样不能少。做到这些,你这套结构就是可查、可验、可交代的。
必备材料:
✅美国公司与香港公司的采购/服务合同
✅香港公司开具的正式发票(Invoice)
✅成本构成及服务说明文件(证明香港公司非空壳)
✅美国公司正规报税(即使利润低,也不能零申报)
这些资料,如果平台或银行抽查,或者日后做审计,这些材料可以直接证明您是合规运营。
⚠️如果这些都没有,税务局可能会认定你您的交易是操控性的,那就很可能不认您香港的免税资格了,甚至还会反过来追税哦~
这个“美港组合拳”,主流平台都能配合得上,关键是你怎么搭主体。
01 Amazon、Walmart
推荐公司主体:美国公司
原因:入驻更顺利、收款更稳定、对账也更贴平台胃口。
02 TikTok Shop(美区)
推荐公司主体:必须美国公司
原因:TikTok 的KYC(身份审核)相当严格,要美国公司+美国收款账户才能过关。所以这个架构在TikTok上是刚需级别。
03 Shopify
推荐公司主体:都可以,但推荐美国公司
原因:绑定Stripe、PayPal、设置本地退货地址等等,美国公司权限更全,玩法更多。
对于收款账户建议:平台收款统一进美国银行账户(稳),利润部分再汇给香港公司账户(省)。这一收一转,就完成了“合规+优化”的闭环操作。
一定要搞成美国公司+香港公司这种结构吗?以前一个店铺,一个收款账户,一份报表,也能正常出单发货啊
确实,早几年那种玩法还能通行:店铺用个人身份注册+收款用第三方账户+地址用虚拟办公。这样操作,省事、成本低,跑得飞快。
但现在,美国市场的运营逻辑已经彻底变天了,除了平台政策全面收紧、税务合规要求提高之外,最关键的是——中美贸易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些老一套的模式,真的越来越玩不下去了。
小诚之前也写过不少文章,今天简单给大家划重点——未来跨境电商在美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三个“必然”:
1️⃣注册美国实体公司,正在成为主流电商平台入驻的标配门槛
2️⃣搭建本地收款渠道+税务合规,才是长久运营的基本盘
3️⃣海外仓+本土化运营,是打造壁垒、提升溢价的关键路径
现在大家已经发现,越来越多原来靠“灵活打法”起家的跨境卖家,也在转型升级:注册美国公司、补齐财税体系、优化资金结构、跑通退税流程。
这些动作,不是花架子,而是他们在抢先建立长期竞争优势。他们已经意识到:真正能在下一轮市场洗牌中活下来的,注定是那些合规运营、敢于升级的玩家。
如果你是下面这几类卖家,那真的别犹豫了,该上车就上车:
1️⃣已经在Amazon/TikTok 开店,但税务还没规划好的;
2️⃣有利润但不想全落在美国报税的;
3️⃣想用香港公司做品牌出海、全球控股或融资的;
4️⃣做Shopify/独立站,广告费砸Facebook / Google的;
5️⃣正在规划美国本地仓、清关、品牌备案等更长期战略的。
说到底,现在正是从“能跑通”到“能跑远”的分水岭阶段。你越早搭建起合规架构,越能在接下来的市场变化中,跑得更稳、走得更远。
所谓的“美国+香港公司”架构,绝不是某种避税小技巧,而是成熟的跨境财税优化方案。
如果您已经在跨境这条赛道上,或者正在准备发车,建议尽早评论或是公众号后台找小诚搭建起这套合规架构,期待您的详询~
(来源:(文章来源:公众号:企诚境外商务通))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