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关注作者
您可能还需要

“梦碎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坎坷之路

东南亚究竟是筑梦之地还是梦碎之地?

“梦碎东南亚”:产业链转移的坎坷之路

近几年,受人工成本上涨,中美贸易战波及以及环保高压政策,中国不少企业都将工厂迁移至了东南亚,英特尔、富士康、LG、三星等知名制造商也都在东南亚投资设厂。

但是,因东南亚当地供应链体系不健全、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缺陷率高等,这些“外来工厂”现在可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近期,有消息称,到目前为止,在柬埔寨已经有70家工厂倒闭,相比去年的35家增长了一倍,而这种趋势在柬埔寨的制衣业还会稳步上升。

对于那些下重金在东南亚投资办厂的中国企业,东南亚究竟是筑梦之地还是梦碎之地?今天,我们来挖掘下产业转移东南亚的现状及痛点。

产业链转移没想象中美好,工厂陷入两难境地

政策红利、成本低是东南亚吸引中国企业前往投资办厂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东南亚国家几乎享受欧美日韩,包括中国在内的关税超普惠制待遇,甚至是免税待遇。东南亚人工成本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人工成本上涨,企业招工的难度也在不断上升,东南亚在这方面具备突出优势。此外,在东南亚企业可以使用美元来支付工资等成本,可对冲美元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

不过,现实并没有想象中美好。

“转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前期投资大,团队初期建设也十分困难。”温州廷易进出口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洪振说道。

他总结了工厂转移东南亚所遇到的问题:

1、当地供应链体系不健全,许多原材料没法供应,仍需依托从中国进口。加上运费、关税等,这也导致东南亚地区原材料综合成本较国内偏高。

2、当地劳工相较于国内确实便宜,但是由于人文习惯不同,生产效率低下;

据了解,东南亚国家当地工人素质普遍不高,且生产效率低下,这是许多中国企业主深有体会的。有企业透露,其公司在老挝设立工厂,80%以上的工人为中国人,剩下的为当地人。这些当地员工一般八点半上班九点才到,十一点就下班,企业根本拿他们没办法。

相较而言,国内员工生产的效率约为海外工厂的2.5倍,这样的现状,让当地低成本的人工工资并没有转化为优势。

3、生产质量比不上国内,这与劳工整体素质及当地硬件配套有很大关系;

4、政策变动频繁,且当地行业排外现象严重。

“实际上,现在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的一些企业很头大,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一方面在当地办厂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另一方面将企业回迁中国国内,并不现实。首先人工成本低不了,企业报价没有优势,回来是死路。有部分企业将工厂迁往中西部地区,但实际上中西部最大的制约也是供应链不健全,运输成本高,效率也跟不上。”洪振说道。

东南亚制造在三个领域暴露问题

许多企业期望他们东南亚和南亚的新供应商能够达到与中国供应商相当的水平。但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新地区的表现往往与中国不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因此,企业在将制造业生产线移出中国之前需要审慎权衡。

据业内人士观察,目前在以下三个关键领域已经暴露出了问题:

1、产品品控。企业通常很容易注意到的一点是,东南亚和南亚的产品缺陷率远远高于中国。虽然可能传统上这些地区的缺陷率就高于中国,但在过去五年间中国制造的缺陷率有所下降的同时,东南亚/南亚的产品缺陷率却不降反升。随着大批企业加速向该地区转移,当地制造商一直在努力跟上订单增长的步伐,而导致质量下降。随着年终旺季的到来,工厂变得更加繁忙,缺陷率开始出现历史性的飙升,有些企业反映,他们每年这个时候的缺陷率高达40%。

解决方案:企业需要在事先制定好残次品处理预案,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以便能够在出现残次品时(而不是到入库准备出货时)能够及时止损。

通常,企业会选择雇用代理商或国际质检公司定期访问工厂,但这笔费用对于许多小企业而言是难以承受之重。检验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如果产品造价过高,产品就会失去价格优势。

2、交货延迟。东南亚/南亚的工厂通常对订单“来者不拒”。而这也意味着在诸如美国假期旺季之类的紧张时期,工厂生产将会滞后。不仅可能出现交货延迟(甚至延迟两个月的情况),货品数量短缺也是常事,这对卖家的备货,尤其旺季,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

解决方案:由于近期整个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订单增加,消费品的迟/短交货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企业必须要对无法及时交货有心理准备。这意味着企业的订购系统必须考虑到延迟交货这一点,并适当提前交货日期(为原定的交货日期留出延迟空间)。企业尽早订购,并处理好如果能够按时到达的产品带来的仓储负担。

3、产品设计保护。如果企业购买的产品是工厂设计的现成产品时,就没有产品设计保护的问题。因为工厂拥有该设计版权,且能够无限制地将其产品出售给任何企业。但当企业购买的现成产品既是为该企业定制时,才会出现设计保护问题。定制产品容易出现的问题如:logo应用、使用自定义颜色、产品配置的更改等。

解决方案:企业需要要求工厂不要将此设计二用,不论是工厂本身或是其他客户。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正式的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必须通过书面合同来约束。

另一种情况是,设计版权归企业自身所有,工厂仅负责定制生产。如果企业拥有整个设计的完整版权,则需要与之订立合同,确立该设计的所有权,并阻止工厂自行制作设计或将其出售给任何其他客户。特别是当工厂与企业处于直接竞争关系的情况下,此类合同尤其重要。

对于东南亚/南亚的工厂,产品设计保护的问题与中国的情况不同。通常,中国工厂侵权设计是为了将该产品直接销往海外(通常是美国或欧洲),但东南亚/南亚工厂总体上未达到这一水平。他们更像是90年代的中国工厂。

一旦他们学会了如何制作新型产品,他们就会将该产品添加到他们打算出售给外国企业的商品组合中,并在展厅、图册、网站和贸易展览中展示这些产品。许多工厂认为这样做没有任何问题,因为这些产品并未受到专利、商标或合同的保护。

许多企业认为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条件与中国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制造商相同,但实际上这些地区更像是1990年代的中国,因此企业在计划新品采购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你在中国的经营模式并不适用于你在越南、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缅甸或柬埔寨开展业务。

东南亚政策红利仍在不断释放

在中国企业陷入办厂旋涡,以及东南亚制造问题严峻的同时,当地的政策红利仍在不断释放。

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泰国在9月6日对外宣布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其中包括减免50%的税,目的是在中美贸易战期间,吸引各企业向经济放缓的东南亚地区转移。

为了获得激励措施的资格,企业必须在明年提交该国投资10亿泰铢(合3270万美元)或以上的申请,并在2021年前进行投资。一旦获批,投资者将在未来五年内减免一半的税务。

除了提供减税措施外,泰国政府还将创建门户网站,向企业提供有关其申请的建议并允许其提交申请文件。

为鼓励技工培训,政府还将向企业提供税收减免,以抵消建设培训中心和提供员工发展计划的成本。

前有“沼泽”,后无退路,产业链转移之路还在继续,而这其中的阵痛在所难免,总之一个字,挨。

(文/雨果网 徐杰 谢欣欣 汤幼玉)

相关标签: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服务 果园 标签 百科 搜索

收藏

--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