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关注作者
您可能还需要
独立站
5月29日 独立站品牌增长峰会
立即报名
加入社群
独立站近期活动
雨课
亚马逊全链路陪跑服务
雨课官网
陪跑孵化
亚马逊卖家孵化营近期活动
更多场次
卖家社群
精品系列活动
查看更多
平台招商活动
平台活动综合社群,get主流平台活动方向>
运营增长活动
多城巡回式分享交流,直连官方解决疑难>
品类系列活动
选品、爆品交流分享,还能参加探厂计划直链源头>
亚马逊系列活动
亚马逊平台动向直击,入门进阶一手扶持>
独立站系列活动
独立站长期布局策略,全面解析新增长路径>
美客多系列活动
多场次、多品类,市场解读&美客多平台政策>
首届美妆个护红人营销峰会
立即报名
加入社群
跨境同行交流平台
查看更多
亚马逊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TikTok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独立站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Ozon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Shopee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沃尔玛社群
招商政策、运营进阶资料、业绩增长交流>
首届美妆个护红人营销峰会
立即报名
加入社群
本地跨境资源
查看更多
深圳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广州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杭州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宁波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福建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成都卖家社群
同城跨境资源交流,本地活动抢先知>
首届美妆个护红人营销峰会
立即报名
加入社群
雨果X产业带系列
查看更多
时尚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服装内睡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大件家居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美妆个护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家电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其他品类社群
选品技巧、品类指南、探厂品类源头工厂>
首届美妆个护红人营销峰会
立即报名
加入社群

5月12日中美关税协议:别光看10%还是30%,这里面水深着呢!

中美达成了关税协议,30%税率取代10%。卖家需注意信息不对称,需理解30%计算规则。关税谈判短期压力小,长期风险需关注。

最近中美达成了个关税协议,说是暂停加征一部分关税,结果大家就懵了,有人说税率是10%,有人说是30%,这到底咋回事? 别急,这事儿得从头说起,搞清楚历史背景,才能明白这其中的门道

5月12日中美关税协议:别光看10%还是30%,这里面水深着呢!

图片来源:AI生成



一、关税争议:新账老账一起算!

美国对中国商品收关税,可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层层叠加的。

  • 美国的关税结构: 联合声明说,美国暂停了4月份新增的24%关税(暂停90天),还保留了10%的税率,取消了4月8、9号新增的91%关税。

    • 但是! 在这之前,美国早就对中国商品收了20%的基础关税(这是2018年贸易战留下的),再加上2025年2月以芬太尼为理由新增的10%关税,有些商品实际税率已经高达30%了!
    • 所以,现在保留的10%新关税,其实是跟之前的20%基础关税叠加在一起的,总共就是30%,不是单纯的新增10%。
  • 中国的反制措施: 中国也暂停了24%的反制关税,保留10%,取消了4月份新增的91%反制措施。 但是,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基础税率(0-25%)还在,加上保留的10%,有些领域的税率可能在10%-35%之间。

二、为啥会出现两种解读?

  • 信息不对称: 有些卖家只看到声明里“保留10%”的说法,没注意到之前已经存在的20%基础税率,就以为总税率只有10%了。

    • 正确的算法是: 美国对华商品税率 = 基础税率(20%) + 保留的新增关税(10%) = 30%。
  • 特朗普政府的“缓兵之计”: 美国本来打算对中国加征34%的新关税(24%+10%),但现在暂停24%,保留10%,既能缓解眼前的压力,又能为以后的谈判留点余地。

    • 这种策略性的调整让税率计算变得复杂,需要搞清楚不同时间段的加征政策。

三、对卖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 短期喘口气,长期有风险:

    • 好消息: 相比之前传闻的145%关税,现在的30%税率已经大大降低了,尤其是电子产品、家电这些民生消费领域,关税压力小了很多。
    • 坏消息: 90天的“暂停期”只是暂时的,如果以后谈判崩了,保留的10%税率可能成为新的冲突点,甚至引发更高的关税。
  • 备货和供应链调整:

    • 提前备货: 很多卖家都打算把旺季备货提前一个月,免得90天后政策变动,供应链出问题。
    • 分散风险: 有些企业开始搞“双轨制生产”,比如中芯国际通过在墨西哥建厂进行本地化组装,来降低关税的影响。

四、政策背后的博弈

  • 美国的经济和政治考量:

    • 经济压力: 关税让美国制造业成本飙升(比如特斯拉的供应链风险敞口高达年营收的18%),农业州(比如爱荷华州的大豆出口暴跌47%)的选票压力也让特朗普不得不让步。
    • 技术封锁: 半导体设备、稀土这些领域还是维持10%的税率,说明美国还是想防着“关键技术外流”。
  • 中国的应对:

    • 资源换技术: 中国保留稀土出口配额制度,用资源优势来制衡美国的技术封锁。
    • 区域合作: 通过RCEP框架扩大对东盟的出口,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五、未来展望:90天后看什么?

  • 技术管制和实体清单: 华为能不能重启5G芯片采购? 美国会不会调整对华实体清单? 这些都能看出美国是不是真的想“休战”。

  • 全球贸易规则重构: RCEP和欧盟的碳关税(CBAM)都在发展,说明贸易规则正在从“中美两极”转向“多平台共生”。

  • 数字贸易和知识产权: 如果中美在数字贸易、知识产权这些领域谈不拢,保留的10%关税可能成为新的冲突点。

总结:别只看数字,更要看长远!

5月12日中美关税协议:别光看10%还是30%,这里面水深着呢!图片来源:AI生成



关税税率是10%还是30%,只是表面现象,关键在于政策叠加机制和背后的博弈。 卖家们应该:

  • 仔细算算成本,把历史税率和新政策都考虑进去。
  • 增强供应链的弹性,通过多元化布局来降低风险。
  • 关注谈判进展,90天内要为可能的变化做好准备。

这次协议其实只是一个“帕累托最优”的权宜之计,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未来的中美竞争与合作中,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全球贸易新秩序。


(来源:TikTok数据洞察Albert)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服务 果园 标签 百科 搜索

收藏

--

--

分享
TikTok数据洞察Albert
分享不易,关注获取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