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资料库 中查看
您可能还需要

相比2008全球金融危机,疫情下的中国出口企业将面临哪些挑战?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超160万例!

相比2008全球金融危机,疫情下的中国出口企业将面临哪些挑战?

4月8日0时,武汉在历经76天的“封城”后终于重启,车水马龙的样子令人动容。而在另一端,全球疫情席卷之势进入了至暗时刻。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4月10日8时21分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确诊病例累计超过159万例。世界贸易组织分析预测,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到32%,缩水幅度可能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的水平。

全球疫情风暴下的跨境卖家以及外贸从业者接下来路该怎么走?拐点何时将至?国研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基于全球市场态势分析预判,并给当下迷茫中的出口企业提出七大应对之策。

全球疫情下对中国外贸行业的冲击

赵晋平结合2020年1月-2月的海关统计数据,详细阐述疫情下对中国出口几点明显表现:

1、出口降幅明显大于进口。

今年前2个月,以美元计算统计中国出口整体下降17.2%,进口下降4%,出口降幅明显大于进口。深究其因,在当时中国疫情严重情况下多数企业尚未复工复产,出口生产受限延滞。与此同时,大批境外国家或地区以防止疫情扩散为名限制中国货物、交通工具和人员入境存在一定关系。

2、面向发达国家的进出口下降较多。

从国别来看,同期出口下降幅度最大的前10个经济体依次是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德国、南非、中国香港、澳大利亚、韩国、意大利等,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尽列其中,降幅在18.5%至29.3%之间,远高于出口平均降幅。这也意味着,这些经济体采取的应急措施更快和力度更大,反观进口来看,结果也基本类似。

3、面向疫情高风险地区的降幅较大。

根据3月以来新冠病毒肺炎确诊情况,如果把欧盟、英国、美国、韩国等归为疫情高风险地区,把日本、东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归为中风险地区,把上述以外的国家归入低风险地区。通过海关统计分析可以发现, 1月-2月期间,中国对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地区出口分别下降了25.1%、14.5%和11.6%。其中高风险地区明显高于平均水平,中、低风险地区则低于平均。而从中国进口来看,三类地区降幅上出现的差异和出口相类似。这说明导致贸易下降除了由于中国尚未完全复工复产等原因之外,也有海外地区疫情风险与日俱增所带来的影响。

4、中国大陆和越南、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之间的进出口较为稳定。

其中对东盟出口仅下降5.1%,对菲律宾、中国台湾地区出口分别实现3%、1%左右的增长,对越南基本持平。其原因和这些双边贸易多数属于中资企业产内贸易有一定关系。

5、基于商品来看,受疫情影响出口中大宗原料、食品、生活消费品降幅较大。

进口中机械设备、工业材料、零部件出现负增长,在各类商品中医疗用品的出口较为稳定,进口出现增长。该现象反映了疫情对医疗用品的较大刚性需求。

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如何看待疫情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最新数据称,截至目前,在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朝鲜、莱索托、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也门这5个国家无确诊病例,疫情加速扩散和蔓延趋势仍在持续。

为防控疫情冲击,全球各国的紧急封锁措施不断升级,生产活动停滞,商品和人员流动受阻,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世界经济正在被拖向严重衰退的边缘。这对于刚刚在两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战疫”中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的中国来说,2020年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将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对外贸易和其他外向型经济领域首当其冲成为疫情影响的重灾区。

1、国际市场需求面临大幅萎缩风险。

据国际金融协会预测称,受疫情影响,2020年世界经济整体将下降1.5%,其中发达经济体萎缩3.3%,发展中经济体仅增长1.1%。

不妨回顾一下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情景,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二战以来首次整体负增长,降幅为0.6%,当年全球跨境贸易萎缩达23.0%。受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影响,彼时中国出口呈现近30年来首次15.9%的大幅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也明显回落。

由此判断,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如果进一步延续和恶化,未来全球经济下降1%以上,国际贸易出现3成左右下降的可能性较大。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将会对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工业和经济增长造成严重拖累。

