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卖家之家
作者:Jim
“每天一睁眼,就要开始花钱,现在就怕政策调整后续资金周转跟不上!”
日前,亚马逊一则新通知在卖家圈中掀起轩然大波。通知的主要内容为:自明年3月12日起,原本发货后即可申请付款的货款,将采用 “交付日 + 7 天”(DD+7)的付款模式,即需等到买家确认收货后的第 7 天,资金才会进入卖家可用余额。
这一政策调整,让众多卖家尤其是FBM(自发货)卖家陷入焦虑。【获悉行业新政,对接海量跨境电商平台,就来2026雨果深圳全球平台资源大会,点击此处立即报名!】
01 一年前已有端倪
从亚马逊通知表述来看,推行 DD+7 政策旨在让货款在付款前充分入账,同时给买家充足的时间收货、开箱和评价,以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
并且强调全球多数亚马逊卖家已在使用该模式,认为此调整能让卖家在资金拨付前有时间累积费用和其他成本。
来源:亚马逊卖家论坛
为了让卖家更清晰理解,亚马逊还举例说明:若1月1日售出商品,1月3日送达,那么在 DD+7 政策下,该订单资金需到1月11日才可申请拨付。在资金流转流程上,卖家发货后,资金会被收取并计入延迟交易金额;商品送达后,资金转为储备金,供买家收货评价及卖家累积费用成本;7天后,储备金才转入账户余额,卖家可通过自动结算周期或每日按需付款申请自动拨付。
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也提醒卖家:政策切换可能对卖家造成一次性现金流影响,尤其是订单与发货、发货与送达间隔较长的卖家,建议其提前审查现金储备以应对过渡期。
事实上,目前被讨论的这项规则并非全新出台,就是此前因引发大量卖家不满而备受争议的延迟结算政策。
早在一年前,也就是2024年的10月份,就有不少北美站点的卖家发现,自己店铺的所有订单出现延迟结算,提示“送达日期政策”。
来源:知无不言
从截图可见,2024年10月开始的订单结算都强制推迟到7天后。
不过在当时,并非所有卖家账号都出现延期付款的情况,亚马逊也仅是提示这与送达日期政策有关,并无邮件和公告进行通知。
当时有卖家指出,该延迟结算政策或仅针对部分卖家账户生效,另有相当一部分卖家账户仍沿用旧有的即时付款规则。
此次亚马逊发布通知,启动了全面推广,意味着所有平台卖家都将统一适用这一延迟结算政策。
02 卖家:严重影响正常经营节奏
卖家们对这一政策的不满情绪十分强烈,尤其 FBM 卖家反应激烈。
有卖家质疑,使用亚马逊物流却仍需等包裹送达7天才能收款,且还要为 USPS(美国邮政署)和 UPS(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的物流延误负责;部分账户此前每 24 小时就能收款,如今却要等待交货日期7天后,权益大幅缩水。
还有卖家提出,既然货款政策调整,退货退款政策也应同步优化,应等卖家收到退回包裹后再进行退款操作,以保障自身权益。
总的来说,于中小卖家而言,资金相对紧张,基本都是货物送出,资金回流进行下一步的补货、运营,如今延迟付款,直接打乱经营线。部分中小卖家甚至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严重影响正常经营节奏。
另一方面是政策倾斜带来的不公平感:FBA 卖家依托亚马逊的仓储和物流体系,货物配送效率更高,资金回笼速度受政策影响相对较小。而 FBM 卖家本就需自行负责物流环节,在配送时效和服务体验上已处于劣势,此次货款延迟到账更是雪上加霜。不少卖家认为这是亚马逊在倒逼其转用 FBA 服务。
面对卖家的质疑与不满,亚马逊在官方论坛做出了部分回应。
亚马逊工作人员 Glenn 表示,平台理解卖家对新政策的疑问,已将相关反馈上报至合作团队进行评估,后续有更新会及时告知卖家。
来源:亚马逊卖家论坛
同时,Glenn 确认,DD+7 政策全面生效后,卖家账户将免费获得 “按需付款”(Disburse on Demand)权限,即只要账户资金不在保留期内,卖家可每日申请拨付所有非保留资金,无需等待固定结算日。
但部分卖家依然不认可官方的解释,因为这一举措并未解决资金被锁定7天的核心问题,只是在资金解锁后提供了更灵活的拨付方式。
该政策或许能够进一步阻止一些卖家恶意利用时间差提钱走人,但是对于一直兢兢业业运营的卖家,也要重新调整财务预期,避免资金周转不畅。
对于亚马逊卖家而言,抱怨与质疑无法改变政策落地的事实,积极调整策略应对才是关键。卖家需要提前做好资金规划,全面梳理当前的运营成本结构,包括头程运费、广告预算、仓储费用、人工成本等,评估 政策对资金流转的具体影响,预留充足的应急资金,避免因资金链断裂影响经营。
03 出海物流成本可能会增加
除了亚马逊的平台政策调整,卖家们还需关注最近国际物流成本的调整。
11日,美森向客户发布了一则通知:2025 年 10 月 10 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了一项有关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的公告,美森船舶将适用此项费用。美森目前没有任何调整现有中美快航班期的计划。美森仍将继续提供中国及跨太平洋市场到美国快捷和稳定的快航服务。
针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今年 4 月发布的‘301 调查措施’(计划自 10 月 14 日起对中国相关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中国交通运输部于 10 月 10 日公告,决定对美国企业拥有、运营或美资控股超 25% 的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此举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对等回应。
对中国卖家而言,出海物流成本可能会增加、供应链可能存在调整的风险、美国本土的商品价格可能会上涨。一物流商给出如下建议:
1、跟物流服务商一定要密切沟通,是否会增加附加费用等;
2、核算一下产品利润,适当根据情况调整销售定价;
3、考虑分散运输,例如研究中欧班列等替代方案,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本文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
(来源:雨果网的朋友们)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雨果跨境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