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蓝海亿观
从今年开始,尚富顺突然发现,自己的许多新老顾客和周围的朋友,都在开始探讨和摸索跨境电商了。对此,尚富顺多少感到有些庆幸:早在2023年,他已经在SHEIN上开了店,
如今仅这一家店年销售额就已过千万。
图/部分正在中东市场销售的珠宝首饰套装
“我们是卖银饰、铜饰、莫桑钻的,你看这个金光闪闪的首饰套装,大气漂亮吧?今年中东卖得特别爆。”尚富顺难掩眉眼间的兴奋。
尚富顺是从“夫妻档”起步创业,从事珠宝行业长达二十几年。几年前,传统订单的减少,让尚富顺的公司规模,从几十人迅速缩水至3人。然而,他在SHEIN做了三年跨境电商之后,尚富顺的工厂不仅恢复了原有规模,还在加大仓库管理、电商运营等员工招聘,并持续开拓其他的珠宝合作厂家。
图/尚富顺正在查看销往中东市场的一款项链
在汕尾海丰县的一片工业园里,吴超的饰品工厂刚刚完成了一次搬迁——从分散在汕尾和东莞的几间租赁厂房,集中到自购的3000平方米新厂区。跨境电商业务的增长,给了吴超扩大生产规模的信心。
“如果没有做跨境电商,我们可能还在等贸易公司下订单。”吴超说。
跨境电商给尚富顺、吴超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销量的增加,更是一双更加贴近市场趋势的“眼睛”。
在传统的订单模式下,贸易商和采购商让他们做什么产品,他们就做什么产品,就像被“蒙着眼睛干活”,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自主开发能力。如今,尚富顺、吴超们通过跨境平台直达终端市场,根据用户反馈或平台买手提供的市场趋势,精准地开发出更贴近终端消费需求的产品。
例如,吴超推出的一批带有“爱心”“星星”装饰元素的产品,上架后很快成为了畅销品——这些款式,就是根据SHEIN买手提供的市场趋势定向制作而成。
【了解更多SHEIN快速增长爆款类目,就来8月22日广州SHEIN重点增长品类峰会,点击此处快速报名】
01. 珠宝小镇的财富密码
来到尚富顺的珠宝厂会客厅,可以看到玻璃展柜里摆满了几百款热销产品。
尚富顺的珠宝厂位于番禺,距离广州市中心仅25分钟车程。珠宝是当地的代表性产业,“大罗塘珠宝小镇”“沙湾珠宝产业园”等远近闻名的产业园区都聚集于此。街道两旁以及楼里面的一间间看似平平无奇的小厂、小工作室,却在近几年间通过跨境电商撬动了一个又一个年营收千万、甚至过亿的增长传奇。
然而,就在几年前,许多像尚富顺一样的珠宝商家,经历一场因“传统贸易订单萎缩”而导致的危机。
尚富顺的工厂,曾经有几十人的规模,由于外国客户订单持续萎缩,使尚富顺工厂规模迅速缩水到3个人。
为了活下去,尚富顺夫妻俩四处找订单,找出路。“那时候也是广州的珠宝协会推荐了SHEIN,协会的朋友跟我们说要‘创造新的可能性’。”尚富顺回忆道。
对于习惯了“只生产”的尚富顺夫妇,无疑是一场新挑战。第一批产品做出来,尚富顺夫妇手忙脚乱,专门找人来修了打标机,看到标签贴歪了重新做,还是担心消费者不喜欢,反反复复包装了好久。
经过这两年的锻炼,尚富顺夫妇如今已是身经百战的“老手”,其SHEIN店铺内的多款脚链、项链、手链周销达到千单以上,仓库上千个“飞机盒”里装载着周转速度极快的热门款。
尚富顺向蓝海亿观进行了复盘:“SHEIN平台的时尚属性正好让我们发挥了优势,补齐了盲区。”
“我以前看到一个产品,第一个想法不是它包含什么流行元素,而是怎么做成3D图纸去建模。”他说。
在跨境电商锤炼几年后,尚富顺的视角不再局限于“生产”,而是挑战起兼有“产品”和“运营”的双重角色,例如,在上半年中东的斋月,尚富顺亲力亲为开发新款,在其产品中融合了中东特色的钩花、月亮和面纱等造型,同时在海外营销活动的选择和上新的节奏上,做出了提前排布。
跟尚富顺一样,蒋涛也在广州珠宝产业圈打拼多年。2000年初大学毕业后,蒋涛就进入到首饰外贸行业,2013年在广州泰康饰品城开档口,2014-2015年,成为广州最早一批做不锈钢首饰的商家之一。
