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场 “大卖” 的炫技分享,而是一位跨境老兵的真实复盘 —— 从 09 年开工厂,到 17 年转型亚马逊亲历 “躺赚” 与 “封店至暗时刻”,再到 23 年底押注 Coupang 实现日销 3000 万韩币。他的分享没有空泛的市场规模,只有 “投多少钱、赚多少钱、踩过哪些坑” 的实战逻辑,或许能帮你看清韩国跨境生意的真实机会。【开拓韩国市场新商机!11月14日(杭州) Coupang新卖家入驻启动大会,1V1解读韩国市场政策,获取平台优先入驻通道,点此报名】
一、 为什么选 Coupang?5 个核心判断,从趋势到生意本质

做 Coupang 的决策,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对贸易环境、平台规则、资金效率的多重考量。用 “上帝视角” 回溯,这 5 个判断是关键:
1. 贸易逆差背后的 “稳定性”:没有关税大棒的风险
中韩贸易每年规模约 3500 亿美金,韩国对中国长期保持 300 亿美金左右的顺差(即韩国赚中国的钱)。这与中美 3000 亿美金逆差(中国赚美国的钱)形成鲜明对比 —— 后者直接导致美国用关税制裁中国供应链,而中韩贸易的顺差结构,决定了韩国不会对中国商品频繁挥动 “关税大棒”。
对跨境卖家而言,“稳定” 比短期利润更重要。经历过亚马逊封店(一天丢 5 个店铺、钱货两空)的人更清楚:地缘政治风险下,选对市场等于避开 “致命雷区”。
2. Coupang 的 “成火机会”:复制亚马逊的卖家红利
Coupang 向中国卖家开放的 “成火”(第三方卖家模式),是平台最英明的决策之一。要知道,任何跨境平台的核心逻辑都是 “得中国卖家者得天下”—— 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运营能力,是其他地区卖家难以企及的。
更关键的是市场份额的 “增量空间”:目前 Coupang “蓝火”(平台自营)占比 92%-93%,成火仅占 7%-8%。这像极了 2016-2017 年的亚马逊 —— 当时亚马逊 VC 自营占比 90%,如今已降至 40%-45%,且大量份额由中国卖家占据。按此趋势,未来 3-5 年,Coupang 将释放 40%-50% 的市场份额给成火卖家,这是肉眼可见的红利。
3. 本土店的 “安全感”:没有 “第三条警告” 的魔咒
亚马逊的 “第三条警告” 是所有中国卖家的噩梦 —— 一旦触发,店铺冻结、钱货不归。核心原因是 “身份”:中国公司注册的美国店铺,本质是 “外人”。
而 Coupang 本土店完全不同:通过注册韩国本土公司,卖家与 Coupang 在 “法人层面” 平起平坐。这意味着,Coupang 不会像亚马逊那样对本土店下 “死手”—— 就像美国本土的亚马逊店铺极少触发 “第三条警告” 一样。对卖家而言,“能把钱拿回来” 比 “能赚多少钱” 更重要,本土店恰恰解决了 “回款安全” 的核心痛点。
4. 碾压级的 “资金效率”:CPC9毛、回款率 75%

决定生意死活的,是 “真金白银的算法”。一位亚马逊朋友的 Coupang 数据,直接让我扣动了扳机:
CPC 成本:Coupang 平均 180 韩币(约 0.9 元人民币),同期亚马逊美区平均 3 美金(约 21 元),差 23 倍;
广告占比:Coupang2-3 个月平均广告占比 4%,亚马逊普遍 25% 以上(不投广告出不了单,投了也未必赚钱);
回款率:Coupang75%,亚马逊仅 35%-40%(还需扣除高额佣金、配送费)。
更惊喜的是物流效率:Coupang 的 LCL 模式(拼箱发货)实现 “4-6 天入仓”,单个方的物流成本从 1200-1300 元降至 650 元左右。这意味着资金周转速度极快 ——Coupang 的资金利用率每年可达 6-7 轮,远高于亚马逊的 2-3 轮。对老板而言,“钱转得快” 就是变相赚钱。
5. 供应链的 “适配性”:中国商品本就是韩国市场的刚需
去日本考察时发现,商超里 90% 的电器、日用品都是 “Made in China”,只是贴了 “Design in Japan”。韩国市场同理 —— 中国供应链的性价比,本就是韩国消费者的刚需。
目前 Coupang 成火卖家中,中国卖家占比仍不高。而华南卖家对运营的理解、对供应链的掌控力,足以碾压韩国本土卖家。当 “平台份额释放” 遇上 “中国卖家优势”,机会自然不言而喻。
二、 做 Coupang 要闯哪些关?5 个核心门槛,附破局思路

