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五一假期刚过,亚马逊接连出招,卖家圈频频“踩雷”。
近期,亚马逊针对北美、欧洲等核心站点展开了多轮严格的账号审查行动。在发给卖家的邮件里,亚马逊明确表明,依据《亚马逊商业解决方案协议》第 3 条规定,部分卖家账号因违反亚马逊相关政策而被封禁,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扫号”。
图片来源:亚马逊
此次扫号呈现三大特征:
1.新账号成重灾区:注册时间不足1个月、无销售记录的新账号占比超 85%,部分卖家尚未完成后台设置即被停用。触发原因包括资质验证失败、IP 关联、资料重复使用等。
多站点政策升级:
2.加拿大站:强制要求提交护照、银行流水等四类文件,配合《犯罪收益(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法案》修订,60天内未完成AML认证将暂停销售。
3.欧洲站:清理法人年龄超65岁的账号,打击利用退休身份避税的行为,并响应欧盟《数字服务法》的实益所有人披露要求。
总的来说,新账号本身就脆弱,又遇上站点政策收紧,卖家们在账号运营上的布控需要不断加强。
5 月 8日起,亚马逊突发大规模系统故障,多数卖家遭遇秒杀标签丢失、参考价计算报错等问题。具体表现为:
参考价规则变化,系统将Prime专享折扣价、优惠券后价、站外 Code 折扣价等历史低价纳入计算,且抓取时间跨度延长至数月前。
此外,故障分批次出现,部分链接数小时内自动恢复,另一些则持续报错至次日。申诉流程要求提供“90天内无任何促销的原始订单”,但符合条件的卖家极少,导致申诉成功率不足35%。
部分卖家猜测,此次故障或许是亚马逊测试 “最低价优先” 流量分配机制的前奏。若这一新规正式落地,卖家很可能陷入 “无限降价” 的恶性循环。这对于卖家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都将是巨大的挑战。
此外,参考价异常导致促销活动暂停,部分卖家被迫放弃 Prime Day 清仓计划,转而依赖站外引流,但流量成本上涨加剧压力。
卖家们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每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到整体的销售业绩。
据业内消息,亚马逊近期大幅削减部分卖家的FBA仓储容量,有卖家从4月的2万立方英尺骤降至不足5000,库容缩水超过60%。
图片来源:亚马逊
此次平台的调整,主要与两方面有关:
1.为Prime Day清理库存空间
亚马逊为 Prime Day 热销品腾挪空间,强制清理冗余库存。库龄超过 150 天的商品被重点限制,部分周转良好的60天库存也遭误伤。4 月发货系统调整后,大量 ASIN 因 “库存周转率低” 被限制创建货件,原定 4 月 25 日的解禁日期多次推迟,导致卖家备货计划全盘打乱。
2.应对运营成本与关税压力
美国关税重压下,大批卖家赶在加税前集中发货,叠加Prime Day备货需求,导致仓库超负荷运转。为控制成本,亚马逊会通过压缩库容迫使卖家优化库存结构。
部分卖家给出以下应对建议:
申请次月扩容:5 月扩容通道已关闭,可提前申请 6 月库容扩展。
使用AWD系统:亚马逊入仓分销网络(AWD)不占用库容,适合紧急补货。
清理滞销品:加速处理库龄超100天的商品,降低超额仓储费。
建议卖家密切关注亚马逊官方公告与政策动向,尤其在 Prime Day 前的关键节点,需平衡合规成本与备货节奏,灵活应对平台规则变化。
(来源:Yiju谈跨境)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