在2023年,蒋涛开出了自己的首家SHEIN店铺,此后踏上跨境电商的道路,仅靠不锈钢首饰这一细分单品,在SHEIN的月销售额达一百多万元。
尚富顺和蒋涛,是传统工厂主向跨境电商大步转型的典型例子,而岭南珠宝产业带的强大产业底蕴,为他们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岭南珠宝产业带起步可以追溯到1980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广东开始发展金银珠宝的“来料加工”业务。
来自香港珠宝商人送来了第一单珠宝生意,港澳企业带着精美的设计图纸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蜂拥而入,接着,一批又一批的国际品牌和珠宝商,也来到广东的产业沃土上掘金。
图/岭南珠宝产业带的产品
在港澳以及外国品牌的需求驱动下,各种不同材质和工艺环节的珠宝饰品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过40多年的发展,构成了全国最大的“番禺珠宝饰品生产制造基地”。这阵靠做珠宝致富的风,进一步传导到东莞、汕尾等地区。
吴超的饰品工厂,正是顺着产业外溢的方向搬回了自己的老家汕尾海丰。
吴超的饰品工厂,原来只是几间分散在不同地方的租赁厂房,集中搬到海丰县的工业园区之后,面积扩大到3000平方米。他的父辈在早年经营工厂时曾长期与贸易商合作,但订单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生意缺乏稳定的保障。
开店之初,虽然缺乏电商运营经验,但靠着扎实的产品力与成熟的视觉打造能力,吴超的店铺销量很快有了起色,到第三个月时,单月销售额逼近百万元,时至今日,更是稳定实现了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
吴超自身也经历了一个从不懂到如鱼得水的过程:初期,店铺里不断走高的产品销售反馈淬炼了他的市场敏感度;进阶期,SHEIN买手不定时提供的精准市场趋势指引(如建议切入儿童首饰赛道),助其将设计开款能力布局至“空白更大”的品类中;稳定期,后台的多种数字化工具支撑他在自家工厂打造出小单快反“按需供应链”,持续提供着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规避了盲目生产导致的浪费和利润损失。
02. 岭南珠宝产业带的变迁
广州、深圳、东莞、汕尾……散落在这些岭南大城小镇上的珠宝产业,聚点成链,又结链为网,铺就了一张巨大的珠宝产业版图。
以番禺的珠宝产业带为例,该地市场主体超1.3万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所制造的珠宝首饰占全球市场份额约30%。
多少年以来,岭南珠宝产业的出海模式,以传统的B2B外贸为主。在这一模式下,珠宝厂商“藏”在B端采购商的背后,与海外终端市场层层相隔,造成了“蒙着眼睛干活”的被动局面。
跨境电商浪潮奔涌,重塑了岭南珠宝行业的产业格局。吴超等新一代珠宝人,通过SHEIN等跨境平台直达终端消费者,不仅改变了父辈珠宝人“饥一顿饱一顿”的传统经营模式,更重要是,他们已能够根据海外市场流行趋势,快速迭代创新,把产品铺向全球。
随着产业带出海布局的深入,能够精准掌握流行趋势、具备快反能力、实现高效“按需制造”的经营者将站上更有利的突围位。借由跨境电商提供的高效销路,“点石成金”的机会比以往又更近了一些。(文/蓝海亿观)备注:部分数据资料来自第三方,仅供行业参考。
(来源:雨果网的朋友们)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雨果跨境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