2、全球制造业产品供应链中断的危害性将逐步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经济下降压力主要来自需求萎缩因素的影响。但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除了需求收缩因素的负面影响之外,生产停滞导致的供应链中断等供给侧因素的危害性亦很大。

当前正值疫情的严重时期,绝大多数国家采取了非必要产业停工停产以减少感染的措施。在这种背景下,制造业产品因原材料、零部件断供和订单延滞所带来的影响将对全球制造产品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对于全球化生产分工特征明显的领域,这一点尤为突出。

以汽车产业为例,目前欧美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多数进入暂时停产状态。根据欧洲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CLEPA)3月25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6成以上的会员企业认为,2020年的营业收入至少减少20%以上。另有约一半的企业预测若疫情结束后,市场完全恢复正常至少需要6-12个月的时间。

再从全球市场态势来看,2018年汽车贸易额达到9313亿美元,其中不包括引擎的汽车零部件出口达到4213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额的2.2%。汽车零部件供应中断将对全球和汽车有关的国际贸易以及经济增长造成严重打击。2018年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进口达到293亿美元,占中国以外国家零部件出口的7.6%,国外零部件断供不仅会导致中国进口贸易下降,而且对国内汽车生产和经济增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疫情背景下由于供应链中断带来的经济贸易冲击和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同样十分严重。

3、全球疫情半年内难以控制将影响中国进出口双降20%以上,经济回落至5%以下。

2020年1月-2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7.2%,远超进口4%的降幅。目前,全球疫情加剧蔓延之际,对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将来自出口、进口下降两个方面。如果国外疫情在半年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将面临双降20%以上的压力,经济增长也会因此回落至5%以下的历史新低。

疫情之下的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1、市场需求急剧收缩,出口订单迅速减少。

2、由于境外企业生产和经济活动停滞,产品供应链中断,无法满足国内生产销售需要。

3、已开工生产的订单被紧急取消,出口企业将承担巨大成本。

4、境外客户违约和破产风险上升,国内企业将可能为此蒙受经济损失。

5、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加大。

6、已复工企业由于需求下降和订单减少,处于待产状态,甚至面临较大停业破产风险,实际失业和隐性失业现象增多。

难以独善其身的外贸企业如何挺过疫情高峰期?

一是扩大面向疫情低风险地区的出口;

二是增加医药品、生活必需品等疫情防控急需商品出口力度;

三是出口转内销,开拓国内市场;

四是采购国内生产零部件替代进口;

五是充分利用电商等线上平台和渠道;

六是立足于长期发展,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为疫情结束后的市场需求回升做好准备;

七是提前做好新的产业布局,调整供应链,将下游逐步转移到周边发展中国家(比如“一带一路”),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全球价值链水平。

关于政策方面几点建议:

1、稳企业。企业是推动外贸发展的骨干力量,稳企业也是稳外贸的基础。比如为企业减免税负、提供贴息贷款等支持。除此之外,对于面临失业和隐性失业风险的企业给予必要的员工生活救济以稳定就业。

2、稳员工。政府需要进一步增加劳动力职业培训支出,为企业待产期间员工培训提供必要资金支持。通过扩大失业救济,增加消费补贴和降息,扩大公共投资和消费支出等方式为刺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3、稳订单。降低进口关税以及企业通关成本,提高便利化程度,进一步增加企业订单。

4、稳渠道。疫情之下跨境电商正在成为亮点,稳定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是稳定渠道的重要方面。比如政策出台相应的融资等方面支持,目的就在于稳定外贸更长远发展。

5、稳信用。有效利用优惠信贷、贷款担保和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手段,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需要,降低企业成本。

6、稳创新。立足于疫情之后,外贸企业抓住发展的机遇,基于员工队伍的培育,加大人力资源开发。非常时期需要政府更有力的措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当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管齐下。

相关标签:

分享到:

--
评论
最新 热门 资讯 资料 专题

收藏

--

--

分享