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客户不再单纯被公司介绍打动,而是被“人”打动。
现在在LinkedIn这样的B端平台上,创始人、公司高层、核心业务负责人,已经成为品牌最有说服力的形象。
这也是我们国内常说的个人IP。
IP的本质是人格化内容营销动作。
它的终极目标一定不是泛粉丝量,我们做个人IP,核心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承载流量,带来精准好友从而得到转化。
为什么一定要做个人IP?
很简单,因为客户更信任“人”,而不是Logo。今天的流量营销,必须由人格化的内容来承载。
在LinkedIn这样的平台上,你的身份、你的故事、你的专业度,就是客户判断要不要和你聊的第一道筛选门槛。
举个例子,同样是搜索到两个做同类产品的企业:
A 的创始人在LinkedIn上持续分享行业洞察、案例分析,还会讲一些自己做外贸的心得和经历;
B 的账号上只有产品介绍、公司新闻,几乎没有人露面。
你觉得客户会更愿意加谁好友、跟谁聊?答案很明显。
个人IP的作用,不是涨粉,是让机会找上门
很多人一说做IP,就想到要涨粉。但在B端外贸的场景里,粉丝不是目的,我们要认清它只是你转化过程中的一环。真正的价值是:沉淀精准私域,通过稳定的内容培育,让更多有价值的客户先对你产生印象,再进入沟通,最终转化为合作。
而且,这种信任是可以积累的。你今天发的一篇文章,可能一个月后才促成第一次对话;你分享的一段经历,可能半年后被客户想起并转化成订单。
图片来源:Bella说海外社媒
为什么LinkedIn是最适合做B端个人IP的平台?
因为这里聚集着全球的行业决策人、采购经理、企业主……你的每一次发声,都是在精准触达潜在客户。
别忘了,LinkedIn 是实名制+职业画像的平台,这意味着你的内容不会像在其他平台一样被淹没在娱乐信息流里,而是直接出现在专业场景中。
所以,当你在LinkedIn上做个人IP,不只是多一个社媒账号,而是在客户眼里多了一张能建立信任、能缩短成交周期的“专业名片”。
(来源:Bella说海外社媒)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