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裁判文书网上的真实案例:
X公司的外贸业务员Z某,负责对接两个大客户,掌握其联系方式、采购需求、报价习惯等深度信息。
离职后,Z某签了协议,领了保密费,却立刻跳槽到新成立的同行小公司,挖走了大客户,陆续完成了220万美元的订单。
X公司老板都快心肌梗塞了:保密费白给了!220万美元订单飞了,还养肥了竞争对手!重要客户没了,多年心血被连根拔起!
外贸业务员飞单令企业深恶痛绝,怎么做才能既防止员工损害利益,又能最大限度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
1. 常见飞单类型
①截留客户型:员工利用公司的渠道、平台获取业务机会,但隐瞒不报,绕开公司以个人或其他公司名义私自完成交易。
②商业泄密型:员工签署了相关合同并获得了相应补贴,但离职后,仍然通过商业机密,抢占原公司业务。
③差价截留型:对客户或者企业负责人虚报价格,赚取价格差。
图片来源:摄图网(已授权)
④冒用名义型:员工冒用原公司名义与客户沟通交易。
⑤转卖分佣型:业务员将公司的客户信息、报价底线等透露给竞争对手或合作工厂,由第三方接单,自己收取“中间人介绍费”。
2. 如何预判飞单
飞单行为并非突然发生,往往会留下蛛丝马迹,企业该如何预判呢?
①数据异常。没有明显市场变化的情况下,订单价格、量、频次偏离常态。比如,特定业务员经手的订单,利润率异常偏低或波动巨大;长期稳定的客户突然减少订单量,或订单规格 “碎片化”,且业务员无法提供合理理由;业务员新增客户量/成交率异常低……
②业务员工作状态改变。比如,客户沟通渠道私人化,客户回复企业账号的速度变慢;CRM/业务系统线索中断,原本在系统里跟进的客户突然“冷下来”,且没有合理解释;对客户信息高度敏感,CRM系统中的关键客户信息空缺或者录入模糊等;员工行为或者情绪变化异常,突然特别“佛系”或变得异常紧张、敏感……
③客户反馈异常:客户投诉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等,但反馈的情况与公司记录严重不符;客户间接询问“公司名称”等敏感问题;关键客户流失,长期稳定合作的大客户突然停止下单,且转向了不知名的小公司或与离职员工有关联的公司……
图片来源:摄图网(已授权)
1. 建立正向引导的薪酬与激励机制
不要既想马儿跑,又怕马儿吃草。相当大一部分业务员飞单是觉得收入与回报不成正比。企业应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提成及时透明,增加员工忠诚度。同时,还可以通过长期激励绑定利益,比如对核心业务员股权激励。
图片来源:摄图网(已授权)
2. 划清法律红线,提高风险成本
飞单是违法的,主要触犯的是侵犯商业秘密罪、职务侵占罪。
公司与业务员签署保密协议、竞业协议,并支付相应补贴,公司制度中明确飞单行为的定义与处罚,通过合同与制度双重保障,形成威慑。
图片来源:摄图网(已授权)
3. 外贸管理软件,实现飞单管控
顶层建筑完善后,可以充分外贸管理软件,实现流程管控和技术监控。实现客户资源 “公司化”,拒绝个人垄断;订单流程 “透明化”,关键节点可控;权限分级与审批机制,飞单风险轻松洞察。
(来源:外贸百事通)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转载,转载需经原作者授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