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几年,短视频改变了社交媒体的格局,也改写了用户的注意力分配。TikTok、Instagram Reels和YouTube Shorts成为品牌增长的必争之地。但进入2025年,社交媒体的趋势不再只是“做短视频”这么简单。
图片来源:Google
平台的逻辑在调整,用户对品牌的期待正在转变,品牌必须用新的思路来重新布局。
以下七大趋势,值得在2025年重点关注。
1.短视频的玩法在进化
毫无疑问,短视频依然是社交媒体的增长引擎。
Wyzowl的报告显示,高达91%的企业已将其作为营销工具。这种高粘性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用户时间投入——美国用户平均每天在TikTok上花费近46分钟,竖屏内容的完播率比横屏高90%,Reels每天被观看1760万小时。
图片来源:TikTok
与此同时,用户的“免疫力”也在增强,单纯模仿热门舞蹈或对口型的视频,已难以激起波澜。如今,品牌短视频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其内在价值——它是否能提供信息、引发共鸣或带来启发。短视频从最初的“流量爆款”变成了品牌叙事和用户教育的工具。
•品牌该怎么做
品牌不能再把短视频当作“追热点的工具”,而要以长期策略来看待。要明确每条视频的目标:是为了提升认知、推动转化,还是建立关系?
TikTok适合讲故事,Reels强调视觉冲击和CTA,YouTube Shorts则可以作为长视频的“预告片”,无论选择哪个平台,核心在于用内容带来价值,而不是堆砌播放量。
2.真实感与UGC成为新的“稀缺资产”
消费者对过度精修(polished)的内容已经感到厌倦。一项研究发现,高达90%的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会优先考虑其真实性。
这种对“真实”的追求,解释了为何用户生成内容(UGC)的价值空前高涨。消费者的看法非常明确:他们认为UGC的真实性是品牌自制内容的2.4倍。这种信任直接转化为商业价值——高达82%的消费者表示,在看到UGC后更有可能做出购买决定。
•品牌该怎么做
要敢于展示“幕后”与“人”,而不仅是完美的包装。品牌应该主动分享业务的幕后过程和员工的真实故事,以符合品牌价值的方式参与热门话题和挑战,精选的UGC内容要在官网、广告和社交账号上二次传播,放大用户口碑。
图片来源:Channel Bakers
同时,与微型KOL合作,不仅能产出高质量的UGC,还能带动他们的受众参与互动。
3.自然触达率下滑,精准广告才是解法
品牌依靠免费自然流量就能轻松触达大量用户的时代正悄然结束。数据显示,31%的消费者会关注定向广告,Z世代的比例更是高达43%。这意味着广告必须足够精准,才能在内容洪流中被用户接受。
•品牌该怎么做
精准比规模更重要。
品牌应该借助社媒平台数据工具细分受众,基于兴趣、行为与人群特征来定位。其次,把表现最好的自然内容转化为广告,这样既降低了试错风险,又提升ROI。最后利用再营销触达已互动过的用户,形成“第二触点”,推动转化。
4.社交电商继续升温
社交电商正在改变消费路径。
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社交电商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美元,美国的收入未来五年也将翻倍,突破1410亿美元。如今,74%的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发现新品牌,76%会在购买前查看社交平台上的评价。
图片来源:TikTok
尤其在Z世代群体中,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购物决策的核心平台。TikTok成为他们冲动购物的首选,近一半的用户每月至少在TikTok上下单一次。
•品牌该怎么做
要最大化社交电商价值,品牌需要降低用户的购买阻力。
在支持的社交平台上(如Instagram、TikTok)激活内置的购物功能。通过发布可直接购买的商品内容(Shoppable Content)和开展直播销售等活动,缩短转化路径。
更重要的是,鼓励用户晒单与分享,形成UGC口碑闭环。
社交电商的竞争不只是商品,而是体验。
5.私密社群优于粉丝数量
相比于宽泛的粉丝数量,用户关系的深度正变得更为重要。
根据Global Web Index的数据,已有76%的互联网用户参与了线上社群。在公开信息流中,内容的平均互动率通常低于5%,但在私密的品牌社群里,成员的活跃度可能接近50%,这表明用户渴望更专注、更有归属感的交流环境。
•品牌该怎么做
与其追求“粉丝破百万”,不如经营一个小而专注的社群。Facebook群组适合兴趣聚合,Discord更适合专业讨论,Instagram广播频道则适合实时推送独家内容。品牌需要通过独家内容、答疑互动、用户故事分享来提升社区黏性,并让用户彼此建立联系。社区的价值在于深度,而非规模。
图片来源:Instagram(core USers)
6.社媒SEO兴起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年轻一代正越来越多地使用TikTok和Instagram作为搜索引擎。
图片来源:TikTok
谷歌高管Prabhakar Raghavan也承认,近40%的年轻人在找午餐地点时,他们不会去谷歌地图或搜索,而是去TikTok或Instagram。这意味着,过去依赖几个热门标签就能获取流量的时代已经过去。
•品牌该怎么做
社交SEO要求营销人员像优化网站一样去优化社交内容。这包括在标题、描述甚至视频字幕中策略性地植入关键词,为图片添加描述性的替代文本(Alt Text),并创作能直接回答用户潜在问题的深度内容。当你的内容能在一个社交平台内,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时,它被发现和传播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7.品牌更趋向人格化
为了满足用户对真实性的渴望,品牌正在变得越来越“像一个人”。
品牌的社交媒体经理不再是隐藏在Logo背后的无名运营者,而是越来越多地走向台前,成为品牌的“主持人”和代言人。他们通过视频介绍自己、分享工作日常、以个人化的口吻与用户互动,极大地拉近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图片来源:Instagram
同时,情节式的品牌故事也越来越受欢迎,品牌不再发布孤立的内容,而是将每一条动态都视为一个连续剧的“章节”,用持续的叙事来吸引用户追随。
图片来源:Duolingo
•品牌应该怎么做
让社交媒体经理或团队成员可以作为品牌的沟通者走向台前,以更个人化的身份与用户互动。同时,可以规划连续性的内容主题,通过系列故事或栏目来建立用户对品牌的长期关注。
总结
2025年的社交媒体正在快速变化。
短视频依然强势,但仅仅依靠流量已不再足够。真实感、精准度、购物体验和长期关系,才是品牌在这一年里赢得注意力和信任的关键。
用户的注意力变得更挑剔,他们渴望真实,而非表演;他们寻求归属感,而非单向的品牌广播。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懂得在喧嚣中建立信任、在流量之外构建社群、在技术背后展现人性的品牌。
热潮终将回归常态,而那些深刻的连接,才是品牌穿越周期、持续增长的根本所在。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 Bakers出海观察员)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