Coupang 不是 “躺赚” 平台,从 0 到 1 需要跨过 5 道关。这些坑我都踩过,分享最实在的破局方法:
1. 语言关:别让 “200 块翻译” 毁了链接
韩国是 “单语言市场”,不像欧美可依赖 AI 翻译。初期我在淘宝花 200 块找的韩语翻译,结果说明书 “韩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也不懂”—— 好在第一个产品仍赚钱,让我意识到 “先落地再优化” 的重要性。
破局思路:前期可找低成本翻译先测试链接,验证盈利后再招专业韩语运营;目前也有成熟的韩语运营外包团队,成本可控,避免因语言问题错失先机。
2. 图片关:韩国审美 “中西结合”,别直接搬亚马逊图
韩国消费者的审美兼顾黑白灰的极简风与欧美的场景感,直接把亚马逊图片搬过来必踩坑 —— 本土卖家的图片都有清晰的场景布置、产品细节,甚至会模仿三星等大牌的视觉逻辑。
破局思路:拆解同品类韩国本土大卖的图片,用 AI 工具合成场景图(如厨房电器配韩式厨房场景);重点突出产品功能细节,避免欧美风的 “过度修图”。
3. 选品关:“清货不亏钱” 是最大底气
跨境选品的核心是 “试错成本”。Coupang 的优势在于:哪怕选品失误,清货也不亏钱 —— 这与亚马逊 “备 50 万货需 100 万清货” 形成天壤之别。
破局思路:前期多测品类(如我初期聚焦厨房家电,验证后再扩展),不要怕 “上错品”;重点关注韩国刚需品类(如小家电、家居用品),避开重物流、高认证成本的产品;老板要亲自参与选品,小数据量下的决策力往往比运营更关键(如我曾让运营为 3-5 单的产品下整柜,后续验证正确)。
4. 认证关:把 “拦路虎” 变成 “门槛”

韩国认证种类多(KC- EMC、KFDA、安规认证等),但不是 “不可逾越”。我初期做厨房强电产品,从零开始做 KC- EMC(电磁波认证)、KFDA(食品接触认证),当时服务商少、成本高,但现在已成熟:
KC- EMC 认证:从 8000 元 / 月降至 2000 元 / 天;
KFDA 认证:公司层面的食品接触销售资格,费用低、时效快;
儿童用品、化学品:提前找专业服务商,避免因认证延误入仓。
破局思路:优先选认证清晰的品类,把认证成本算进产品定价;不要因 “认证麻烦” 避开高利润品类(如强电家电),认证反而能过滤部分竞争对手。
5. 税务关:合规报税是 “长期省钱” 的关键

24 年第四季度,我因前期低申报交了 1 亿韩币(约 50 万人民币)的补税 —— 这让我明白 “合规才是省钱”。韩国税务核心是 “附加税” 和 “法人税”:
附加税:进口时交申报价 10%,销售后按季度结算(销售额 - 佣金 - 配送费 - 广告费后的回款,再乘以 10% 减去已交税额);
法人税:次年 3 月申报上一年度,按利润缴纳。
破局思路:不要低申报,避免补税 + 罚款;找专业韩国税务师,通过合法方式调整税率(如合理抵扣成本),最终综合税率可控制在销售额的 9.3% 左右;韩国本土公司无需向中国税务局申报,合规压力小于亚马逊美区。
三、实战数据:从 0 到日销 3000 万韩币,Coupang 的成长速度有多快?
没有数据的分享都是空谈,这些是我们团队的真实成长轨迹,或许能给你参考:
冷启动阶段:从日销 0 到 100 万韩币(约 5000 元人民币),仅用 3 天 —— 核心是前期准备足够多的产品,快速上架 + 开广告;
快速增长阶段:日销 1000 万韩币(约 5 万元),用时 2 个月;日销 3000 万韩币(约 15 万元),用时 6 个月;
利润表现:去年店铺利润率稳定在 20%-22%,今年扩展品类后仍保持 18%(高于亚马逊美区 7-8% 的平均水平);
资金效率:做 1.5 亿人民币销额,仅需 3000 万人民币投入 —— 同期美客多巴西本土卖家做 1.5 亿需 1.2 亿投入,资金周转效率是其他平台的 4 倍。
未来目标:通过供应链整合,明年 4 月实现日销 1 亿韩币(约 50 万元)—— 这不是空想,目前已知多个韩国本土卖家已达成此目标,市场空间足够大。
四、 给卖家的 4 条实在建议
最后,没有 “说教式建议”,只有 4 个基于实战的判断,适合老板或决策人参考:
1. 老板必须亲自下场,小数据里藏大机会
Coupang 目前仍处于 “早期阶段”,数据量小、规则变化快,只有老板或一把手能从 “3-5 单的链接” 里看到市场空间。我初期所有选品都亲自过,甚至下场做运营流程,这是团队小白无法替代的 —— 你可以说我 “累”,但这是抓住机会的必要付出。
2. 快速落地:先开 IOR 店测试,再等本土店
现在 Coupang 有多种开店模式(如 IOR 挂靠店,当天可下店),不用等本土店注册完成再启动。建议先开 IOR 店测产品、摸后台,同时推进本土店注册 —— 等本土店下来,运营已熟练、产品已验证,直接无缝衔接,节省至少 1-2 个月时间。
3. 重视知识产权:一条链接可能养活一家公司
我们公司有个案例:一个 6000 底薪的员工,靠一条私模链接(做了专利布局),7 个月后月薪达 3-4 万。Coupang 的链接生命周期长,做好专利、版权布局,能避免被跟卖、侵权,甚至成为 “长期现金流产品”—— 别等到链接爆了再补,前期投入几百块的专利费,后期能省几十万损失。
4. 在不确定性中,抓住 Coupang 的 “确定性”
现在跨境电商的不确定性太多(关税、封店、汇率),但 Coupang 有 3 个 “确定性”:贸易环境稳定、平台份额释放、资金效率高。对卖家而言,“不亏钱” 比 “赚快钱” 更重要 ——Coupang 的 “清货不亏钱”“回款安全”,正是这种确定性的体现。
结尾
Coupang 不是 “完美平台”,但它目前处于 “类似 2017 年亚马逊” 的红利期 —— 机会不会等你 “准备好”,只会等你 “先下场”。如果你正在考察韩国市场,不妨从 “测一个链接、开一家小店” 开始,或许会看到不一样的可能。
封面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